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抗震救灾服务队中,有这样的三位志愿者,他们是年仅17岁的王林、军人出身参加过98年抗洪抢险的王厅、以及憨厚勇敢的小伙子余钱。他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在抗震救灾一线谱写了一曲勇士之歌。
不怕牺牲
经四川团省委推荐,王林、王厅、余钱几位志愿者作为操作手走进了三一救灾团队。进入三一救灾服务队后,志愿者们马上被分散到各个灾区点。17岁的王林掩饰不住自己的激动。他说,加入三一救灾服务队,不仅是对自我的严峻考验,更是志愿者们一份共同的荣耀。
加入汶川大地震救灾服务工作,是来自四川彭州的王厅第二次投入到全国性的大救援行动中。1998年,王厅曾在部队参与抗洪抢险。
余钱,19岁,憨厚的他在晓坝乡到茶坪的开道通路中表现出顽强的毅力,以不怕牺牲的精神赢得了大家的认同。
提到在安县晓茶路的作业,王厅形容“驾驶着挖机,就像被汉堡包夹着的一片菜叶”。挖机作业面临的状况极为险峻,头上的泥石流不断滑坡,脚下的路基不稳,随时有塌方的危险。当时还有另外两支救援队在现场一起开道,但是面对险象环生的作业环境,除了三一操作手,没有人敢驾驶设备上前作业。
不断推进
泥石流、山体滑坡、路基塌方……在如此恶劣的救援环境下,志愿者们仍给自己定下了“八字方针”:快速反应,向前推进。通路过程中,山体上大大小小的石头不计其数,“碰到比较大的石头,挖机前面的斗齿一提,石头的重量都能将挖掘机屁股撬起来。”好几次,他们都濒临死亡的危险。
5月25日上午,为给堰塞湖排水,王厅和余钱几经艰险驾驶三一挖机往山顶前进,半路遇上一个极窄的左转弯,此时因为山体滑坡已经全部没了道路,前进的坡度达到80度,施工难度非常大。同行队伍中其他单位都撤了回去,只有他们两人仍在一步一挪将三一挖机往上开。
“我们俩一人操作挖机,一人观察山体情况,避开随时有可能发生的危险。”王厅介绍说。可是,险情还是发生了。一天中午,一阵强烈的余震袭来,此时挖机作业的山头正悬着三颗几吨重的大石头,身边是悬崖深沟,石头若被震下来,人机必毁无疑。
关键时刻,王厅当机立断,不顾身后近90度的斜坡,将挖机迅速往后倒车。刚一倒出悬石的范围,一颗巨石就“轰”地一声,坠落在挖机的正前方,驾驶室的玻璃被震得粉碎。王厅、余钱与死神擦肩而过。
就算如此危险,也没有磨灭他们前进的意志。挖机撤下后,他们马上实施爆破,等巨石炸开,他们又驾着挖机继续开道。坡道越发狭窄,到最后他们已是强制性地把机器开了上去。到了山顶他们开始挖沟修路,隔两三米就挖一个坑。余钱解释说:“这样被困者在逃离的过程中就有所支撑,不会因滑下山坡而受到生命的威胁。”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