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访中记者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国内某配套件供应商在给国外一家知名工程机械主机制造商配套之前,主机制造商要求配套件供应商提供详细的成本预算和合理的产品价格。当配套件供应商把结果递到主机制造商手中的时候,制造商却认为“价格不合理”。配套件供应商的第一反应是制造商还要压低价格,其实恰恰相反,制造商要求配件提价。因为他们认为以这样的低价格卖产品不能保证产品的利润率,甚至怀疑供应商在成本限制下不能保证产品质量,这样不利于供应商的成长,也无法保持双方长期的合作关系。
目前在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增加了主机的制造成本,然而主机的价格却难以提高。更有甚者有些还出现了价格下降的情况。那么这部分成本消化在哪里了?除一部分通过管理手段消化在企业内部外,还有一部分分摊给配套件供应商,令配套件供应商叫苦不迭。
现代市场的竞争不再是单纯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更不是上下游企业间的相互挤压,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只有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都保持健康的合作关系才实现各方共赢,决不应该是我们看到的同一个供应链上各环节之间的博弈
主机制造商:维护健康的供应链,建立战略同盟
陈孜弘(厦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原材料市场价格的上涨,必然导致整个产业链从主机制造商到配套件供应商企业各环节成本的增加与利润的消减,理论上可以通过主机的涨价来消化成本的增加,但能否涨价、涨价多少受市场竞争因素的影响很大。2005年上半年面对钢材等原材料价格的急剧攀升,各主机制造商几乎都按兵不动。
目前市场的竞争虽然仍是产品质量、服务、价格等几个方面的竞争,但实质上是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因此在面对原材料的涨价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主机制造商面临的成本压力能否消化,一方面要依赖自身不断强化管理和技术创新,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其配套件供应商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以及合作和谐程度。
主机制造商在与配套件供应商确定配套件价格时,一般会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配套企业的制造成本;配套件的市场价格水平;采购量的大小以及双方的合作关系。这几个因素的重要性针对不同的配套件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原材料涨价造成的配套企业制造成本上升,主机制造商应给以足够的重视,应认真评估原材料涨价对配套企业的影响,以及市场上配套件价格因原材料的变化而变化的具体情况,考虑合理调整技术方案或提供技术支持,帮助配套企业降低成本,必要时也应考虑合理提高采购价格,为其减轻成本压力,保证发展后劲。
主机制造商与配套件供应商的合作关系总的来说应该建立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和长期合作的基础上。作为主机制造商,应在做好对供应商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沟通,促进供应商改进,存优汰劣,进而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乃至战略同盟。
配套件供应商作为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无论从整个工程机械产业的发展,还是从其对供应链的维系上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整个供应链中,上游是实力强大的原材料供应商,下游是依然强大的主机制造商,配套件供应商则处在上下游的夹缝中。不得不承认在目前情况下,中国配套件供应商面临着很多困难,包括原材料涨价而其产品价格难以上涨的困难、资金回流的困难和各方面扶持不足等。面对这些,配套件供应商应各方探索突围之路,以夯实产品质量为基础,寻找更适于其发展的环境和空间。毕竟,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甚至小到每个主机制造企业的快速发展最需要的是有强大的配套件供应商为后盾,这是每一个理智的企业决策者都应该看到的
配套件供应商:在合作中期盼真诚与共赢
李成武 韦迪华(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有限公司)
在国家宏观调控影响下,配套件供应商受到了直接冲击。具体表现在:一方面由于2005年国家继续紧缩银根,资金运转十分困难,使主机制造商与配套件供应商的应收帐款都有较大幅度上升;另一方面,由于原材料和能源等生产资料价格的攀升,使产品成本大幅度上升。而一些主机制造商通过压价把生产资料价格涨价分摊到配套件企业,造成配套件企业的利润直线下降,甚至出现亏损。
我们希望与主机制造商之间建立一种真正的合作伙伴关系,减少风险,提高双方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样能使双方企业有一个较稳定的发展。针对中国现有的国情,工程机械市场还处于整合过程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与主机制造商之间进行沟通和合作。目前工程机械的很多领域我们还没有涉足,随着更多的主机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我们与主机制造商的合作将更为广泛。
我公司2005年1-9月工程机械产品销售额同比有所下降。面对这些困难,结合企业改制的有利时机,我们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生产部门和采配部门千方百计抓制造和采购成本;市场部门加强对市场的预测,提高预测的正确率,压缩库存,提高资金周转率,并进行认真落实;继续稳定老市场,扩大新市场,在2004年完成13亿元销售收入的基础上,2005年力争达到15亿元销售收入。
近几年在产品开发方面主要利用国外引进技术,研制出高技术含量的新一代工程机械变速器,并且在压路机、平地机、装载机、大吨位叉车、铁路机车及军用工程机械等产品领域进行了推广和使用。正在开发和研制6 t以上的装载机变速器,为我国工程机械新一代产品的开发作好配套准备。2005年是公司的质量年,通过全公司各部门的努力,力争使产品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随着我国工程机械产品不断进入国际市场,出口产品的售后服务成了国内工程机械主机制造商的当务之急,更成了配套件供应商的棘手问题。我们在改制过程中将以积极的态度来探讨这一问题,并做好以下准备:配合主机制造商,利用主机制造商的服务能力来做好国际市场的服务工作,逐步达到直接参与国际市场服务的目标;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降低产品故障率,减少产品售后服务频次;在企业改制中利用国际企业的优势直接服务于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中国已成为世界的加工工厂,这是一个不可辩驳的事实。中国有更为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原材料资源和必要的技术,更重要的是有一个巨大的市场,这些都促使跨国企业到中国掘金。目前,在工程机械行业,跨国制造商来华进行全球采购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这些制造商很多是所在领域的佼佼者,有着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体现在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包括对整个供应链的维护上更是这样,在种种看似苛刻的要求下,或许这里有更为合理的合作空间。怎样能够融入跨国公司的供应链中,已经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配套件供应商们连睡觉都在考虑的问题
跨国公司在华全球采购:想说爱你不容易
杨辉(卡特彼勒全球采购部铸件和热交换产品亚太区采购经理)
QCLDM是卡特彼勒选择、管理和发展供应商的方法和手段,也是卡特彼勒所有供应商必须执行的准则。它规定供应商的5个需要履行的目标任务:质量、成本、物流、研发和管理。
卡特彼勒的供应商必须做到不仅要及时提供质量合格的产品,还要成为卡特彼勒经营主体中的延伸部分。供应商是灵活的有效的供应链,能有效及时地根据卡特彼勒的要求而工作,进行自我管理。
对质量(Quality)的要求,供应商要向卡特彼勒提供零缺陷的产品,负责产品的有效维护和质量转包合同,针对客户的要求及时提供相关服务;负责由供应商自身原因引起质量问题的价格赔偿。卡特彼勒根据质量决定采购价格。供应商应取得并保持QS-9000、ISO/TS 16949质量认证标准,当顾客出现问题时立即提供到位的服务;供应商应作为劣质产品有价召回的参与者;及时向卡特彼勒总部详尽的报告、反馈信息,定期向卡特彼勒全球采购部做质量状况汇报,还要汇报整个企业的内部废品率及各个环节废品率的状况,同时卡特彼勒会定期反馈相关信息。
对成本(Cost)的要求 供应商应当向卡特彼勒公开产品的成本结构;在产品设计和制造技术方面应发展新技术和制造工艺,优化制造加工工艺流程,依靠提高技术减少成本浪费;分析清楚构成成本的全部因素,寻求制造成本达到最低,在新产品设计或制造之前力争降低成本;供应商要保持自身商业优势,在整个产品循环中保持竞争力。
卡特彼勒对成本的要求是在全球范围内,在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内都要有竞争力。中国的供应商目前面对的竞争压力不是欧洲和美洲,而是东欧、南美和俄罗斯等成本较低的供应商。中国供应商现在的竞争优势是劳动力成本比较低,但生产效率较低是中国供应商的最大劣势。
另外,卡特彼勒要求所有的供应商向卡特彼勒都提供分项报价,供应商的成本核算需要非常准确。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分项报价格式,这些信息在卡特彼勒和供应商之间是透明的,但不会把这些信息透露给第三方。要求所有的供应商对自己的成本非常清楚,知道什么地方有问题,才知道怎样去改进。按照中国供应商的管理模式,卡特彼勒会派人员到工厂帮助供应商寻找可以降低成本的环节,由于卡特彼勒全球原材料的采购量很大,很容易获得优惠的价格,卡特彼勒甚至会给供应商提供全球统一的原材料价格。
对物流服务(Logistics)的要求 供应商应当100%准时交货,在准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交出具有完好包装、正规原材料的合格产品。理解并服从QS-9000、ISO/TS 16949要求;对物流条款和每一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对一的报告;沟通和监控物流行为,以保证顺利实现准时交货或满足其他客户的特殊物流标准;保持每个环节的灵活性以能对客户的要求及时提供回应;寻找减少各工序循环时间的方法,提高库存盘点次数;在供应商所辖区域内,需要能够灵活处理需求的变化;能提供应急物流运输,并和负责客户物流的人员及时交流沟通。
对研发(Development)的要求 卡特彼勒不但要求长期的供应商一定要具备研发能力。还要求卡特彼勒在做产品概念设计时供应商能够与卡特彼勒进行讨论,因为对于卡特彼勒来说供应商的建议最有价值,要具备这个能力的第一个要求就是供应商应有技术人员能够与卡特彼勒的技术人员直接对话,不能通过任何商务或翻译人员,非工程技术人员的翻译会使概念生涩难懂或丢掉重要概念。第二个要求是供应商应使用可以相互交换数据的统一软件。
对供应商研发方面的判断依据第一是要求长期合作的供应商提供样品、产品开发周期和交货的准时化程度,第二是一次成功率,这是目前卡特彼勒考核中国大型供货商的重要指标。设计的工艺链多长时间能通过验证和几次能通过验证是供货商研发能力的一个基本体现。
对管理(Management)的要求 要求供应商与卡特彼勒的业务相匹配,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在业务上要训练有素且具备解决问题的工具;在人员管理中能够清楚罗列相关的责任和职责;理解客户的需求,不断提高相应管理手段;保持良好的经济运行状态,寻求增加收入和税收的附加价值;提供强有力的设备管理系统以确保设备能够充分地得到维修;建立诸如ISO14001环境保障体系;在关键环节上实施详尽的培训计划;按要求参加6西格玛培训并实施6西格玛管理;按QCLDM报告要求定期进行管理监察。
卡特彼勒希望与供应商保持健康的供求关系,其向一个供应商采购的产品数量占该供应商产品产量的30%左右,如果这个比例过低或者过高都会给双方带来管理风险问题。
很大程度上,在工程机械产业链上合理消化成本压力问题变成了主机是否能够涨价,用户是否能够接受主机适当涨价的问题。对此,本刊记者对工程机械用户进行了采访。采访发现,来自不同行业、不同体制规模的用户有着相同的看法即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可以接受主机适度涨价。目前大部分用户在考虑购买机器时,都要综合考虑在使用过程中机器的劳动生产率、产出能力和使用成本等,对工程机械的选择基本回归理性
工程机械用户:产品品质很重要
张希海(山东招远市河西金矿机电部)
用户购买工程机械时主要考虑以下方面的因素:品牌知名度、本地区保有量、用户对设备的满意度、售后服务质量、产品质量、价格、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舒适性、外观设计和配件的价格以及与本单位现有产品工作能力等方面的统一性、互补性和兼容性。
对于我公司来讲,价格不是最主要的因素。因为通过多年的使用经验,我们认为,工程机械的价格可以说是一分钱一分货,尤其是对进口品牌产品,价格虽高,但是其可靠性高、使用年限长、故障率低、维护及使用成本低,物有所值。目前工程机械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同质化比较严重,相信制造商对于其产品的市场定位应该是比较准确的。工程机械用户对整个工程机械市场的了解不是很充分,往往通过产品的价格来判断该产品及品牌在工程机械市场所处的位置。作为经济实力很强的工程机械用户,往往购买同一级别中价格较高的产品,既是对自身经济实力的一种体现,也是对该产品价位定位较高的一种信任。
用户可以接受工程机械主机适度涨价。因为原材料涨价是市场经济作用的结果,涨价是全局性的、社会性的,而非局部性的、行业性的。作为资源性企业来讲,我们所使用的钢材等原材料也存在涨价问题,但同时我们的产品价格也在上涨,因而我们也是受益者,甚至我们的产品价格上涨的幅度远远大于原材料上涨幅度。因此,作为用户可以接受工程机械主机涨价。对于工程机械涨价可接受的幅度,我公司很少考虑甚至不予考虑。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价格上涨受整个工程机械市场供求关系、行业发展水平、国家宏观调控等政策的影响,产品的市场价格定位应该是比较切合实际的;主机涨价对于我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
设备维修时,我们选择零配件的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般选择本地区就近的配件经销商;新购工程机械,尤其是价位较高的产品,如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产品,首先,向主机厂选择原厂配件,其次通过代理商或经销商尽可能选择原厂配件。作为用户,既然舍得投入价格不菲的资金购买工程机械,就不会贪图便宜,购买非正常途径的零配件。因此,我们原则上不通过其他途径采购零配件,对于代理商的零配件是否为原厂原产配件,我们也缺乏有效的鉴定能力和手段。
专家学者:关注供应链上各环节的和谐发展
刘丽文(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前,工程机械行业的一个现实情况是,一方面,作为直接面对最终市场的主机制造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感受到了成本压力,因此,希望通过压低供应商的产品供应价格来降低自身成本;而另一方面,对于广大的零配套件供应商来说,由于自身所不能控制的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等因素,又难以满足主机制造商的这种苛刻要求,主机制造商和零配套件供应商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
但是实际上,工程机械行业作为一种典型的多配套件加工装配型行业,拥有较长、较复杂的供应链,任何一台最终交付顾客使用的工程机械,都是行业供应链上若干家企业集体劳动的结晶。主机制造商的产品制造离不开众多的配套件供应商,其整机产品的质量、成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众多配套件的质量和成本;同样,配套件供应商销售额的大小也离不开主机制造商整机销售额的大小。双方应该通力配合,共同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从而扩大市场份额。主机制造商在最终市场上销量越大,生产批量才有可能越大,对配套件供应商产品的需求也才有可能更大,也能获更多的市场。反过来,假设众多供应商供应的配套件质量不高,主机制造商即使有通天本领,也难以把整机做好。主机产品销售越不好,向供应商采购的配套件也只能是越少。所以,有一种说法是,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际上是“命运共同体”,要好大家都好,要糟糕大家都糟糕。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它反映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一种客观的相互依赖。
既然主机制造商和配套件供应商在客观上是相互依存的,显而易见,双方之间的关系就不应该是对立的,而应该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双方的配合越好、交易成本越低,整个供应链的绩效才有可能越高,产品在最终市场上的竞争力才能越强。所以,主机制造商、配套件供应商,应该意识到市场竞争决不是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竞争,而应该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因此,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环境,主机制造商和配套件供应商应该携手渡过难关,而不是向自己的上下游转嫁危机。试想一下,假如一个主机制造商为了降低自己的成本,只是一味地压低配套件供应商的采购价格或在原材料上涨的情况下不提高采购价格,供应商的经营一旦难以支撑,整个供应链就会发生危机,主机制造商会面临什么样的境况?同样,面对成本的增加,如果供应商又想得到订单、又不致力于从管理和技术上降低成本,而只是采取偷工减料等方法“找回损失”,这种供应链关系同样维系不了多长时间,供应商只能是自食其果。
要增强整个供链的竞争力,首先,应该对整个供应链的成本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的地方。除了原材料涨价等外部因素之外,任何一个企业,在其可控范围内都不能说已经没有任何降低成本的余地。例如,工艺流程有没有可能进一步合理化?库存有没有可能进一步降低?质量缺陷有没有可能进一步下降?设备、劳动生产率有没有可能进一步提高?业务效率有没有可能进一步改进?所有这些方面的努力都会带来成本的降低。越是困境,越是进行改进的好时机。此外,企业不能奢望在某一个环节、采取某一个“绝招”一下子带来5%、10% 的成本降低,降低成本需要体现在企业每个部门、每个小组、每个员工以及每个环节,在此基础上日积月累。这一点已经被大量成功企业的实践所证明。而且,从长远来看,一个企业如果有能力建立这样一种持续改进的氛围,长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而这种文化,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一个企业的产品或制造技术是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的,但是一个企业所创立的不断改进的企业文化是难以被别人照搬的。
其次,从主机制造商的角度来说,供应链上的主机制造商通常是大企业,有较强的资金、技术实力,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同时人员素质也较高,与配套件供应商相比,应该处于供应链上的主导地位。因此,面对最终市场的成本压力,主机制造商不能只是硬性要求配套件的价格,而不管供应商是否能够承受,应该主动与供应商协商,共同寻找成本降低的途径。在此过程中,如果供应商自身的成本分析能力、工艺改进能力、质量改进能力、管理能力等有所不足,主机制造商可以与供应商共同组成团队,采取攻关的方式,力争有所突破。这样一方面可以化解难题,另一方面从长远来说,共同攻关的过程也使供应商有了更强的供应能力,主机制造商也能得到更稳定、质量更高的产品,这会是一种“双赢”的结局。
再次,从供应商的角度来说,面对严峻的外部形势,只是“叫苦”不解决任何问题,需要仔细分析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自己能够做什么、有机会做什么。对于所有的供应商来说,原材料涨价等外部因素都是同样面临的,但是企业的不同对应方法会带来不同的经营结果。大浪淘沙,越是在环境严峻的情况下,越能够分出良莠,是挑战也是机遇,配套件企业应该从战略策略上仔细地审时度势,把压力变成动力,抓住机会,苦练内功,从管理中要效益,使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此外,在当今的工程机械行业,配套件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在当前环境下,考虑如何联手做强、做大也许正是时机。
林承桢(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教授级高工)
现在的竞争已经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主机制造商、配套件供应商和原材料供应商是共赢的状态,产业链延伸到产品的服务体系中,一直覆盖到产品的全寿命周期。在产业链中有若干个供应链,每一条供应链中都有相应的战略合作关系,每条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是存在的。如果产业链中在制品的积压过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不够快以及订单的投入盲目这此必然会出问题。
主机制造商的需求对于配套件供应商来讲是第一位的,从这个角度讲,配套件供应商应满足主机制造商的合理要求,定点、定时和定量把产品交到主机制造商手中。这样主机制造商对配套件供应商的依赖性就会增强,配套件供应商不可替代性就会相应提高,有助于配套件供应商的资金流合理化。
配套件企业分两种情况,有的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不亚于主机的技术含量,例如发动机、传动件和液压件等制造企业,他们具有独立的品牌和对主机厂进行系统配套的能力,这些企业有很强的话语权,主机制造商如果在与之合作一段时间后就会形成依赖性,丧失这种合作关系主机制造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还有相当一部分配套件企业,以劳动密集型或者能源密集型产品为主,比如铸件、锻件、钢结构件等制造企业,在与主机制造商合作的过程中可替代性较强,但若其产品的质量能够与国际产品质量同步,在国际市场也可立足,应当积极走国际化之路。在国内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走国际化配套之路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产品的质量一般,面对困境配套件供应商就需要主机制造商帮助,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甚至是整合。
配套件企业的发展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产能的提高,另一方面是技术水平的提高。仅仅是产能的提高,并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具有核心技术的产能的提高才能在市场的变化中,适应市场。目前,市场巳由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产能出现过剩,对于任何一个薄弱的环节都会有人去做,所以产业链上不存在弱势的一环,没有弱势的群体,只有相对弱势的个体。在面临被淘汰出局的情况下,企业要调整自身结构,在其他产品领域或在重组的情况下寻找生存之道。目前市场处在变化和调整的阶段,产品结构合理调整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此外,还应该注意在保证资金流的同时,避免低价格竞争。
市场变化是客观存在的,包括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利率的变化等,这些无形当中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在企业能够意识到这些变化的情况下,对于企业来讲有多方面的措施,比如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利用制造资源,尽可能降低在制品的成本。内部消化成本的能力实际上反映了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和管理水平,管理水平的提高不仅体现在技术和制造能力上,还体现在销售管理上。如果内部成本已经控制很严格,那只有提高产品价格。在签合同的时候要提出合理的价格,如果这样会失去客户,说明产品的核心竞争能力不高,或者产业链上还存在问题。
配套件产品的全面升级对提高整个中国工程机械产业水平是非常关键的。一直以来都存在对配套件产业投入不够的情况,目前应该明确配套件企业的发展对整个工程机械产业的意义,国家或有能力的主机制造商对配套件企业在政策、技术和发展资金等方面应有一定的扶持。配套件企业一方面应加强国际一流产品的技术国产化,另一方面应针对国际工程机械的供应链的需求,发展配套产品,同时使劳动密集型产品升级,提高技术含量,更大程度地体现其技术性和知识性。
马传伟(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程机械配套件分会秘书长)
我国工程机械配套件产业的发展从来都与工程机械主机的发展息息相关。 2004年国家开始实行宏观调控政策,工程机械配套件行业所受影响,相对于主机行业滞后。据统计,2004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7.5%(2003年同比增长为70.0%),利润同比增长5.2%(2003年同比增长276.3%)。2004年配套件行业发展放缓,利润增幅明显下降。
进入2005年,配套件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钢材价格大幅上涨,煤、电、油、运的提价,造成了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行业利润普遍下降,个别企业生存发生危机,还有的企业不得不将部分资源转行它用,部分企业资金流出现困难,货款拖欠、以物折款等。配套件企业流动资金短缺,即使有销路的产品也无能力按时发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速度已明显减缓。2005年上半年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明显低于2004年同期水平,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与2004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12.0%、11.6%和16.9%。
据估算,由于钢材等提价使配套件企业造成的损失约占企业销售收入的4%以上。有些工程机械主机销售价格始终没有上调,于是成本压力就集中在配套件和工程机械主机上。这对于配套件企业来说不得不承受上游钢材价格上涨和下游主机要求降价的双重压力。可以预见,配套件行业在承受上、下游双重价格压力下,一批企业会出现转盈为亏,部分企业可能转行,也有可能为了达到主机企业要求的低价格而不得不牺牲原本好的质量。这些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国内工程机械配套件企业现在还不能够完全满足各类主机的发展需要,有些产品技术水平、质量特别是可靠性还不高,所以主机企业才不得不进行国际化采购配套件,由此也增加了主机的采购成本。为此,配套件企业应该深入到主机企业中去,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寻找差距,进行攻关,通过技术引进和合资合作等方式,使国内配套件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
同时我们调查了解发现,工程机械配套件行业企业对零售市场重视不够,没将配套件产品进入流通领域批量提供给维修配件市场。事实上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而且能够保证很高的回款率和利润。目前,向零售市场提供货源的大都是专门生产零配件的企业,而配套件企业涉及后市场的相对较少。
众所周知,国家鼓励产品出口,在政策方面还可享受一些优惠,例如出口信贷和出口退税等;工程机械配套件出口价格和有回款率。工程机械配套件的出口相对主机来说要容易得多,工程机械主机出口,国外有许多在噪声、排放、振动、安全、环保等方面的限制,而配套件只要能够满足国外主机配套需要,出口是很有希望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到我国采购,例如山特维克和卡特彼勒公司等。卡特彼勒公司2005年3月在北京召开了亚太地区第一届供应商大会,我国有80余个企业进入其第一批全球供应商名单,目前所采购的零部件多是初级、简单产品,但其中也有技术含量相当高的产品。
随着我国配套件产品质量的提高,今后还会有更多的跨国公司来华采购,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毕竟我们有成本上的绝对优势。万变不离其宗,跨国公司是以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为目标,看中的就是我国有丰富而廉价的人力资源。国际品牌主机配套件的国产化为我们工程机械配套件行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