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去一趟乡镇集市要走3个多小时的山路,现在骑上摩托车到集市买菜,来回只要20分钟!”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恩镇晒谷岭村民蒙贵安这样描述10年前后村里道路的变化。
拥有近5000万人口的广西,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也是中国喀斯特地貌最集
中连片的省区之一,“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当地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行路难成为居住在大石山区群众致富的主要难题之一。
蒙贵安所居住的村子在10多年前被称为“晒苦岭”。“通公路以前,群众信息闭塞,大量可开发利用的山地和坡地闲置,老百姓生活困难。”蒙贵安说,通公路后,原本荒芜的坡地被开发出来种木薯、桑蚕等经济作物,农民的收入增加,“从‘晒苦岭’到‘晒谷岭’,一字之差,却见证着家乡从穷乡僻壤到五谷丰登的变迁。”
有关数据显示,为解决像蒙贵安这样的山区群众行路难问题,近5年来广西新建、改扩建贫困村四级公路和通自然村(屯)道路4万多公里,一些边境县(市、区)、大石山区等的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改善。
广西壮族自治区代主席马飚向记者透露,为进一步改善广西农村的公路条件,今年广西将投入24.7亿元建设农村公路,其中包括筹措资金11.7亿元,新增73个乡镇通沥青(水泥)路,建设总里程2140公里,基本实现所有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的目标。
广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胡德才介绍,公路使山区群众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根据市场需求,很多山区群众都新建、续建了有区域特色和优势的生产基地,如水果、桑蚕、药材、林浆纸等,近5年就新增150多万亩,为贫困山区群众稳定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记者还了解到,总投入逾16亿元、覆盖广西5个大石山区县的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将于2008年底完成。这5个县是广西石山分布最广、自然条件最恶劣的地区,少数民族人口218万人,占这5个县总人口的93%,有关方面表示,基础设施建成后,这5个县的水、电、路、卫生、教育等环境,将达到或超过广西的平均水平。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