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国家体育场隆重开幕。这是主火炬塔被点燃。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奥运主火炬塔全长约32米、重达45吨、最大直径12米,起吊时为防止与“鸟巢”碰撞,遇大风一度被迫暂停;为了移动火炬塔,“鸟巢”顶部铺48米轨道。昨日,负责铸造安装奥运会火炬塔的首钢召开发布会揭秘主火炬塔设计安装竖起全过程。
2007年12月24日,北京奥组委找到首钢,希望首钢承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重点工程———主火炬塔工程。按照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的想法,奥运会主火炬塔的外形、体积,既要与“鸟巢”协调一致,又要实现在开幕式上的“出奇”效果。
这就要求全长约32米、重达45吨、最大直径12米的北京奥运会主火炬塔,平时卧在“鸟巢”的顶部,直到点火前的最后一刻才被推出、竖起。
但意向设计图只是给出了主火炬塔的基本轮廓和大致尺寸,但是没有可以施工的精准数据。“当时就好像是卷起来的画一样,但是外形究竟怎样,内部结构什么样,都需要解决。”首钢建设集团副总经理李庭祥说,仅凭这张图,要把40多吨重、30多米高的主火炬塔在“鸟巢”顶上成功举起来,再安全地落坐在“鸟巢”碗口上,难度很大。
李庭祥说,主火炬的组装由多家单位共同完成,其中首钢作为主火炬外壳的设计制造者,首先将主火炬的骨架运进工作间,然后把绘有红色祥云图案的不锈钢板焊接到骨架上;北京市燃气集团负责主火炬的动力部分;解放军总装备部负责火炬竖立时的四个动力液压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则负责点火器设计。
8月8日傍晚,主火炬躺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的顶部。
当天,如何点燃主火炬给全世界带来了悬念。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8月2日晨曦中航拍的国家体育场“鸟巢”。
当时,“鸟巢”顶部“掩护”主火炬塔的充气房引起众多猜测。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主火炬塔安装过程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800吨吊车全国最大
“最惊险一幕,就是起吊火炬塔主体结构。”李庭祥回忆。主火炬塔在鸟巢的安装位置距离地面有60多米,为此专门调来全国最大的惟一一辆800吨的吊车。
起吊过程中如果出现轻微晃动,就容易和“鸟巢”钢梁结构发生碰撞。吊装当天,刮起了大风,作业被迫停止。吊装第二天中午,风力突然减弱,安装队员们迅速投入工作。半小时后,风力又开始加大,火炬塔主体结构开始在空中出现晃动,几次与“鸟巢”钢梁擦肩而过。5月30日,施工人员终于将钢构架吊装到“鸟巢”顶部。
48米长轨道+运载小车
按照设计,主火炬位于“鸟巢”“碗口”边缘。主火炬塔将从横卧在“鸟巢”的顶部,缓慢运行至“鸟巢”碗口,直至与“鸟巢”的腕带的连接。
为了保持平稳运行,首钢机电公司设计制作了一部主火炬塔运载小车和48米长的运行轨道。这样,主火炬塔加上顶梁柱,实际落在鸟巢上的总重量是405吨。
“藏身”鸟巢顶部充气房
据首钢集团首建公司董事长王文利透露,为了保密,主火炬一直被一个巨大的充气房间遮蔽。直到8月7日晚,鸟巢顶端的充气房间才被拆除,而主火炬被黑色塑料布包裹起来。
“鸟巢”顶部没有平坦空间,钢梁间的板材也不能站人,为了完成作业,设计者不得不在钢结构之间用钢丝结成索道,工人坐在小滑车里施工。
16分钟完成“站立”
8月8日晚上10点08分左右,主火炬开始自动开启,横卧的火炬沿着设计好的轨道缓缓向外移动。火炬的移动速度很慢,悄无声息,基本不会被观众注意到。
10点24分,主火炬被移动到预定的位置,这时主火炬一侧的四个液压杠杆开始启动,将火炬的一端缓缓推起,直到与鸟巢的屋顶平面形成90度角,与碗带实现了无缝连接,而且最大误差不超过2毫米。
这一过程仅仅16分钟。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