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经济将继续较快平稳增长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8-02-01 13:56   来源:慧聪工程机械网

从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景气周期,宏观经济持续强劲增长,屡次超出市场预期。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均GDP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过渡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到2

从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景气周期,宏观经济持续强劲增长,屡次超出市场预期。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均GDP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过渡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因此,我国宏观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势头并没有改变。

随着WTO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将在更大范围内参与国际分工,获得全球配置资源带来的成长优势,加上国内财税、金融、土地、环保等领域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能力正在不断提高,未来几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期”,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虽然我国经济还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面临调控压力,但要注意到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经过科学的调控之后,繁荣将不断升级,经济增长将更加健康和持续。

2008年,由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周期的非同步性,使得我国面临的经济形势更加复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指出,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政策取向为“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

从经济发展周期来看,2008年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期后的“换档”过渡年,中央宏观调控的政策效应将逐步显现,经济运行将从高位平稳回落,全年GDP增幅在11%左右,但很可能又超出预期。由于工业化、城市化、消费升级和重工业化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并未发生趋势性变化,因此,我国经济在未来数年内仍然具有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暂时的调整将使中国经济的景气周期更加延长也更健康。

由于我国贸易顺差是国内经济结构失衡、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在短期内很难扭转,受全球经济增速下滑和国内一系列抑制出口政策的影响,预计今年我国贸易顺差增速会放缓,但总额仍将达3000亿美元,对人民币形成较大的升值压力。

巨额贸易顺差加上对人民币升值预期所引发的大量热钱流入,导致央行将继续通过外汇占款渠道投放大量基础货币,流动性过剩的格局难以逆转,使得货币信贷仍将较快增长。为此,近十年来我国首次提出要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大金融调控力度。预计今年央行将继续采取上调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定向票据、进行“窗口指导”等多种措施,来对冲由于外汇占款增加而被动释放的流动性,保持货币信贷的平稳增长,并加剧金融脱媒趋势。预计明年M2增幅为16.5%左右,M1增幅为18%左右,全年新增贷款3.5万亿元。

美国经济下滑和降息预期制约了我国货币政策的运作空间,政策重心将逐渐由利率转向汇率,充分发挥汇率在实现总量平衡、调节国际收支、引导结构调整、缓解通胀压力及经济发展战略转型中的独特作用,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预计2008年人民币升值的步伐将加快,全年升值幅度在7%-8%左右。当然,我们不能屈从于国际压力,而是要立足于国内实际情况,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关键是要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扩大汇率浮动区间。

在利率偏低、货币信贷投放过多、企业盈利大幅增长、投资回报较高、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推动等基本因素没有根本性改观之前,2008年投资反弹的压力依然较大。而且今年是各级政府“换届年”,各地上项目、扩大投资的积极性很高,虽然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出台了不少控制新开工项目、防止投资反弹的政策措施,预计全年投资增速仍将保持25%左右的较高增速。

为缓解我国经济失衡压力,扭转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外贸的局面,今年我国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预计政府有关部门将出台一系列措施改善居民预期和消费环境,扩大居民最终消费。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2007年以来我国物价涨速明显加快,成为经济运行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虽然呈现出结构性特点,但物价上涨的压力并未充分释放,预计食品、能源价格将是引导2008年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全年CPI涨幅在4.5%左右,有望保持温和通胀格局。有关部门需提高价格调控的预见性,加强价格监测和市场监管,调节和稳定居民通胀预期,采取有力措施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

综上所述,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良好。由于当前宏观形势比较复杂,加上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还较低,决定了我国宏观调控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关键是要加强各项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调控合力,在结构优化中促进总量平衡,有效增强社会活力,优化经济布局。不能只靠市场手段和经济手段,还必须适当运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打出一组宏观调控的“组合拳”,切实增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共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