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重卡行业中,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如今已是龙头老大。中国重汽2007年全年产销重型汽车100619辆,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77亿元,利润21亿元,市场占有率达21%,位居全国重卡行业之首,产销规模已进入全球前五大重卡制造商之列。
然而,就在7年前,中国重汽还只是一家负债累累、濒临倒闭的企业,它的年产量只有3800辆。它是如何在短短7年内如凤凰涅槃般浴火重生,最后成为行业领袖的呢?
亲手缔造这一“神话”的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马纯济把它归功于企业的管理体制改革和自主创新工程。
管理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如果说自主创新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往往表现形式各异,那么,管理则具有更多的共通性。中国重汽在管理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呢?
从计划生产到订单生产
马纯济说,他出任中国重汽“掌门人”之后,在管理上的第一大改革举措就是实行订单生产,实现“以生产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
改革重组之前的老重汽是如何安排生产的呢?重汽的老员工、现任中国重汽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严文俊回忆说,当年的生产模式是:每年年初就定下当年的生产计划,比如要生产哪些品种、型号,然后把生产计划分解到月度,各生产部门每月照着计划生产就行了。由于这种计划生产没有考虑市场需要,结果必然造成产品大量库存积压,有些产品放在仓库里长达一两年之久,然后不得不降价处理。
2001年新重汽成立之后,重汽不再实行计划生产模式,而是按市场需求生产。用户可以自己选装配置,由公司销售人员与用户签订合同,收取车款或订金,然后汇总到集团的综合经营计划部。这时集团公司给每一家用户下达一个订单号,订单号有详细的配置描述,生产部门则严格按照订单要求组织生产。
马纯济说,原来我们是卖已经生产出来的车,现在是生产已经卖出去的车;如果没有订单,我们宁可停产。与此同时,重汽交货期也大幅度提高,目前从接受用户订单到交付只需要7天时间。
订单生产的目的是尽量做到“零库存”。产品要“零库存”,原材料也要“零库存”。重汽原来通常是买进大批原材料放在仓库里备用,既占用资金,又占用仓库。现在,重汽不再事先购买大批原材料,而是让供应商进厂,重汽把仓库租给供应商,需要多少原材料就给供应商下订单。这样既减少了资金占用,又让仓库创利增收,可谓一举两得。
自己的销售公司不准卖车
马纯济入主重汽之后,不仅对重汽的生产模式做了革命性的变革,而且颠覆了重汽原有的销售模式。
中国重汽集团现任市场部总经理李朋星曾经担任过老重汽销售部南京分公司经理。李朋星说,当年老重汽在各地有14个分公司,1600名推销员。各地分公司再把推销员下派到各个城市。每卖出一辆车,分公司首先要截留一块,以支付员工工资和办公费用。当时公司年产量是3800辆,算下来,每个推销员每年平均卖2.4辆车。“当时大家觉得这种销售方法似乎是天经地义的,没觉得有什么问题。”李朋星坦率地说。
马纯济上任之后,在一次会议上说:“以后我们的销售公司不准卖车。”重汽一位老员工回忆说:“当时大家以为老马是不是喝多了讲胡话,销售公司不卖车卖什么?”
老马说的当然不是胡话。他把1600名推销员分流了一大半,留下600多人。这些人的工作不再是走南闯北卖车去,而是要分析区域市场、建设营销网络、搞策划营销。现在,重汽的营销模式已由企业自销为主转变为经销商销售为主,由抓销车、抓回款转变为抓管理、抓服务。目前,重汽已建立了101家地区分公司、130家4S店、981家经销改装单位、922家维修服务站,搭建起覆盖全国、分布合理、运行高效的现代化营销服务体系。
现在的重汽只有600多名销售人员,而去年的产销量高达100619辆,算下来相当于每人每年平均卖出160多辆汽车。
建立透明的企业监管机制
一个国家要实现长治久安必须依赖于法治建设,一家企业要实现长期发展也必须依靠完善的制度。重汽能取得今天的辉煌业绩,也得益于企业努力构建的一套透明高效的监管机制。
据马纯济介绍,重汽在监管方面有一套“四位一体”的监督模式,就是将企业中具有监督职能的纪检、监察、审计、法律等监督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监督资源共享。这些监督部门对公司决策发挥着重大作用。重汽在进行重大决策如产权交易、合资合作之前,都事先要求法律部门进行充分调研论证,以规避法律风险。公司在任命重要领导干部前,都要由纪委出具《廉政鉴定意见书》后方可提交党委会进行讨论。自2005年以来,重汽在与供应商、承包商、配套商签订合同时,推行签订《廉洁互保协议》,以杜绝商业贿赂行为的发生。
在监管方面,重汽还有一件特殊的“法宝”,那就是公司自主开发的一套监管软件“一线通”。重汽的每辆车上都安装有一块芯片,芯片里记录着车辆的各项数据。公司可以通过GPS定位来确定车辆所在的具体位置,每一辆在途汽车的运行状况、质量控制、维修服务等数据都处于公司计算机系统的控制和监督之下。有了这件“法宝”,虚报冒领服务费和送车费、违规放车等情况就很少发生了,从而大大降低了营销服务过程中的经营风险和成本。
2007年11月,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首期融资99.5亿港元,成为当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制造业最大红筹股。中国重汽集团总经理蔡东说,在H股上市过程中,经过国际知名咨询机构、中介机构和香港联交所的培训、审查,重汽的管理流程和内控制度经历了一次深刻的变革,使公司成为一个公开透明的多元化投资的国际企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