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时间,徐工完成了经营规模100倍的裂变。
据徐工集团总经理杨勇回顾,自1989年成立至今,徐工进行了两次大的发展思路调整,也经历了两个大的发展阶段。
第一次是1989年到1998年,完成了集团公司的实体化运作(三大主机厂和一个研究所合并),完成了徐州工程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上市和将集团整体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徐工企业群体的聚合使经营规模得到了快速发展。
第二次是从1999年开始,集团转变经营理念和发展方式,全面推进差异化战略。公司大力发展高端、高科技、高附加值和大吨位的产品,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徐工努力适应,积极变革,不断创新,逐步向世界级企业迈进。
资料显示,徐工集团从成立时的3.3亿元规模到2003年超过100亿元,用了14年;由百亿元到200亿元的跨越,用了三年时间;而由200亿元超越300亿元,仅仅用去一年时间。徐工已连续十九年保持了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的地位。
业内专家表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是一个没有任何进入壁垒、完全开放的行业,也是一个竞争空前激烈的行业,全国共有2000多家企业参与其中。尤其是近年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合资、独资企业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同时民营企业发展迅猛,而且都以赶超徐工为目标,市场竞争形势发生了巨大转变。
徐工能在这样的态势下稳坐头把交椅,杨勇认为,得益于近几年的自主创新战略。
首先,徐工不断完善国家级技术中心建设,加快建设集团技术创新体系。集团技术中心在437家国家级技术中心评价中位列第15名,居行业和江苏省首位。公司成立了国内同行业第一家博士后工作站,先后有8位博士后进站工作。这些优秀人才为徐工研制出多项国内领先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公司重点投资建设了国内机械行业首个企业试验研究中心,成为企业内重要的试验、研发平台。徐工强化科技带头人的作用,聘任了首批40位技术专家,2000多名科技人才工作在科研岗位。正因为如此,徐工有七项成果获得了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各类产品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产品达到国际水准,成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品种最多、系列最全、最具规模优势和整体竞争力的企业。
其次,徐工坚持走国际化战略,不断打造徐工品牌。随着中国市场的日益开放和国内机械制造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化成为企业发展做优做强的机遇。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在新的历史阶段,徐工集团提出了加快国际化经营、打造“徐工”国际知名品牌的发展思路。在出口战略推动下,徐工下属各单位协调共进,集中资源,优化流程,加大投入,内部有15个企业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主导产品通过欧盟CE认证、美国SAE标准和俄罗斯Goast认证。徐工已在世界各地发展了近百家代理商,为全球用户提供全方位营销和售后服务。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企业出口快速增长,2007年突破5亿美元,接连实现了翻番增长,出口额在国内遥遥领先。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快速增长,国内工程机械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但专家指出,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工程机械产品还比较落后,平均差距在15年左右,主要表现在产品使用的可靠性、整机寿命、外观质量及信息化程度上。而这些差距都集中反映在基础零部件的生产技术水平较低。
从一些企业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工程机械基础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这已经明显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水平。徐工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也不例外,出口产品中很多零部件也是从国外进口,购买国外零部件的成本占到出口价格的30%左右。2007年徐工出口创汇5亿美元,而购买国外零部件就花费了20亿元人民币,占了利润的70%~80%,利润几乎被进口零部件所蚕食。而且,国外供应商在基础零部件供给、价格、供货期、规格等多方面陆续开始对我国采取限制,进一步影响国内工程机械产业的正常发展和做大做强。
在去年底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工程机械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俞琚希望业内骨干企业,努力实现市场国际化、制造国际化、品牌国际化,逐步进入乃至占领国际主流市场。同时,利用一切资源优势,加紧解决核心技术问题,力争利用5~10年时间,解决国产泵、阀、缸、热处理等工艺的落后问题。一旦这些技术有所突破,再有10~20年的时间,中国将有可能出现世界一流的品牌企业和一流的工程机械产品。
作为行业龙头企业的徐工,其中、远期战略目标是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500亿元,进入世界工程机械前十名;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1000亿元,进入世界工程机械前五名,从而率先实现成为世界级企业的目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