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专用车发展迅猛
一个国家专用车发展的状况如何,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衡量标准,就是看这个国家载货车的专用化程度。“十五”末期,回顾我国专用汽车行业5年的发展,体现我国载货车专用化程度的数字令人振奋:从2001-2005年,我国专用车的产量,占当年载货车产量的百分比,从25%提高到40%。这表明我国载货类汽车专用化的速度在不断加快,专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围绕着15个百分点的增长,5年来,我国专用汽车行业取得了空前的发展:目前已经具备100万辆的年生产能力,年产量在55万辆左右;企业结构不断优化,出现了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产品品种、档次、工艺装备、自主研发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专用车已经基本实现从进口向出口的转变。
“做强做专”也是“十五”期间我国专用车企业的发展目标之一。到“十五”末期,行业内约有20家专业化专用汽车生产企业快速发展壮大。这些企业的产品具有一定的专业特点,并形成向纵深系列方向发展,企业的发展方向是进一步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把企业做强。
“十五”期间,专用车企业大多进行了企业结构调整,很多中小企业通过改制、兼并、重组等方式基本实现了企业性质的转变。据不完全统计,民营专用车生产企业已达到国内专用汽车生产企业总数的50%。在新增加的专用车企业中,民营企业已超过90%。
另外,自主研发能力增强是“十五”期间我国专用车发展的一个鲜明特点。截至2005年8月,60%左右的专用车企业拥有完备的产品研发体系,有少部分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采用铝合金及不锈钢材料制造的罐式车、消防车等。产品设计技术在“十五”期间取得较大发展,超过50%的企业采用CAD技术和优化设计技术,有的甚至运用三维技术进行模块化仿真设计。大部分企业通过GB/T19000-ISO9000体系认证,所有公告内企业通过3C强制性产品认证。
“十五”末期,我国专用车已经有4910个品种、1.5458万个产品,重、中、轻型比例接近3:4:3。从专用车品种数和种类数可以看出,我国专用车近年来在新产品开发方面较过去有了很大进步。由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处于高峰期,所以市场需求主要围绕运输基本物资、满足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车型。
我国专用车工艺装备接近国外发达国家的水平。“十五”期间,我国企业在下料、成型、涂装及其他主要装备方面,装备水平均有很大提高,数控切割机、水下等离子切割机、数控剪板机、数控折弯机、智能化焊接机、整车喷砂喷丸机、智能涂装线等先进的工艺装备,在很多企业中得到应用,为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起到很大作用。
“十五”期间专用汽车产品的快速发展,主要依赖三大市场的支撑。一是城市建设需要各类专用车。如用于建筑、环卫、园林、电力、通信、电视转播、司法、机场保障、金融押运等方面的专用车。二是高等级公路运输和管理需要大量专用车。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处于世界前列,重型专用牵引半挂列车、厢式车、半挂车等发展迅速。三是西部大开发用车。西部新兴城市建设,西部水电、水利、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西部资源开发等都需要各类工程车辆和各类专用运输车。其中,油田专用车发展势头良好,其产品不仅能满足国内基本需要,还有一定的出口。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等新法规的影响
4月份,交通部发出了《道路运输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规定2005年5月10日-9月30日在全国开展道路运输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对在用罐式专用车,上从公告源头,下至罐式汽车的罐体材料、罐式汽车车体以及罐式汽车用车单位及个人等进行集中整治。此举影响了2005年前9个月国内罐式专用车的销售。
为了进一步规范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2005年7月份,交通部又发布了《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新《规定》自2005年8月1日起实施,其中鼓励使用厢式、罐式和集装箱等专用车辆运输危险货物。而且规定罐体容积不得大于20立方米,载货量不得超过10吨,这些规定都比目前实际容积或载荷要小得多,如容积将减少一半甚至一半以上,新《规定》将使市场上现有的相应在用专用车车型得到强制更换,从而会使专用汽车第4季度的销量进一步回升。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新《规定》中要求强制执行的两个新标准,即GB150《钢制压力容器》和GB18564《汽车运输液体、危险货物常压容器(罐体)通用技术条件》,对企业的要求太苛刻,必将影响到部分规模小、技术能力薄弱的专用车企业的生产和销售。
油价节节上涨对长期使用柴油货车的货运业来说更是一大冲击。
针对房价过高问题,国家于2005年相继出台了多项措施抑制房价虚高现象,从而间接抑制了房地产市场及其基建投资的增长。从而在客观上减少了对工程类专用汽车的需求。
近两年连续发生的矿难,国家已下定决心取缔一大批煤矿,国家安监总局已下发通知要求全国7000余家煤矿停产整顿。煤炭运输量的锐减,使得专用汽车的需求出现萎缩。
国家提倡节约型社会,在提倡节能型社会的同时,相关的一些高耗能项目将不再上马。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市场对专用汽车如工程类专用车的需求。
2005年的市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在国内商用车市场总体低迷的形势下,2005年前9个月,国内专用车市场呈现以下特点: 生产销售停滞不前,生产规模比上年普遍减小,超过半数的专用车企业产销同比呈现负增长;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占据企业总数6.67%的专用改装车生产企业拥有国内50.12%的专用车市场份额。绝大部分专用车生产企业正面临着新一轮“洗牌”的严峻形势;国家正在实施的相关政策法规左右着国内专用汽车市场的发展方向以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规模。
专用车市场呈现以上特点主要是受到两大因素的影响。一是国家正在实施的强制性汽车产品标准的影响;二是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如国家宏观调控,油价、原材料的上涨,国家整顿房地产和煤炭市场等等因素。
2005年治超工作重点变化带来的影响分为正负两方面。正面影响:国家在2005年治超重点中明确指出,各级公安、交通部门要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公路法》及《道路运输条例》、GB1589-2004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双超”汽车进行治理。这其中的GB 1589-2004《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对栏板式半挂车有诸多严格的限制,但对厢式、罐式、集装箱式等专用运输汽车却放宽了尺寸,促进了相应车型的发展。负面影响:其中要求从源头切断超载,为此,国家发改委发布了93批公告(该批公告为撤消不符合GB1589-2004标准公告车型)。其中,全国有587家专用车、改装车企业共计1.4102万个公告车型被撤消,虽然后来又发布了两批公告,对已经被撤消的经过更正后符合国家标准的车型进行了公告恢复,但仅有2031个公告车型得到了恢复,仅占被撤消车型的14.40%。因此说,治超对专用车企业的打击也是最大的。
目前我国专用车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专用车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产业政策,都与用户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内专用车生产厂达400多家,大多数为外购底盘进行改装生产的中小企业,机械化程度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与国外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
据资料显示,目前国外载货类专用车中,轻、中、重型比例为3:4:3,而我国目前仅为3:5:2,中型专用车多而重型专用车少。国外专用车品种已达6000多种,而我国还不到2000种,而且产品结构的不合理与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用户需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造成我国专用车产业上述局面的首要原因是定位不准,即产品开发“专”劲不够。当前,国内一些改装车厂定位在汽车行业,和汽车行业是同盟军关系,造成了专用车市场的混乱。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明确专用车的定位,专用车应该是向着专门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就是根据用户的特种要求,生产包括起重车辆、带云梯的专用车、集装箱运输车等产品,生产一些新结构、价格比较高、用途比较特别的车辆,品种多、批量少。同时,在今后专用车行业改组中,每一个专用车厂都得研究产品的专门用途,而不要拘泥于发展现在批量比较大、品种比较少的车型,而是根据专用车市场的特点,发展产量小、品种多的车型。
由于专用车的生产批量大多较小(挂车、自卸车、厢式货车等除外),开发新产品投入都比较大,而我国企业在技术上投入不足,且资金缺乏,所以大多是仿造国外车型,个别车型则引进国外产品的关键技术、关键部件。自主开发能力的缺失,导致高技术产品及零部件仍需进口。
我国专用车在产量上已具备相当规模,但多数是劳动密集型的中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如半挂车、自卸车。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及关键零部件则仍需进口,例如混凝土泵车上的部分关键件,国外专用车所配的动力系统要高于国产车型,驾驶室的舒适性也普遍比国产车型好。
由于专用车的特殊性,国外管理部门对其采用与一般普通载货车不同的政策和管理方式。当前我国汽车行业使用的目录管理有些不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专用车产业。有的专用车就生产一辆,如果还要做实验、上目录,无疑就赶不上用户的需要。因此,对专用车的管理应该给予特别的政策。
但令人遗憾的是,专用车生产的特殊性,并没有在我国有关方面制定的汽车标准法规中得到应有的考虑。比如有关部门曾规定,企业将普通汽车改装成专用车不能动底盘。这给专用车企业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再如,国家强制性标准《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也没有对专用车的特殊性给予足够的重视。总之,由于汽车法规的不健全,也同样限制了我国专用车产业的发展。
我国专用车产业发展路在何方?
从近期看,根据对2005年前9个月专用车产业的产销状况、用车环境以及受宏观政策法规影响的分析,预计至少在未来半年内,专用车产销环比将会缓步走高。但因2004年第4季度专用车产销基数很大,故预测2005年全年专用车销量同比依然要下降10%~12%;2006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则会升高12%~15%。
在未来五、六年内我国专用车的发展将真正驶入“快车道”,笔者预计“十一五”期间平均年增速将在10%以上。
从需求车型上来看,主要集中在两块:一是城市建设与服务,二是高级公路运输与管理。此外,特殊领域专用车,尤其是农村基建自卸专用车也有较大需求量。
面对我国专用车市场的巨大发展空间,为满足用户的各种特殊需求,专用车企业只有努力构建快速应变型的研发、制造和营销体系,不断创新,在产品研发、生产能力、制造质量方面始终保持领先,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创建快速应变型的产品研发体系。一是要加强市场调研和分析预测,建立企业强大的市场信息反馈体系和分析预测体系;二是在专用车和专用底盘开发方面,理顺从市场调研、立项、开发设计、零部件采购、设计评审、试制、产品评审、定型、工艺准备、小批量生产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建立高效快捷的新品开发体制;三是组建并完善专用车模块化设计、PA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系统、零部件优选等工作平台,进一步加快新品研发和产品市场化速度。
建立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生产制造体系。专用车的制造与改装要求以市场和订单为导向,这一特点对企业生产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应该按照国外“精益管理和制造”的原则,建立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快速应变型生产制造体系。一是应借鉴国外日产柴等企业的先进经验,以集中采购为手段,建立起以满足生产要求为导向,以供应商先期介入、同步开发、代为保管、准时供货为目的的供应商管理新体制,形成生产厂同供应商“双赢”的合作关系;二是调整企业内部物料投控方式,改变传统的送货制为取货制,实现按时、按量、按序供料,以确保装配线的物流准时化;三是强化生产调度职能,加强信息传递,加强过程控制,建立起快捷的生产信息传递、反馈系统,形成高效、快捷的生产组织保障体系。
坚持“战略先导”方针,树立市场占有率最大化、加速专用车产业核心业务跨越式发展的企业发展战略。在具体分析专用汽车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外抢市场,内抓管理”,提高核心技术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御市场风险能力。要将专用车战略目标管理纳入日常管理之中,用战略管理指导和规范专用车产业发展的全局和全过程。具体讲,可借鉴日产公司经验,推进科学的管理理念,实现企业全员的QCD改善思想。QCD即“质量、成本、交货期”,专用车企业管理的工作应以QCD为中心,制定针对性强的管理考核体系,实现全员的量化评价、生产的数据化运行和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格局,使各项管理职能始终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展开。
确立“成本优先”、“差异化”、“目标聚集”三大市场竞争的先进理念。就我国专用车产业而言,要把产品竞争的目标市场进行优化,将目光着眼于产业内部的一个局部细分市场,以确立企业在目标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尤其要重视物流集团的市场采购和全国开展运输危险品专项整治所带来的爆破器材运输车的市场机遇。
树立“专用汽车军品化”和“走出去”思想,积极开拓军品市场和国际市场。积极开拓军需市场,是促进企业核心业务专用车发展的有效措施。同时,要全面提高对出口工作的认识,做好专用汽车出口的目标管理工作,要尝试对东南亚、中东、非洲市场的开发,并做好相应的出口质量或质量标准体系的认证工作,在大力开展自营出口工作的同时,还要处理好自营与代理的关系,通过各种渠道打入国际市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