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7年工程机械行业世界三大展之首的德国Bauma展上,湖南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山河智能)新研发的一台挖掘机花了8秒钟的时间自动改装成了装载机,在现场引起轰动,该机型获得了素有“工业设计奥斯卡”之称的“IDEA国际杰出设计大奖”。
美国设备制造商协会总裁DENNISSLATER表示,山河智能是第一家获此殊荣的中国工程机械生产企业,充分展示了企业的创新能力。
山河智能董事长何清华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实际上“市场换不来核心技术”,只有不断的技术创新,才能最终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引进不是全部
我国工程机械企业的发展过程,大多经历了技术引进的过程。来自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该行业自1979年至今共引进国外先进技术200余项。通过引进国外技术,行业在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虽然国外技术在行业成长中的贡献率很高,但完全依靠国外是没有前途的。”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韩学松说。
湖南三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三一集团)梁稳根在回忆起1994年第一台拖泵诞生的经历时,很是感慨地说,“当初,三一集团自主研发的第一代产品,在泵送混凝土到160米的时候,再也上不去了,并且质量也出现不稳定的问题。因为当时混凝土输泵的核心技术——液压控制技术主要掌握在日本和德国等国外公司手里,我想到了合资,然而,我走访日本、欧洲的几十家公司,收获的却是前所未有的辛酸和耻辱。我发誓,一定要自主研发,赢得世界对中国人、对三一人的尊重。经过半年的艰苦努力,我们终于成功了,打破了日本等国的技术封锁!”
创新是关键
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它的自主创新理念中提出,在引进国外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再创新,即“高位嫁接,二次创新”。董事长詹纯新说,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在自主创新中,既不可闭门造车,也不能完全依靠“以市场换技术”的思路,需要正确处理引进与吸收的关系。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山推股份)的推土机是从1979年引进日本小松的技术开始的,可说是以技术引进起家。然而,现在的山推人都很自豪地说,“我们可以直起腰杆同我们的‘师傅’竞争了”。山推股份副董事长、总经理张秀文认为,这源于他们在产品技术创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不单单要引进,还要消化、吸收、再创新。
目前,山推牌推土机已经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由2000年的1000万美元到2007年增加到1.5亿美元,国外的产品也被大量地挡在了国门之外。
在2005年代表世界级技能水平的比赛上,山推股份选手冯勇获得了世界第二名;2007年,选手魏立新又取得了世界第一名的好成绩,这表明山推员工的焊接技能已在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内处于先进水平。
合作是个好途径
“自主创新”不是“自己创新”,“自”不仅仅是一个个体,而且可以是一个群体,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副主任艾丰说,“在技术领域,可以国内外的科研机构、企业相联合,共同促进技术的提升,这就是开放创新。”
在山河智能,开放创新就得到很高的重视,他们不局限于只依靠企业初创时期的以学校教师为主的研发人员,而是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积极主动地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国外大公司和公司国外代理商的教授、专家进行多层次的技术交流,对提高企业技术能力起了很大作用。同时,为了未来的发展,山河智能正在以它自己为主体采用合作的模式引进技术含量很高的先进技术。公司在开发新概念产品挖掘装载机的过程中,主要靠的就是这种创新能力。何清华说,“虽然此产品的概念是荷兰专家提出的,但却是中国企业率先制造出来的。”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与世界同行业强国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差15到20年的水平,特别是在耐久性、可靠性和产品性能上差距比较大。我们出口基本在中低档水平。但引进和合作可以缩短赶超国外的时间。”韩学松认为。
多年来,技术的不断创新,使得中国机械行业在世界同行业中的位置越来越重,民族品牌也越来越响亮。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