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厂新概念:杭州制造创造新竞合模式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8-05-21 10:16   来源:浙商网

“对于工程机械行业来说,我们与国外同行在技术上的差距在短时间内是难以赶上的,但高性价比、完善的服务体系、先进的创新经营模式以及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是我们的优势,成为国内工程机械企业捍卫和扩大市场的坚实力

“对于工程机械行业来说,我们与国外同行在技术上的差距在短时间内是难以赶上的,但高性价比、完善的服务体系、先进的创新经营模式以及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是我们的优势,成为国内工程机械企业捍卫和扩大市场的坚实力量。”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江琳是这样分析我们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的现状的。

一份来自中国机械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表明,去年中国工程机械制造行业销售收入突破了2100亿元,在世界工程机械行业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这引起世人的关注。近日,17家中央媒体对国内8家有影响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进行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自主创新专题报道”,包括广西柳工、中联重科、三一集团、山河智能、浙江杭叉、安徽合力、徐工集团、山推股份。老国企存亡线上的华丽转身

工程机械制造行业外资竞争十分激烈。到2005年底,外资工程机械企业达到130多家,国外品牌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接近50%,且基本垄断了行业高端市场,并逐步蚕食着中端市场。

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外资对抗的是国内一些规模小、规模效益不高的老国企。据了解,这次中央级媒体采访的多数企业,原来就是濒临倒闭的老国企。中联重科第一大股东原来是长沙建设机械研究所;徐工集团起步于两个小型机械加工企业;杭叉前身是濒临破产的杭州叉车总厂;安徽合力更是一个“大而全”的老企业……

在外资入侵、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这些老国企却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存亡线上的华丽转身,领跑了国内物流搬运制造行业,并能在世界市场上占据半壁江山,他们共同的“宝典”就是实现自主创新和体制创新。

就拿杭叉来说吧。早在上世纪80年代,杭州叉车厂就陷入了破产的边缘,5年3次改制才使濒临倒闭的国企焕发了生机。2000年,杭叉第一次改制,确立了职工控股、国家参股、经营者持股的经营模式。两年后,公司又通过改制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机构。2005年,通过理性调整,形成了以资金为纽带、杭叉母公司辖属40多个生产和经营性子公司的体制。2007年,资产仅3亿元的杭叉销售量占国内第一,销售了37925台,销售收入突破了30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出口达到10647台,创汇1.4亿美元,综合经济效益指数356.3,连续8年位居叉车行业第一。

此外,中联重科、广西柳工、三一集团、山河智能、安徽合力、徐工集团、山推股份都进行不同特点的体制创新尝试。

体制改革不但救活了企业,还救活了整个行业。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协会秘书长俞琚说:“当年叉车销售量全国第一的北京叉车厂就是由于体制落后被挤出了市场,而改制后的浙江杭叉、安徽合力等叉车企业共同发展,打破了国外品牌的围追堵截,杭叉和合力两个企业就占到国内叉车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中国自主品牌的叉车产品更是远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创新模式样本的经典解读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进入工业化时代,国内工程机械制造企业迅速崛起,除了改制的国企外,还涌现了像三一集团这样一批强势民营企业,竞争十分激烈,但安徽合力和浙江杭叉公认的地位还是没有改变。

在叉车行业内部,有这样一种说法:“‘杭叉现象’和‘安叉模式’,哪一种才是中国工程机械发展的最优方向?”

上世纪90年代,安叉决定进军零部件制造,利用国企兼并重组的契机,走“大而全”的经营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整合叉车零部件生产资源,掌握了关键部件自主生产的核心技术,不仅满足了自身发展需要,还成了国际知名品牌配套。山东的山推股份也是如此。

正如江琳所说:“大而全”是企业在关键零部件建设薄弱环节之下不得已而为之,综观国际知名品牌,这种大投入大产出不是现代工程机械企业的发展方向。

相比之下,“杭叉现象”就比较先进。所谓“杭叉现象”,就是坚持“两头强、中间精”的发展模式,一头强抓技术,一头强抓营销,中间抓精装配。形象地说,有点类似于“世界工厂”,因为它很多零部件都是进行全球招标采购的,杭叉只充当了一个组装工厂的角色,实际上就是“四两拨千斤”的小投入大产出。

业内人士称,目前国外很多大公司都是采用杭叉这种“世界工厂”经营模式。比如,德国林德、日本丰田和尼桑。花最少的钱,做最有价值的事,这种经营模式应该来说是发展中企业的最好选择。

其实,叉车行业最后的竞争不在国内而是在国际上。柳工的斗志、中联重科的儒雅、三一集团的激情、山河智能的学问、徐工集团的沉稳、安徽合力的智慧、浙江杭叉的改革,都是为了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还要在国际上与卡特彼勒、沃尔沃、小松等国际知名品牌争一席之地。“杭州制造”如何领跑全球市场?

尽管市场竞争激烈,但杭叉股份董事长赵礼敏对工程机械行业信心十足,他说:“目前,工程机械制造行业在中国还刚刚起步,中国叉车年需求量大约在20万台,世界总需求量大约在100万台左右,市场十分看好。下一步,就是要抓好技术创新、体制改革、强化管理,力争在5年内,进入世界物料搬运设备制造行业前十强。”

力争在5年内,进入世界物料搬运设备制造行业前十强,这是所有杭叉人的一个目标。如何领跑全球市场?如何实现杭叉未来十年或者二十年的健康发展?这是杭叉高层在思考的问题。

安徽合力靠“引进外资、以我为主”的一股劲而成了王牌;徐工集团靠引进外资,实现了“松散型”向“集团式”的跨越,山推股份“错位发展”具备了结构件全球顶尖级企业进行配套的能力。杭叉其实也面临过这样的“机会”,当年世界排名前几位的外资品牌——德国林德、日本丰田都来谈过合资,但是没有谈拢。赵礼敏一边指着排成行的小型叉车,一边说:“当年如果合资了,品牌就没了,更别提出口了。”

这句话,说出了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的出路还是在于创造品牌。目前,“杭州制造”最困难的就是资本实力问题,与国内外强势企业抗争中处于弱势地位。据了解,本次中央媒体采访报道的8家企业,除杭叉正在酝酿上市之外,其余都有上市公司,这也是杭叉的“短板”。

由于世界钢材价格上涨,由年初的5000元/吨涨到了现在的7000元/吨,杭叉就转向选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对新产品进行改造、提升,实现零部件标准化生产,成功开发了前移动式叉车、电动托盘车等产品,并结合客户建议开发出了新一代R系列和J系列叉车,成了杭叉的“金字招牌”。

此外,杭叉于2006年开始筹建面积为516亩的浙江杭叉工业园项目,一期工程已破土动工。投产后,将形成年产叉车60000台的生产能力,并实现利税达4亿元。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