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成功模式:从将相和到战略领先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8-07-18 10:10   来源:财经时报

7月10日,《福布斯》“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最佳老板”揭晓。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再次上榜,且排名从去年的第22位上升至今年的第3位。

7月10日,《福布斯》“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最佳老板”揭晓。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再次上榜,且排名从去年的第22位上升至今年的第3位。

进身“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最佳老板”三甲,梁稳根和他的三一重工再次成为人们眼中的焦点。

身为“中国股改第一股”,三一重工在2007年总资产达到111.79亿元,净资产50.47亿元,净资产收益率高达33.95%,并在混凝土机械、桩工机械、履带起重机械销售上继续保持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地位。

上市5年来,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家民企上市公司,其在企业规模、财务表现、所有者与管理者经营默契等三个方面的表现上,为上市公司树立了榜样。因此,也有人将三一重工的这种成功经验命名为“三一模式”。

成功经验一:企业规模速增

作为三一集团的核心企业,主要从事工程机械产品及配件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三一重工,目前资产占集团总资产60%以上。自A股上市以来,其仍然保持着每年50%的增长速度。

在上市之初,三一重工总资产仅有25.14亿元,而截至2007年底,三一重工总资产达111.79亿元,已稳稳坐上机械制造行业民企第一把交椅,成为了行业标杆。

“资本市场就是三一资产增长的有效"加速器"。”三一重工董事会秘书赵想章对《财经时报》记者说。

2003年7月3日,三一重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三一重工首次公开发行6000万A股,共募集资金8.998亿元,其中用于建设项目和研发项目达4.455亿元。此后,三一重工仍然保持着高比例的研发投入,每年研发费增长率超过10%。

利用在资本市场的融资,三一重工首先选择的是增强产品的生产与研发力量,使产品生产从单一的建筑机械,逐渐向路面机械、挖掘机械、桩工机械、起重机械、煤炭机械、港口机械等多元化发展。

“扩大产业链,研发生产出科技含量高、高附加值、高毛利率的产品才是市场竞争下,三一重工的持久战略。”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说。

2004年,三一重工全面开拓国际市场,并将其作为了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他们共设立100多家营销、服务机构,产品出口90余个国家,12个海外子公司相继成立,业务发展至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同样得益于资本市场的整合优势,三一重工近年来不断获得优质资产的注入。2006年,三一重工收购深圳三一科技有限公司;2007年,收购原本打算独立上市的北京市三一重机有限公司;2008年上半年,三一重工收购三一集团挖掘机业务,再次延伸其产品链。

值得一提的是,三一重工经过十几年的积淀,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生产、经营、研发、销售体系,这一循环体系也是企业规模稳定发展的有利保障。

成功经验二:财务表现突出

2003年,中国证监会曾就解决股权分置和全流通问题对上市公司做过全面调查,要求具备的前置条件主要包括:一、企业自身发展状况表现良好,盈利能力强,且具高成长性;二、股权架构明晰,具有改革代表性;三、企业大小股东清晰,管理规范,未接受过处理;四、需企业自愿参与股改,勇于承担风险。

考虑到三一重工的自身状况,身为全国人大代表、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立刻做出回应,表示愿意做“股权改革试验田”,承担改革所带来的风险,并开始积极向各相关部门汇报三一重工的股改事宜。

面对复杂的股权改革,与国有企业比较,民营企业在决策机制上的“快捷”优势凸显;考虑到国民经济中国企与民企的平衡因素,以及股改中的巨大压力和可能出现的高风险,三一重工的积极性成功促使企业入围首批股改名单。

而得益于股改,三一重工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大大提升,而且市值也从2003年上市时的47亿元膨胀到2007年底时的305亿元。

公开数据显示,2005年、2006年、2007年,三一重工基本每股收益分别为0.25元、0.62元和1.65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48%、166.12%和166.13%。

“股改实际上是三一重工一次很好的内部调整机会。”梁稳根采访中说道。不论是产品质量、产品市场竞争力、市场占有率,还是企业内部管理能力都在股改中得到了提升,最终实现公司业绩保持较好的增长。

其中,由混凝土机械、路面机械、起重机械、桩工机械等主营业务盈利表现,为三一重工在2007年创造了83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73.39%,创造了近31亿元的利润。其中,混凝土机械业务占据中国近50%市场,毛利率长期维持在40%左右。

而新业务中,挖钻机业务增长速度喜人,2007年这一业务实现了128%的增长率,正逐渐成为公司业绩新亮点。数据统计,2008年1月至4月,三一重工共销售挖掘机858台,同比增长83.17%。

成功经验三:完美将帅拍档

三一重工之所以有着突出的企业规模增速和财务表现,除得益于梁稳根早期的预见性外,还要得力于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

2006年,当向文波以一己之力掀起“凯雷-徐工案”的争议而走红网络、成为媒体聚焦点时,梁稳根做了他最坚强的后盾,“向文波只是尽了一个了解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国民的义务。”他这样说。

而事实上,梁向二人同声同气的舆论影响,最后为三一重工赢得了很好的公众形象与市场支持,向文波和他的博客因此也成为了三一重工的喉舌。

股改前后,当梁稳根为“中国股改第一股”鞍前马后活动于各相关部门的时候,向文波在博客中大谈股改优劣。而今,面对低迷的资本市场,“大小非”的横空抛售导致市场不堪重负,总裁向文波大声疾呼,“大小非”解禁后的减持实际是非理性、不负责任的行为。

“在梁总和向总十几年来合作中,却从未见他们红过脸。”三一重工董事会秘书赵想章说。

梁稳根说,“向文波总是最能知道我内心想法的人,也是最能恰当表达这些想法的人。”无论是生产经营,还是对待股权分置改革、徐工事件,还是支持向文波写博客并把向文波推向媒体的镁光灯下,“(我们)总能达成一致。”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