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径11.18米的泥水平衡盾构机投入到广深港铁路客运专线水下隧道的挖掘工程中,直径11.97米、总重1600多吨的盾构机拆运至北京,运用到北京站至北京西站地下直径工程……这是2008年1月间有关在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方重工”)新产品盾构机应用的消息,但这样的新闻在北方重工人的眼里似乎已成为常态。
让北方重工人如此“习以为常”的背后是北方重工一次又一次在盾构机开发制造上树立的“里程碑”,而阶段性总结则是这样一则新闻:“2007年12月30日,深圳地铁二号线工程直径6.28米土压平衡式盾构机供货合同正式签订,它为2007年北方重工的盾构机市场营销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是北方重工作为投标主体、国内唯一一家直接承包商,再次击败国外竞争对手中标的第24台全断面隧道掘进机。”
如今,在以生产重机为主的北方重工,以盾构机这样走国产化路线,通过自主掌握生产制造技术的“拳头”产品还有很多,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企业在技术创新推动下,除大型隧道掘进设备之外,北方重工还有一大批具有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代表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重型机器产品脱颖而出,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和市场突破———新产品占年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了50%;科技成果转化率三年内已达到90%以上。
在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被喻为“只有诸侯,没有王者”的现实境遇中,北方重工通过技术突破,合并重组,跨国并购,拓宽市场,营造自主创新氛围,使产品、技术、管理全面升级,实施重大装备、高端成套战略,创新发展,努力绘制“世界级隧道掘进机制造基地”的“王者”图景。
国产化技术路线带来市场突破
“只要需要盾构机,就必须依靠进口”,这种念头在中国隧道建设者的头脑中存续了许多年。正是北方重工率先打消这种念头。
盾构机是专门用于隧道挖掘和地铁建设的一种大型设备,目前我国很多地市都在兴建地铁项目,盾构机是最重要的挖掘设备。但过去,由于技术原因,我国一直没有能力生产盾构机。过去,我国所有隧道工程中使用的盾构机,都要从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整机进口。每台盾构机售价高达400万到700万美元。
北方重工沈阳重型机械集团副总经理王东回顾说,以往,盾构机的市场都由世界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的企业占领,价格居高不下。由于国外公司控制着核心技术和集成技术,盾构机的技术参数、价格都要依赖外国人确定,他们中标以后,反过来到中国的一些企业加工制造一些简单的零部件,加工简单零部件的数量占总承包的比例也是极小的,最后在本国进行整机装配。
此外,据了解,由于隧道开采涉及很多地下工程的水文地质资料,这些资料常常是国防安全和国土资源敏感信息,不宜向国外公司公开提供。
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16项重大装备之一的盾构机,国家一直提倡其国产化。
北方重工也意识到国产化的重要性,也试图扭转单纯给外国企业“打工”的局面。2003年北方重工开始涉足盾构机研制,并提出坚持走盾构机制造的国产化技术路线,提高产品的国产化比例。2004年,北方重工对市场进行了全方位考察,看到国内盾构机的巨大市场需求,之后,展开盾构机技术专项攻坚,找到了解决核心难关的突破口,在四大关键部件取得突破。可以说,北方重工刚进入盾构机研发领域,就率先站在了世界的高度发展盾构机技术水平上。
在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基础上,2006年4月,北方重工成功地制造出我国首台盾构机,多项技术达到国际顶尖水平,用于青海引水工程。又先后为武汉长江隧道提供了我国自己生产的盾构机。北方重工盾构机事业部总经理何恩光说:“从这开始以后,我们马上就迅速地进入市场,在北京直径线,还有广深港铁路客运专线两个项目上,我们依次拿到六台大盾构机,这在全世界盾构机制造史上是第一次,是绝无仅有的,就把六台同时交给一家。”质优价廉,北方重工的盾构机很快打破国外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垄断。为国内用户节约1/3的采购成本。
“从我们参与盾构机生产后,现在,我们中标,到国外采购零部件,形象的比喻就是以前‘我给老外打工’,现在是‘老外给我打工’。”王东很自豪地说。
目前,北方重工已经掌握了盾构机全系列包括土压平衡盾构、泥水平衡盾构和硬岩掘进机的生产制造技术,成为国内第一家能够生产全部三种盾构机的企业。
除了盾构机,北方重工近年来还有一批具有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重型机械产品问世,新产品占年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了50%。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成套设备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出口到美国、俄罗斯、伊朗、摩洛哥等国家。
重组与跨国并购凸显技术优势
2007年8月28日这一天,两件事对北方重工来说,意义非同寻常。
这天,北方重工在沈阳市铁西区正式挂牌。
在沈阳市国资委的运作下,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沈重”)与沈阳矿山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沈矿”)合并成北方重工,总资产膨胀到104亿元,成为铁西区规模最大的企业。
这个铁西区规模最大的企业里有着两个国家级技术中心、3个设计院、14个专业产品研究所,拥有完整的设计、试验、检测、计量手段和现代化装备及生产制造能力,可谓是技术雄厚。在铁西经济技术开发区,111万平方米的新厂区将容纳着重组后的北方重工。
据记者了解,由2007年已经开始搬迁的北方重工,将通过搬迁重组使企业技术和管理翻开全“新”的一页。首先是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整合,其次是加大新产品研发投资和国际营销网络建设,进行内部资源体系流程再造,实现企业综合能力质的提升,产能提高3倍以上,实现企业升级。第三步,北方重工将完成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体制机制创新,实现企业在境内或境外上市。届时,北方重工的生产工艺水平和装备能力将大幅度提高,成为装备一流、规模宏大、拥有先进制造技术的世界重型装备制造业基地。
同在2007年8月28日,发生的另一件事是:北方重工集团董事长耿洪臣正式宣布,北方重工以绝对控股方式成功并购德国维尔特控股公司/法国NFM公司,自此,北方重工便拥有了世界隧道掘进机知名企业控股权。可以说,在盾构机技术国产化的过程中,北方重工又书写了令人骄傲的“新”字。
具有世界上完整产品系列、面向全球市场的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制造商———德国维尔特控股公司/法国NFM公司,曾为中国提供了25台各种类型、最大直径为15米的盾构机。这家制造商曾为北方重工隧道掘进机制造提供技术支持及关键零部件。
据北方重工盾构机事业部总经理何恩光介绍,北方重工分批派出工程技术人员赴这家公司进行隧道掘进机技术的学习与培训,为盾构机国产化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国内没有成熟的盾构技术,如果仅靠自己研发摸索很可能会错失良机,因而北方重工在取得了盾构机国产化成果基础上,开始试图寻找合资合作的道路,加速技术进步,取得全套设计、制造、检验、组装调试等专业技术资料和技术标准,为北方重工搭建一个通向国际市场的新平台。
德方代表尼柯深刻认识到北方重工此次的并购,在当天新闻发布会上,他说:“并购是双方强强联合进军盾构机市场的需要,是从产品合作向资本层面更紧密合作的开端,将以此为契机,共同打造世界级隧道掘进机制造基地。”
对于此次并购,耿洪臣的话代表事件背后的意义:“成功并购德国维尔特控股公司/法国NFM公司,使得北方重工凸显隧道掘进机制造领域的技术优势,标志着中国建设世界级隧道掘进机制造基地的步伐开始加速。”
人才强企战略营造创新氛围
经历过低谷,依靠技术的自主权才有市场,才能走出低谷,稳步发展。
短短4年让北方重工明白: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
近年来,北方重工一直致力于打造科技创新队伍。北方重工集团董事长、总经理耿洪臣的话是“提高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关键之一,是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所提出的要求,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
在政策上,北方重工逐渐向支持创新、鼓励创新、方便创新上引导和倾斜。北方重工对研发工作人员的重视,体现在收入水平上。主持开发设计了立式辊磨机的高级工程师钟馗说,在北方重工,设计院员工的收入水平排在集团各单位的前列。
在风气上鼓励员工学习技术、刻苦钻研、树立勇于探索、勇攀高峰的精神。生产制造环节的一线员工也全力投入到技术学习和革新中。盾构机公司一工部部长曹佰库介绍说,他们组织员工钻研攻关,对大件的吊装翻转实现了单机操作。
北方重工有两个国家级研究中心,搞科研攻关,把国外和国内科技成果,经过消化吸收后再创新,企业建立的院士工作站,以及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单位建立产学研联盟,在全断面隧道掘进机、350MN模锻液压机、滚切式定尺剪、超大型溢流型球磨面等重大装备项目研发方面开展了有效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此外,北方重工还通过实行研发项目负责制、校企合作“订单式”高技能人才培养、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立青年科技奖励基金等措施,使北方重工科技队伍中的高层团队迅速壮大。
2007年,北方重工年产值突破了100亿元,实现了打造世界一流重型装备制造企业的第一步目标。在此起点上,企业将继续坚持自主创新战略,坚持国际化发展目标,努力实现产品、技术和管理的全面升级,向着“重大装备、高端成套”的国际化知名公司的目标大步迈进。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