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5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龙头企业、湖南工程机械产业代表--长沙中联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弘毅投资、高盛公司和曼达林基金正式收购世界排名第三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CIFA 100%股权。中联再一次通过并购动作扩张了自己的产业链,一时间,相关行业人士对于中联重科的成长之路给予高度关注。慧聪工程机械网编辑特整理中联历次并购事件,让我们从中找到中联重科成长之路的秘诀。
科技产业化的成功典范
中联重科的“母体”——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成立于1956年,隶属建设部,是全国最大的建设机械综合型科研机构。在计划经济时代,该院一直承担着我国建设机械产品开发和技术更新,全面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重任。国家建筑与城建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部商品混凝土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建设机械协会所属13个专业委员会的秘书处均设于此。其行业技术覆盖率曾高达75%,每年创造的社会效益超过200亿元。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中期,人才济济的建机院开始举步维艰,500多人仅仅靠着事业费拨款维持,陷入了“抱着金饭碗没饭吃”的困境。1985年,该院被列为首批转制科研院所之一。随着“事业费”逐步削减,全院500多人,被迫拆分成20多个承包单位,外出找米下锅。
中联重科监事会主席龙国键回忆说:“那时候,名为对外有偿转让科技成果,其实只是贩卖技术图纸。图纸卖来卖去,价格越来越低;单位人心涣散,科研没有后劲。几年下来,研究院属下所有的承包单位,全成了包袱。”但得到长沙建机院技术支持的一些企业,却迅速崛起。山东方圆机械厂花1万元引进他们的技术图纸,一年就赚了上千万元,这让时任副院长的詹纯新猛然惊醒:“守着金饭碗讨饭吃,只怪自己不开窍。”
“我们必须将科研成果转化成产业,实现以产业养科技、以科技促产业的良性循环,才有出路。”詹纯新说服另外7人,在众人疑虑的目光中,迈出了科技成果产业化艰难的第一步,成立了中联建设机械产业公司——中联重科的雏形,开始了做产业的尝试。找到了出路,并不意味着从此就走上坦途。从背负亏空停产搞研发,从由中央直属下放地方到股份改造,从拆分多个专业化公司到“裂变”科研团队,中联重科在创业路途中跨越了诸多沟坎。在詹纯新的带领下,长沙建机院将科研融入市场,其巨大能量以中联公司为平台得以充分释放。他们在观念、体制、机制、管理、技术创新方面,在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上,走在了全国科研院所的前面。
中联重科并购之路回顾
中联重科上市促进了企业大联合、大重组,实现了跨越发展。2000年,中联重科成功上市,募集资金6亿元,完成了从一个院办企业向现代化管理企业的过渡。中联重科随后在资本市场纵横驰骋,完成了一系列漂亮的并购重组,壮大了企业实力。
一、2001年,中联重科整体收购了英国保路捷公司,填补了非开挖设备在国内生产的空白,同时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双方签署了整体并购该公司的文件。这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在跨国并购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也为公司往后的全球化战略提供了实践经验;这次收购既为公司搭建了外向型发展的平台,也将我国在水平非开挖施工领域的技术水平一举提前了至少20年。
二、2002年12月,中联重科以承债方式收购中国机床工具工业老牌国有企业——湖南机床厂。并购完成之后,湖南机床厂正式成为中联重科锯床、锯带的重要研发基地与生产基地。通过改制,湖机员工队伍在理顺劳动关系的基础上实行了竞争上岗、优化组合,第二年销售收入、产值同比增长就均超过了100%,迅速实现扭亏增盈。
三、2003年8月,中联重科成功重组并购浦沅,浦沅公司当时主要以生产工程起重机为主,产销量居国内前列。中联此次动作创造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重组并购的最大手笔,奠定了中联重科在起重机械领域的全国优势地位。2004年,重组并购后第1年,浦沅有限公司和浦沅集团公司销售利润达到2.05亿元,是上年的21.28倍,超过重组并购前15年利润的总和。[全文]
四、2003年9月,中联重科收购中标实业有限公司经营性资产,从而占据了国内城市环卫机械市场的龙头地位。此次收购完成后,有助于中联重科迅速进入环卫、环保及道路养护机械设备领域,该公司的业务结构将更加合理,工程机械的产业链条更加完善,培植新的利润增长点,进一步提高中联重科的整体核心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并购保路捷、浦沅、中标等公司之后,中联开始了长达4年的沉寂和聚能。
五、2008年3月25日,中联重科以3400万元收购工程机械厂陕西新黄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陕西新黄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最成立于1968年,主要产品为推土机、挖掘机和履带式装载机。中联重科认为,本次收购将有利于公司快速进入土方机械行业,扩展公司产品链,进一步做大做强。[全文]
六、2008年4月6日,中联重科宣布于日前与湖南省津市市人民政府、东风汽车公司签订有关意向书,将收购东风汽车旗下湖南汽车车桥厂。中联重科表示,改制重组后,新公司将紧紧围绕汽车车桥主业发展,在现有车桥产品系列和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加大技术改造和研发力度,使新公司成为汽车车桥专业生产制造基地,继续为东风汽车等公司做好配套服务,同时整合中联重科体系内的工程机械专用车桥生产资源,打造工程机械专用车桥的制造基地。[全文]
七、2008年6月23日,令社会公众和投资者持续关注两个多月的中国工程机械迄今最大境外并购案——“中联重科”迎娶意大利“名媛”CIFA,终于尘埃落定。此举标志一直以本国及世界二、三线市场为主攻方向的中国工程机械,首次握以自有世界品牌迈进顶级市场门槛。行业资深人士认为,中联重科整机制造能力与产品系列超过CIFA,双方在混凝土机械制造领域的产能却同处年产千台的数量级,CIFA产品受宠于欧洲市场,中联重科则主要服役于高速增长中国市场,与国际品牌在家门口捉对厮杀。[全文]
中联重科发展史上的七起并购,亮点纷呈,拓宽产业链是中联重科并购的关键所在,这与国内外工程机械巨头成长的历程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经过此次并购CIFA,中联重科企业实力必将成为其发展历史的转折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