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的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速度加快,国际间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进一步加剧,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今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我国在“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做出重要部署,提出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加快发展包括装备制造业在内的先进制造业,发挥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这一重要发展战略的提出,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竞争格局下,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走到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面临着严峻挑战。立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自主品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是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业内同仁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一、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和安全的大局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它包含了机电工业中的绝大部分行业,产品范围涵盖了机械工业、电子工业和兵器工业中的投资类制成品,其各项经济指标占我国工业的比重高达20%一25%,有关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约5.5万家,从业人员近1500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5.1万亿元,利润超过2650亿元,工业增加值约为1.4万亿元。装备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首先,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国防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装备的重要产业,为各行业提供现代化设备。从农业生产、工程施工的机械化到国防使用的武器装备,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的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决定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决定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强弱。 其次,装备制造业范围广、门类多、技术含量高,与其他的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装备制造业不仅涉及到机械加工业,还涉及到材料、电子和机械零配件加工等配套行业,能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强、贡献率高。 其三,装备制造业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及综合国力的战略性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反映出一个国家在科学技术、工艺设计、材料、加工制造等方面的综合配套能力。特别是一些技术难度大、成套性强、需跨行业配套制造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能力,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技术实力。因此,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是提高国家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世界上发达的工业化强国基本上都是装备制造业强国。 纵观世界各国,装备制造业的兴衰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的稳定都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很多国家,特别是大国,从国家的发展和安全考虑,都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升级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许多国家在装备制造业发展过程中都有不少正面或反面的教材。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装备制造业的第一强国,但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由于政策失误一度造成了制造业竞争力衰退,为此它重新提出“制造业仍是美国的经济基础”,把“促进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作为提高制造业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在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下,美国很快又夺回了制造科技及竞争优势,在整个90年代保持了一段持续的高速发展时期。而拉美一些国家出现的“拉美现象”,则主要是由于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没有对国外技术进行消化吸收,缺乏自主创新,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后随着原有的一些优势(如人工成本、土地价格等)的消失,没有能创造出新的国家优势,造成经济缺乏发展后劲,陷入停顿甚至衰退,并引发了政局动荡和社会矛盾加剧。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条件下,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和企业为获取高额利润,加快向具有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跨国公司为了加强对全球产业资源的控制、扩大自己在全球市场上的份额,形成垄断优势,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加快实施主动积极的进攻性战略,对发展中国家那些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进行强势渗入,以达到最终控制整个行业的目的。这个趋势应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目前跨国公司对中国装备制造业进入的力度、深度、广度和所追求的目标,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据国家商务部的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已成为外商投资的主要领域,2002年新设立的外资企业,74.44%在制造领域,而且跨国公司在装备制造业领域的投资都把首要目标瞄准行业排头兵企业,其战略意图昭然若揭:它的目的已不仅仅是占领中国市场,而是要从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角度在中国整合市场和资源,把中国的装备制造业纳入其全球产业链,从根本上来消灭其潜在竞争对手,确保它在全球市场的绝对优势。在这样的历史关头,我国的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振兴正面临严峻挑战。如果不积极应对,对我们苦心经营几十年的民族品牌和优势企业不加保护,不加快进行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那么我们的装备制造企业将沦落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加工车间,“拉美现象”就有在中国重演的危险,这是相当可怕的后果,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国家安全都将造成严重威胁。 二、支撑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 装备制造业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性产业,它的发展要有一定的支撑体系作保障。从装备制造业本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它在各国的发展历程和经验看,支撑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1、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是一个广泛应用现代高新技术的产业。尖端的技术是制造高品质产品的根本保证。能够支撑装备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先进技术,必须是通过自主创新而得到的、他人所不具备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这是保持一个产业竞争优势的内在要求。有了不断升级换代的核心技术作为支撑,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才有持续的推动力。 2、世界知名的自主品牌。 一个国家的装备制造业是否强大,往往表现为拥有多少世界知名的品牌。装备制造业的强国所拥有的著名品牌不只一个,而是一批,一个群体。知名品牌代表着高技术、高品质,也意味着高利润,拥有了这些著名品牌,就有实力在全球市场上抢占份额,获取高额利润。 3、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 装备制造业强国往往拥有一批规模和实力都十分强大的企业作为支撑,很多企业都已发展成为庞大的跨国公司,有的位于世界500强之列,在人才、技术、资源、市场等方面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是形成自主品牌的基础,拥有自主品牌是成为优势企业的前提,优势企业是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载体。支撑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任最终就要落在这样一批优势企业肩上。 三、积极应对,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 发达国家的装备制造业一般都经过了一两百年的发展历程,基础雄厚,实力强大。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发展历史较短,还走了一些弯路,基础差、底子薄,企业整体素质不高,甚至行业排头兵企业目前也很难与跨国公司进行全面抗衡。企业、行业和政府都应增强危机感,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从世界各国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历程中吸取经验教训,积极应对,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装备制造业振兴之路。 1,立足自主创新,努力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使之成为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历史的经验证明,一个产业的核心技术是无法通过交换得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技术引进上没少花钱,但换来的大多是一些次要的技术或者行将淘汰的技术。原因很简单,核心技术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必须紧紧抓在自己的手里。要得到核心技术,唯一途径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最终突破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在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竞争中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 立足于自主创新,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一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核心技术与企业的利益和命运休戚相关,自主创新应该是企业内在的冲动、自发的行为。自主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人才、制度等资源作保障, 目前,行业龙头企业一般都拥有国家级的技术中心,多年来在研发上有较大的投入,基础扎实,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要发挥好它们的作用,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力争在关键技术上率先取得重大突破,打破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研发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研发,逐步提高技术水平,达到小创新小收益、大创新大收益,使企业的自主创新工作进入良性循环轨道。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制订短期、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技术创新目标和计划,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 一一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我国虽然在技术引进上走过一段弯路,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在国际经济技术交流的深度和广度空前加大的今天,我们要善于引进,关键是要学会消化吸收,以引进促创新。 自主创新应以消化吸收创新和集成创新为主,原始创新从战略储备出发加以部署,形成一个合理的引进与创新推进序列。在技术引进中加强消化、吸收,发挥后发优势,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一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过去我国不大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淡薄,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较为普遍,在我们工程机械行业也不例外,很多企业在产品研制方面几乎是全面的“拿来主义”,用仿制替代研制,没有核心技术可言,最后造成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这是我国企业缺乏自主创新动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原因之一。现在我国已经加入WT0,政府必须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保护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2、实施名牌战略,努力打造一批民族自主品牌,使之成为与跨国公司品牌抗衡的利器。 现在,品牌竞争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主旋律。品牌知名度的高低成为产品竞争力强弱的衡量标准。一个品牌只有成为世界知名的品牌,才有能力加入国际竞争。在我国装备制造业中,经过几十年的打拼,出现了不少令国人为之自豪的民族自主品牌,工程机械行业就有徐工、柳工、厦工、三一等品牌进入了2005年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之列。这些民族自主品牌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来说是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 民族品牌生于本土,长于本土,扎根于本土,经受了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洗礼,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不可替代的优势,在当前仍然是我们向世界知名品牌叫板的本钱。就拿我国装载机民族品牌来说,在跨国公司强势品牌的重重包围之下,不仅能够顽强地生存下来、发展壮大,而且长期牢牢控制了国内90%以上的市场份额,以行业整体的力量成功地筑起了抵御跨国公司品牌进入的防线。最近几年来,我们的国产装载机品牌以过硬的品质和出色的性价比优势,在国际市场上不断打开局面。这说明我们工程机械的民族自主品牌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实力。因此,我们有信心在这个基础上,积极实施名牌战略,一方面要通过自主创新,增加品牌的技术含量,另一方面要通过提高营销水平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品牌在市场上的知名度,把它们进一步打造成世界级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和跨国公司的知名品牌进行正面较量。 3,自立自强,努力培植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使之成为支撑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脊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这是提高国家竞争力、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权的重要途径,极具战略眼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细胞,是产业的微观基础,是国家经济竞争力的载体。没有一批优势企业作为脊梁,国家的装备制造业将失去竞争力,也将失去持续发展的支撑力。 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相当知名度品牌的,基本上都集中在行业排头兵企业。这样一批企业,是支撑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脊梁,振兴装备制造业关键是要把它们做大做强,同时还要通过它们来带动更多的企业发展,形成更多的优势企业,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要充分发挥国家立法、政策引导、行业协调的作用外,企业自身也要面·向市场,迎接挑战,做强自己。 一一继续深化改革,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特别是装备制造业中的国有大型企业,改革、改制的任务还很重。引资改造是一条必由之路,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来选择合作伙伴,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构造多元化投资主体,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形成高效而富有活力的经营机制,为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提供制度和机制保障。 一一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改造传统产业。学会运用现代物流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改造业务流程,引进看板管理、精益生产等先进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管理水平,改造传统产业, 改变长期以来装备制造业给人“傻、大、粗、笨’’的印象。 一一不断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水平和能力。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充分利用各国各地的比较优势,大胆走出去,开展全球化经营,进行全球采购、全球销售、设立境外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 一一积极维护产业安全。国家应加快产业安全方面的立法,制定关于维护产业安全的政策法规,提高外资进入关键行业的门槛,建立国家对外资控制行业资产的审查机制,切实维护国内关键产业的安全。特别是跨国公司对我们行业排头兵企业的并购活动,要严格把关,划定合作底限,确保中方在合资企业中的话语权,将行业发展的主动权和控制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在国际上都是普遍的做法,特别是发达国家,对关键产业的控制十分严格,它往往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阻止一些外国公司对本国企业的并购业务。前不久美国通过法案否决中海油公司并购案就是一个最新的例证。同时,我们也希望行业组织充分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积极反映企业的要求和愿望,增强产业的凝聚力,为民族工业的发展鼓掌欢呼。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装备制造业的广大企业特别是重点骨干企业,要以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为己任,组成战略联盟,努力寻求利益共同点,加强在竞争中合作,积极作为,为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承担起我们应尽的一份责任。
打造民族主力品牌 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
进入新的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速度加快,国际间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进一步加剧,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今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我国在“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