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接受慧聪工程机械网专访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2008年,是中联重科“超速”发展的一年,是中联将产业并购完美演绎的一年。“超常速”的发展一定要用“超常规”的战略,中联重科“加法”与“乘法”的博弈再也不能满足董事长詹纯新拓展海外市场的愿望,产业“核裂变”与“核聚变”的并购商道才是中联重科扩大产业链的又一“法宝”。在詹纯新董事长接受慧聪工程机械网记者专访时说:“这次收购混凝土行业知名品牌意大利CIFA,就是中联重科典型的产业聚变”。
想生存就要走出去
在人民币不断升值、成本飞速上涨、单一产品高速同化的今天,有识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是坐守困城,还是主动出击?是犹豫徘徊,还是果敢亮剑?中联重科用实际行动回答了他的选择。
詹纯新董事长说:“2012年,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国内市场将趋饱和。如果企业不走出去,将会面临残酷的价格战。中联重科要想保持长期的快速成长,就必须从现在起快速拓展国际市场,构建新的产业格局。”中联重科对意大利CIFA的收购,不仅是企业自身的海外市场拓展,更是为企业长久生存而开辟的必经之路。
并购商道:产业的“核裂变”与“核聚变”
过去几年里,中联重科在做着“加法”和“乘法”运算。将企业并购进入中联重科旗下之后,输入中联的体制和理念,几年内,企业必将在产能和销售收入各方面得以数倍增长。詹纯新董事长对我们说:“浦沅集团从并购以后,销售收入由2003年的11.73亿元跳跃到2004年的33.80亿元,到如今销售收入已增长了5倍,利润增长了75倍,这就是‘加法式’进入和‘乘法式’增长的最好例子。”
董事长詹纯新将中联并购产生的效应形象的比喻为“核裂变”与“核聚变”。自2001年以来,中联重科陆续收购英国保路捷、湖南机床厂、中标实业的环卫机械、浦沅集团的汽车起重机、陕西新黄工的土方机械、湖南车桥厂、华泰重工......这一系列动作都是中联重科“核裂变”的演绎,是完善企业的产品领域的过程。中联重科的“核裂变”战略,简言之,即以中联品牌为核心,对工程机械子行业类别进行划分,以产品组团,从“母体”裂变出多个专业化公司,逐一孵化和再裂变。这些连环收购,使得中联重科业务从最初单纯的混凝土机械拓展到起重机械、环卫机械、路面机械、土方机械等多个领域,成为目前国内产品链最为完备的工程机械企业。
收购意大利CIFA是中联重科“核聚变”的开端。意大利CIFA是国际一流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有领先的技术工艺、全球化的销售网络和完善的售后体系。并购CIFA后,中联重科将聚原来的混凝土力量,形成空前强大的产业链条。中联将把国内混凝土事业部和国外CIFA事业部联合起来,组成混凝土跨国事业部。将国内制造成本低优势与国外技术领先的优势整合互补,从而产生“里应外合”的呼应效果。
詹纯新董事长告诉我们:“并购完成后,为了降低成本,我们要把部分零部件的制造流程放在国内。在销售网络方面,中联以国内市场为主,CIFA以欧美为主,两者形成互补;在品牌方面,双品牌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在采购成本方面,二者规模采购降低成本;在产品技术方面,CIFA可以提高中联的技术水平;在产品制造方面,中联的巨大产能将促进CIFA规模和利润的同步增长。中联重科和意大利CIFA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会实现年销售80亿的收入额,这个数字完全可以和目前全球排名第一位的普次迈斯特一争高低。”除此之外,据慧聪工程机械网了解,中联重科工程起重机方面也要采取这种并购方式,正在寻找合适的并购对象。
声明:此文为慧聪工程机械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合作!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