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机械每年80个新产品新技术问世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8-06-13 17:38   来源:工人日报

2007年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黄金年”,主营业务销售额为2223亿元,比2006年增长近40%;行业利润大幅增长,从2006年的118.2亿元猛增至174.7亿元。工程机械产品出口额也从1998年的2.24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87亿

2007年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黄金年”,主营业务销售额为2223亿元,比2006年增长近40%;行业利润大幅增长,从2006年的118.2亿元猛增至174.7亿元。工程机械产品出口额也从1998年的2.24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87亿美元,10年翻了38倍。近5年,出口更是以每年63%的速度增长,进出口也由逆差转为顺差。值得欣慰的是,其产品打入了欧美等工程机械强国。

然而,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品牌占领了中国工程机械一些主要机型的大部分市场,我国工程机械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只有5%左右。外资品牌在国内市场大肆“掠夺”,并且在产业发展方面“围剿”国有企业,大有吞并我国机械行业之势。至2006年,在华的外商合资、独资企业已达169家。外资企业把持着行业内的关键技术,制约着我国工程机械企业的发展。

那么,又是什么力量让中国工程机械业在2007年取得了这样骄人的成绩,并有能力问鼎世界呢?

记者日前到湖南三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三一集团)、湖南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山河智能)、安徽叉车集团公司(简称安徽合力)、广西柳工集团公司(简称柳工)等国内几家大型工程机械制造企业采访时发现,秘诀在于中国工程机械业选择了一条技术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

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先生回忆起1994年第一台拖泵诞生的经历时,很是感慨。他说:当初,三一自主研发的第一代产品,在泵送混凝土到160米的时候,再也上不去了,并且质量也出现不稳定的问题。因为当时混凝土输泵的核心技术———液压控制技术主要掌握在日本和德国等国外公司手里,我想到了合资。然而,我走访日本、欧洲的几十家公司,收获的却是前所未有的辛酸和耻辱。我发誓,一定要自主研发,赢得世界对中国人、三一人的尊重。经过半年的艰苦努力,我们终于成功了,打破了日本等国的技术封锁。

目前,国内工程机械企业已经改变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为满足市场需求,单纯引进模仿国外技术,一味扩大产能规模的发展模式,广西柳工、三一重工、山河智能、安徽合力等重点骨干企业开始注重技术自主创新,每年有80个左右新产品、新技术问世,其中每年有10个左右项目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2007年有3项技术获得中国工程机械科学技术一等奖。一些骨干生产企业每年投入的创新研发费用占到销售额的3%~5%,有少数企业达到5%~7%,基本具备了各类主机产品的自主开发能力,为我国工程机械开拓国际市场起到了技术支持和保障作用。

2002年9月,三一混凝土泵将混凝土送上了406米的施工面,以将近100米的绝对优势,打破国外老牌企业创造的308米的世界记录;

2006年,在行业三大展之首的德国Bauma展上,山河智能新研发的一台挖掘机花了8秒钟的时间自动改装成了装载机,立刻在现场引起轰动,并凭此获得了世界三大工业设计奖之一的美国“IDSA国际设计优秀奖”;

2006年,安徽合力排名在全球叉车行业第十位,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始终保持30%,产品出口到127个国家和地区,销往欧美市场的叉车占公司出口量的80%,合力品牌在世界市场站稳了脚跟……

技术上的创新给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活力,取得了令世界为之惊叹的成绩,也为中国工程机械的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核心技术的掌握,使中国机械行业逐渐摆脱技术瓶颈,赢得世界的尊重。2006年6月,山河智能参加“法国INTERMAT2006展”。与其他展商以图片静态参展不同,山河智能SWE90-E以实物的形式参展,很多观众看得不过瘾,要求技术人员现场指导自己上车实际操作,观看显示屏的数据、尝试设置自动挖掘控制,现场气氛异常活跃。在场的大批外国观众驻足观看,踊跃上机实际操作……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