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机械在严冬中“加温”等待春天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5-12-01 10:16   来源:中华建筑报  作者:边辑

主机难销、收入降低、利润递减、外企强势逼进……工程机械仍在寒冬中“颤抖”,11月25日,行业高层再聚首,提思路、想办法---

主机难销、收入降低、利润递减、外企强势逼进……工程机械仍在寒冬中“颤抖”,11月25日,行业高层再聚首,提思路、想办法---


2004年下半年,工程机械行业提前进入寒冬。经过一年的调整,行业整体“有所升温”但离春天还很遥远。比照前两年的辉煌与风光,今天的工程机械行业状态难堪。主机难销、收入降低、利润递减、外企强势逼进,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及时应对。2005年11月25日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工程机械发展高层论坛行业人士,务实的提出了下一步的发展战略。希望工程机械春天早日到来!

现实:工程机械仍在过冬

工程机械行业属于典型的资金拉动型行业,2004年,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措施以来,减缓了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速度。主机销量、销售收入、利润与前几年同期相比不能同日而语。随着中国完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日期的临近,外企强势逼进的局面也开始逐步形成。

进入2005年以来,工程机械装载机市场相对良好,但增速放缓。挖掘机市场基本稳定但利润下滑。压路机械、筑养路机械、起重运输机械还是工程机械行业中走势较弱的分类,仍显疲惫之势。混凝土机械设备可能是工程机械仍旧能够保持较好利润优势的产品之一,由此引发了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

由于前两年国内工程机械市场销售形势火爆,许多工程机械企业通过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以满足市场需要,同时也吸引了国外众多知名工程机械企业抢滩登陆国内市场,这些都加剧了国内工程机械市场的竞争。实际上,在某些工程机械产品中,国外产品已经占有了绝对主导地位。挖掘机是最典型的例子,目前95%以上的市场都被外资品牌占领。据悉,目前,已经有卡特彼勒、宝马、戴纳帕克、大宇、现代、日立等十余家国外知名企业在国内设厂,通过本地化经营,使产品的成本和价格迅速降低。随着这些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产能力进一步的提高,国外品牌产品已经具备极高的性能价格比,吸引了国内广大中、高端用户的青睐,对国内工程机械产品产生了较大的冲击。

解决之一:走循环经济道路

在第四届中国工程机械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韩学松提出工程机械行业要借鉴国外经验,走循环经济的路。

工程机械的零部件可回收、易分解、能再生,日本小松制作所的WA100-3型轮式装载机的零部件可回收率达92%。"再制造"是再循环的方式之一,世界著名的工程机械制造商都十分重视"再制造"的问题,因为它不受原材料涨价的限制,既降低了制造成本,增长了利润,又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保护了环境。以美国cat为例,该公司在全世界有九家"再制造"工厂,有雇员2500多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再制造"企业。每年返回市场的"再制造"产品达到200万件以上。工程机械在实现"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中,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解决之二:实施多种品牌战略

保卫民族品牌,实施品牌战略。厦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昆东提出振兴民族工业,保护民族品牌。他提醒人们警惕跨国公司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强势渗入。他说,跨国公司的目的已不仅仅是占领中国市场,而是要从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角度在中国整合市场和资源,把中国的装备制造业纳入其全球产业链,确保其在全球市场的绝对优势。如果不积极应对,那么我们的装备制造企业将沦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加工车间。他呼吁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要以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为己任,组成战略联盟,努力寻求利益共同点,加强在竞争中合作。

王昆东认为,在我国装备制造业中,经过几十年的打拼,出现了不少令国人为之自豪的民族自主品牌。这些品牌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来说,是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民族品牌生于本土,长于本土,扎根于本土。经受了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洗礼,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不可替代的优势,是我们向世界知名品牌叫板的本钱。

如装载机民族品牌来说,在跨国公司强势品牌的重重包围之下,不仅能够顽强生存下来、发展壮大,而且长期牢牢控制国内90%以上的市场份额,以行业整体的力量成功地筑起了抵御跨国公司品牌进入的防线。近几年来,我们的国产装载机品牌以过硬的品质和出色的性价比优势,在国际市场上不断打开局面,我们有信心在这个基础上积极实施品牌战略。

走国际品牌之路。在第八届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与技术交流会上,柳工新标识正式对外发布。柳工董事长王晓华把这个事件看成是柳工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将力图让柳工成为中国工程机械的第一个国际品牌。在这一进程中,柳工同样面临着来自跨国公司的重重包围。王晓华详细介绍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动静,他说,打造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个国际品牌,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需要有坚定的目标、顽强的毅力、聪明的才智和足够的耐心。

利用外资打造民族品牌。10月25日,徐工集团与全球著名的私人股权投资机构凯雷投资集团签署协议,凯雷将获得徐工集团目前全资拥有的子公司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85%的股权。这一购并在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一些同行对此不是很理解。论坛上,徐工"掌门人"王民表示,这是徐工利用外资打造民族品牌。在与凯雷的协议中,对保护沿用徐工这一民族品牌都有严格的规定,徐工是老企业,此次借助外资可减轻企业的历史负担,转换经营机制。"我们的策略是保住国内,开拓国际。"徐工不会在国内跟同行争"蛋糕",而是把眼光投向世界。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