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以后,我国众多企业都在第一时间全力以赴抗震救灾,反应之迅速、热情之高涨、捐助额度之巨大都远远超出预期。”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高级副会长纪明波对工业企业在抗震救灾中践行社会责任的行为给予高度评价。
在6月1日举办的“《中国新闻周刊》安全发展•企业应急救灾中的社会责任论坛”上,国资委研究室副主任楚序平介绍了中央企业在抗震救灾中履行社会责任的突出表现。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丁元竹提出,面对突发事件,企业应急救灾不但包括对自身生产安全的保障与管理,还包括担负起行业责任,发挥资源优势,积极调配力量,协助参与全社会的应急救助。
加强特种设备管理 保障灾后重建
灾害发生后,灾区周边的20个中央企业及其子企业紧急调动了900多台大型设备,听从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调遣,中国水电、中国建筑总公司等单位都在第一时间投入到了抗震救人中。
楚序平在会上介绍,中央企业在抗震救灾中模范地履行了社会责任,主要表现为:不惜一切代价救人,为救援受灾群众生命提供有力的支持;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和技术支持;中央电力企业全力抢修电网,保证灾区供电,守护生命之光;中央通讯企业全力抢修通讯项目,传递生命的信息;中央建筑施工企业积极抢修灾区受损的交通干线枢纽,全力打通生命之路;交通运输企业不计成本运送生命的希望;工业企业全力以赴保障灾区的物资供应。
据介绍,地震造成了成都、德阳、绵阳、广源、雅安、阿坝等六个重灾区42.7%的特种设备受损,严重影响灾区的抢险和人民生活。
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副局长崔钢在会上介绍,国家质检总局及时实施“三提供”,保障了施救过程的安全有序进行:立即向灾区前线指挥部提供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的分布情况,防止发生二次灾害;立即向前线抢险部队提供特种设备抢修安全事项;立即提供抢险过程当中所用特种设备的一些分布情况,把挖掘机、装载机和堵漏设备的分布情况及时提供给前线指挥部,供调动。同时,还及时排查检修受损设备,尽快恢复了灾区人民的正常生活。
据透露,随着抗震救灾工作逐步转入灾后重建,特种设备企业的救助计划也相应调整。近期重点工作包括:
第一,开展压力管道排险评估和检验修护工作。工作重点由前期针对医院、机关等单位设备进行抢修,转向配合灾后重建,对一些受损的压力管道等基础设施进行排险、评估和修护。
第二,严密监控已经修护各种设备的安全使用。由于余震不断,有些余震对已经修护的特种设备可能还会造成损害,相关企业对这些设备加强使用监控,并设立24小时值班制,一旦出现险情,要保证在1小时内对这些新出现的险情处置完毕。
第三,积极提出特种设备重建的一些规划。对受灾严重而需要重建的城镇,在政府拟定重建规划时,积极提出有关城市燃气管道、液化气、加气站布局的建议,加强锅炉等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等环节的管理。
第四,开展特种设备抗震性能研究。积极研究地震灾害特种设备和安全状况受损的情况,提出地震易发地区特种设备设计制造使用环节的措施,不断提高特种设备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强化制度建设 完善应急救援体系
继国务院国资委1月4日发布《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后,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联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等11家行业协会于4月2日发布了《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
针对此次抗震救灾中,众多企业在安全保障、应急救援方面的突出表现,纪明波表示,中国企业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解读和实践社会责任。
他建议,我国应建立健全并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确保企业生产安全,切实做好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建立高效衔接的应急管理体系,保证和增加安全投入,完善应急救援机制,建设安全型企业。
在灾后重建中,企业应坚持安全发展,提高抗震等级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全力以赴做好应急物资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保证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
同时,企业作为有重大影响的社会力量,应以大局为重,积极提供财力、物力和人力等方面的支持和援助,以实际行动支持灾区重建,一方面要广泛动员和组织广大员工向灾区捐款捐物,为抗震救灾做出表率;另一方面要组织扩大工业生产,把握市场需求,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全力满足灾区重建的需要。
丁元竹从理论的角度提出,在突发事件事前管理和事后重建中,救灾减灾的社会责任包括两大方面:一是社会各界对救灾减灾应当承担的责任,包括全体社会成员的救灾防灾意识与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的提高,在灾害发生后的积极广泛参与;二是突发事件的管理部门在危机管理预案和预案执行中对社会各界角色的考量和制度安排,包括事前的培训、预案制定的参与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安排等,以及事后管理中社会成员参与及其相关制度安排。也就是说,建立突发事件预案综合决策的机制,必须建立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商制度。政府在处理突发事件和减灾救灾的过程中,应通过积极的制度安排,使国家面对的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风险能够以最有效的方式解决。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