随着商务部开放内资企业融资租赁业务以来,最近一段时期,工程机械设备租赁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大部分媒体说工程机械租赁是“朝阳产业”,更多的业内人士却说工程机械租赁是“夕阳产业”。到底谁的说法更正确?其实问题出在对“租赁”的释义上。
有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的工程机械设备租赁起源与上世纪80年代初(业内调查到有20年租赁经验的专业人员),更有人说上世纪50年代就有工程机械的租赁。年代久远无从考证,但是租赁这种4000年前就有的交易行为,在计划经济年代,不是以租赁公司的方式经营租赁业务的相信一定会有,其规模不一定很大,有些是集团内部交易。
进入90年代,邓小平南巡后,我国房地产业务蓬勃发展,对设备需求的急剧膨胀,租赁在那时开始真正成为一种行业出现,大概谁也没有疑议。据业内的“老人”回顾,当时投资一台设备搞租赁,大约半年就可以回本。许多企业就靠租赁起家,据北京设备租赁市场统计,2000万以上租赁资产的个体出租者不下200人。
21世纪初,中国的经济发展举世瞩目,世界几乎把中国当作加工制造中心,大批的加工厂迁至中国引发基建热。我们申办奥运会成功,南水北调工程,东气西输、东电西输、三峡工程、核电工程、地铁工程、城市建设和改造工程等众多大规模投资项目,促进了对工程机械的需求,也促进了 工程机械租赁的发展。行业统计全国对工程机械设备需求约3000亿人民币,其中买来租赁的约40%~50%。保守估计租赁额超过400亿元。如此高的回报,如此大的市场,吸引众多的人加入租赁的队伍。
这种动因加速租赁业务的膨胀,增加了市场的竞争,租赁的利润一再下降,目前投资一台设备搞租赁,大约需要2~3年的时间才能收回成本。因为竞争残酷,出租人为了强占市场,不得不采取一些放任态度 放松风险控制,抢夺租赁市场,结果加剧了租金的拖欠。不规范的市场环境反过来使得行业利润进一步降低。
另一个原因是,一些“政府形象工程”的项目本身没有资金,把占用社会资金从政府转到项目单位,项目单位转到开发商,开发商转到施工单位,施工单位最终转到出租商和农民工。从拖欠民工工资30%是政府项目这个比例和业内统计租金拖欠比例在11%~30%这个比例来看,分析出租金拖欠主要集中在有政府背景的企业或项目。拖欠租金的比例和400亿的租赁额相比也是个不小的数字。
恶性竞争、拖欠租金等因素已经促使从业人员开始反思:我什么时候退出租赁?鉴于已形成的资产,许多租赁公司度日如年,苦苦挣扎,等待退出时机,这大概就是“夕阳”说的由头。
其实这里所说的“租赁”大部分是短期的出租服务,这些出租者多是中小企业,甚至是个人。他们和设备制造厂商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他们的发展表面上看刺激了对设备的需求,从长远看相对制约了厂商的销售(有可租的设备为什么要买)。
这种出租服务有一个特点:出租人是按照服务向承租人收取租金。因此,不管设备新旧租金的价格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其结果许多二手设备充斥着租赁市场,旧设备装备建筑业,新设备就更没人愿意购买了。
这种现象发展下去,不仅设备销售受到限制,租赁市场越来越混乱,行业自然就要萎缩。如果说这种租赁是“夕阳产业”是比较准确地概括了行业现状。 在这种环境中,小企业敢降低租金竞争,结果蚂蚁吃大象(大型租赁公司竞争不过小型租赁公司)现象到处都是。遗憾的是大象死后蚂蚁因为没有收入也长不成大象。再继续下去工程机械租赁公司真的要关门了。
既然都是夕阳产业了为什么有些企业和媒体却说是“朝阳产业”?其实此“租赁”非彼“租赁”,他们所说的“租赁”是融资租赁,类似于分期付款。融资租赁是以融物的方式达到企业需要融资的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特性降低了投融资的风险,特别适合中小企业投融资,也适合工程机械中小出租者。因为它是基于销售和融资,因此这种租赁解决了企业资金不足问题,促进了设备制造厂商的销售,促进了设备的更新,在工程机械行业应用初见端倪。因此说在工程机械领域是个“朝阳产业”。
不过这个朝阳产业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初的美国,60年初代传到日本,80年代初又传入中国,几乎和信托同步引进。经过20多年的磨练,融资租赁在中国两起两落,与工程机械租赁和销售几乎无缘。而信托、证券、保险业却飞速发展。为什么会这样?
融资租赁是一个金融和贸易结合的边缘产业,它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条件和环境。首先社会资金要充裕:在过去的年月中,多数时间中国的资金一直处于紧张阶段。没有钱谈什么“融资”租赁。其次要销售过剩:如果供不应求,谁也不会采用融资租赁的高成本方式添置设备。第三银行贷款体系健全:过去银行靠行政贷款、人情贷款,现在银行也市场化经营。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一缩再缩,一紧再紧,其他的融资途径又没有办法,企业融资不得不考虑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购置设备。
过去我国不具备这个条件,如今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租赁的发展趋势已经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工程机械设备租赁就是在这个环境中开始出现的。工程机械的市场发展依托中国的建设发展,在2008年以前,尽管有宏观调控,建设投资热潮不会减弱,企业对设备的需求仍然旺盛。
融资租赁同时解决融资难和销售的问题,也解决社会闲散资金过多和银行惜贷的问题。只不过由于融资租赁发展走过弯路,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没有完全体现出来,认知度不高,不被企业所认识,所以才拖到今天。媒体对行业的变换非常敏感,他们接触面广,认知程度高,因此几乎所有的工程机械报刊杂志都在谈论租赁,似乎没有谈租赁的媒体就是缺陷媒体。这大大提高了租赁在工程机械领域中的认知度。也引起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
在对融资租赁一遍赞美声中人们忽略了一个问题。并不是所有的设备都适合融资租赁,只有容易和资本市场对接的设备才适合融资租赁。融资租赁最大的环境要求就是“轻松回收、轻松处理”。工程机械有一个先天不足就是大部分设备都是带有轮胎和履带的, 四处乱跑的租赁物件对于租赁公司的控制风险增加了难度。另一个先天不足就是二手设备市场。工程机械设备二手市场非常发达,但是都是虚拟市场,没有一个规范化,看的见摸的着的有形市场。这些都阻碍工程机械融资租赁的发展。
谈到这人们似乎对工程机械设备租赁前景又产生悲观情绪。但不要忘记,融资租赁发展到今天已经有70多年历史,许多风险和障碍都已被一一排除,已经有很多成功的办法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要人们知道的是:融资租赁是知识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是知识经济的产物,如果不学习,不研究,一般人是不容易掌握。正因如此,行业只有“老大没有老二”的知识经济特征也在这里充分体现。也就是说谁先领会和应用融资租赁,谁就有可能率先成为行业的老大,今后必然会成为一个市场垄断的格局。
融资租赁并没有在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普遍应用,目前只有日商岩井、康富和卡特彼勒等几家外资租赁公司开展这方面业务,主要原是政策垄断。融资租赁一开始进入中国,就把它看成利用外资的手段,给外商超国民待遇。内资融资租赁公司也是基于同样理由成为金融机构进行审批和监管。因为监管定位不准,导致租赁公司行业性问题不断发生。问题的出现反过来让监管部门更加不敢审批,因此内资融资租赁公司在1997年以后在也没有批准任何一家新公司,还关了4家老公司。在无奈的情况下,融资租赁业务大都是“以租代售”的方式销售,在税收上就吃亏了很多,在法律上也得不到保障。
内资企业强烈呼吁融资租赁对内开放,人大也开始给融资租赁立法,商务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会同国家税务总局颁发了《关于从事融资租赁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从2004年10月22日起开始了内资融资租赁公司的试点审批工作,主要是对一些老的(出租服务)租赁公司改成融资租赁公司进行试点审批(每省1、2家)。准入门槛按不同成立时间分为4千万和1.7亿两挡。工程机械行业上亿元注册资本的租赁公司有20家,上3千万注册资本的租赁公司80家,应该抓住这次机会,争取融资租赁资质,获取法律保护,享受合理税收。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