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 5月21日
★ 四川人民说:最佳企业公民,中联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随时都可能出现山体塌方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5月20日,四川省建设厅建筑管理处处长殷时奎和四川省建设厅政策法规处副处长吕波接受媒体采访,一说到中联重科,殷处长称是“建设口上反应最迅速的四家单位之一,其余三家都是四川省内的,想不到远在湖南省的一家企业会反应这么快!”他说:“中联重科一个分公司的经理,当夜2点多冲进四川省政府,主动请求统一调派,说能够提供什么,包括人、设备全套无偿。说老实话,因为省内资源本身也不多,这儿需要,那儿需要,我们很着急,大型机械资源不多。我们非常感动,非常谢谢。”他说的分公司经理是四川分公司经理李俊红。他已得到总部的指示,“全力以赴支持抗震救灾工作”。
紧接着中联重科又派出一支抗震救灾突击队,带来了29台工程机械,重走长征路,冒险驰援汶川。殷处长说:“这支队伍先从雅安、康定、泸定那边,绕道900多公里,直指汶川。我听说,也想象得出,在路上挺不容易,挺辛苦,而且是很恐怖、很恐惧。其中有一个驾驶员当时真的不敢开那个山路,而且又是大型机械。他们老总跟领队就说,‘这是命令,必须向前冲。’这些细节我们都清楚、都知道,当时我们也知道,从雅安到汶川的路都是很差的,状况都很差。再加上本身没去过,对这些路况不熟,又运输大型机械设备,对路况要求比较高,有些人胆怯,我们非常理解,确实我觉得非常不容易!”殷处长动情地说:“中联重科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对老百姓、对国家高度负责的一个企业,会越做越大、越做越好、越做越强!”最后他无不动情地说:“此次救灾后,如果我们能为中联做什么,请随时吩咐!”
中联重科突击队进山时遇上山体塌方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吕波处长一直与中联重科进军汶川的这支突击队保持了联系,这条西进的红军长征路也是他和殷处长综合了当时情况后安排的,事实证明这是当时唯一能以最快速度到达震中汶川的生命之路。他说“中联重科是第一支从西线携重装设备进入震中的救援队。这支大型装备队伍成功突进汶川,给了阿坝州,给整个救灾行动很大的鼓舞。所以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开着越野车一直跟在后面,第一时间向全国报道了这条振奋人心的消息。到了汶川,当地政府非常高兴,因为汶川县给我打来的电话,说送水全靠他们的车,中联的送水车。”他把与中联突击队联系的50余条短信给记者看了,他说,“我不舍得删,这些都真实记录了救援过程以及他们(中联重科突击队)所碰到的太多的艰辛。”又说,“这是中国地震史上第一支企业最大的企业救援行动队伍,派出人员和机械设备也是最多的。”
穿越到达震中汶川的生命之路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说起对中联重科的印象,吕处长说,“中联重科完全是履行企业公民最好的楷模、榜样,这个很重要。而且派这么多人难以想象。我这么说的唯一的理由是我在值班的时候,也有一些工程机械企业,他们表面到我们这儿来一趟,拿了一个他们可以提供什么设备的清单,当时我们要他们出发的时候,他们又根本不能按照规定的时间出发,这是救人!不是做什么东西!他们这是以商业化运作模式,他们说,‘你们建设厅安排我们去,我们可以去,但是要安排客户和我们一起去看。’这个就有问题了。而中联重科直接就把车、把人送到省政府,完全不计报酬,不要什么,就是一路往前赶,直接就要任务!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国内评的最佳企业公民,中联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中联抗震救灾突击队抵达汶川县城时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 北川险情再现,中联救援队严阵以待
5月20日,北川县城出现新险情,多个堰塞湖水位上涨,遗体腐烂,威胁水环境,疫情及强余震随时可能发生,北川县城已封城,所有救援人员均已撤离北川县城城区,城区空荡几乎无人。为在第一时间内开展救援行动,中联重科救援队暂时撤离到离县城最近的擂鼓乡,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出发。
目前,北川县城旁一山体渗水,救援可能临时中断一到两天。同时由于震区昨日开始降中到大雨,多个堰塞湖水位上涨,原本已经预警的堰塞湖将再次面临考验,而废墟中被埋遇难者遗体以及禽畜尸体的腐烂渗出液、废墟清理等开始威胁水环境。面对新的险情,已完成北川中学起重机救援行动、可以撤离的中联救援队,选择了继续全员阵守,并确定应急预案,听候指挥部部署,随时再准备投放重灾区救人、抢险。
“我们还能做些什么?”这是指挥部听到中联救援队询问频率最高的问题。救灾过程中,虽然每个阶段救援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都不一样,但是中联重科始终冲在大型机械设备救援的最前面,每次救援行动完成后,中联救援队从未选择撤离,而是再度主动请缨,并迅速投入到新一轮的战斗中。中联人无畏的勇者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给当地政府和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次救灾后,如果我们能为中联做什么,请随时吩咐。”四川省建设厅建筑管理殷时奎处长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着心中最深的感激之情。
★ 两台中联汽车起重机涉险再入北川施援
5月21日下午,北川救灾前线传回最新消息,暂时撤离到擂鼓乡的中联重科救援队再次派出两台汽车起重机涉险进北川,听从仍驻守在北川中学的指挥部安排,抢救重要档案资料、银行金库等。两位操作人员按要求穿上了防化服。预计今晚即可返回。
北川中学救援现场只见到中联起重机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中联重科北川救援队队长李俊红趁待命之机,代表中联重科看望了被他们救起的北川中学学生谢先瑶。此时谢先瑶的父亲还在指挥部没有撤出。这位坚强的女孩现在已经能够走动了。当李俊红代表中联重科将1000元慰问金和其他慰问物品送到谢先瑶手中时,她一定要和这位救命恩人照个相。她的伯父对李俊红连说感谢,感谢中联重科,还说要不是中联重科的吊车及时赶到,那些学生恐怕还在废墟中。周围的群众一听是中联重科,都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 虚惊!余震恐惧中的汶川
难以想象大型工程机械在这样的道路上行驶,一边又是脆弱的山体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昨天距离“5·12”汶川大地震已经9天,也是中联突击队抵达汶川的第五天。到达汶川后,我们分别深入重灾区七盘沟、绵竹、草坡等乡镇了解灾情以确定救援工作,沿途看见新建的九黄公路被地震扭曲得变了形,两边的高山好像被撕裂开来,整面的塌滑,巨石被轻易抛起,夹带着泥沙冲向了民居、冲向了公路……尽管突击队的同志们都跃跃欲试想投入到重灾区救人,但想施展大规模救助根本无能为力。众多的人们都撤离在海拔2000到4000多公尺,没有公路,只能靠上去求援的解放军用人力将有限的粮食药品背上各个村寨。
即使没有地震都会让人望而生畏的山路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然而死者已矣,活着的人仍然处于悲伤与对余震的恐惧之中。19日深夜,突击队接到地震预报称,20日凌晨将有一次6-7级地震,所有的突击队员都屏住呼吸,做出最坏的心理准备。公司突击队队长王春阳立即召集大家开会商讨对策。随后,车队紧急转移到马路正中心距山体最远的地方,距离山坡15-20米左右,同时对车辆的位置进行调整,将大型设备放在较危险的外围,将小车等轻型车放在相对安全的位置,并要求全队所有人每小时与家人联系一次。
万幸的是,这次地震没有到来。可是更多的人开始担心“强余震何时发生”,让救援工作变得更加谨慎小心。
★ 不要哭泣,我们仍然在一起
编者按:5月20日,北川中学的救援任务完成,救援队伍被通知北川封城,准备撤离,中联工程起重公司四川分公司总经理李俊红,利用休息时间写下此文章。
如果不是这些设备及时赶到,那些学生恐怕还在废墟中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震撼了中国人的心。亲人们几近流干的眼泪和嘶哑的声音,让汶川整座城市陷入无限悲痛之中,大地在哭泣。北川县城封城之际,站在曾经战斗过的废墟上,脑海里不禁重现起这样的一些场景,心中些许安慰。
在北川中学,许多家长焦急地在废墟上呼喊着孩子的名字,有的母亲抱着被褥,有的家长见到救援人员,痛哭着央求立刻进场救援。虽然之前当地部门组织了营救,但中联求援队是外省赶到的第一批正规工程机械营救队伍。被埋学生的父母们看到中联大型机械设备开进现场,如同见到天上掉下来的救星。有的人甚至跪在车前,使劲地拽着中联救援人员的衣服,往埋人的废墟上拉。”13日22时20分左右,第一名伤员被成功救出,这也是第一个令人欣喜的消息。
一位父亲,在大雨中不时感受着余震,心如刀绞,但他不相信女儿已经罹难。他爬上废墟,四处呼喊女儿的名字。终于,父亲声嘶力竭的呼喊有了回应,在一块楼板下,传来了女儿的声音。这让这位家长激动不已,救援队伍立即赶到,他马上给消防官兵说明了女儿埋压的位置。消防官兵经过现场勘探,发现这是一块门板大小的水泥板,必须将其挪开才能营救底下的幸存者。他们使用专业设备给要切割的部分打上吊洞,在中联救援队现场吊车手小吴的配合下小心翼翼地吊开楼板。这时,一个1米左右的夹缝出现在官兵面前,兴奋的战士们迅速俯身到夹缝里察看。不幸中的万幸!一张铁制的坐椅挡住了落下的楼板,不仅救了这位女学生的命,另外4名同学也因此得以生还。父亲的眼泪凝固在笑容之中,战士们的笑容绽放在汗水之中。
“轻点抬,别压着孩子”,类似的呼唤声在救援现场不时传来,中联北川救援人员深知这些家长饱含多少疼爱与悲痛,因此全神贯注的苛求自己完成每个哪怕再细小的操作步骤。我作为现场指挥,对现场吊车作业的员工和救援战士迅速分工,“吊车,担架,准备!”可是,断裂的楼板杂乱交错,压到了课桌,课桌下就是孩子的肢体,“等一下!”根据多年的起吊经验,我发现,如果简单吊走最上面的一块预制板,下面的楼板和钢筋混凝土很容易就会继续坍塌,会重重地压到下面的孩子身上。于是我赶紧摆手,仰头命令吊车上的操作工先把最上面的一块楼板稳住,接着指挥救援战士抽掉下面另一块松动的楼板……成功了!这一块的障碍物全部被清除,一个孩子出现在大家面前,“活的!”守候在一旁的消防武警冲上前来,飞速抬起担架送往急救中心,在场的每一个人无不为这次精彩的救援抱以掌声!
四川,坚强!挺住!你不是一个人战斗,我们仍然在一起!国人心中的大爱、不放弃的精神,会让生命重新鲜活!
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抗震救灾办公室
2008年5月21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