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暴肆虐之际,三一重工注资20亿元的消息让业界为之震惊。
11月20日,三一重工将召开2008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会议将审议“注资20亿元”的相关议案。
此前于11月5日,三一重工发布购买资产报告书。根据该份报告,三一重工拟以16.18元的价格向梁稳根、向文波等10位自然人定向增发1.18亿股,用于收购三一重机(三一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100%股权。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资产2008年1-9月净利润为1.04亿元,预计2008年全年净利润为1.456亿。但是,该笔资产在收购中被估值为19.8亿元。
“根据董事会决议,预计最早于明年3月完成这次注资,下周我们将把方案呈交证监会审核。”11月17日,三一重工证券部一位人士在电话中对本报记者表示。
估值放大13倍?
上述资产收购报告披露,截至2008年9月30日,三一重机的账面净资产为4.6亿元,评估价值为21.42亿元。
在实际销售方面,三一重机2007年销售挖掘机1400台,占国内市场的2.1%,市场份额国内第二;2008年1-9月销售挖掘机2405台,同比增长超过100%,市场份额为3.37%,已接近国内第一。
根据三一集团承诺,预计三一重机2008、2009年将分别实现22.9亿、43.7亿以上收入,预计2008-2010年实现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456亿、3.8亿、4.5亿元。
“我们对三一重机盈利前景很看好,所以才估值19.8亿元,这并不是外界所担忧的高估。”三一重工证券部上述人士表示。
该人士还指出,如果三一重机达不到上述盈利目标(即2009-2011年三一重机每年实现净利润均不低于3.8亿元),则由三一集团以现金方式全额补偿。
关键问题在于,三一重工上述注资是否透支未来盈利?据记者了解,正是由于估值过高,三一重工上述注资引发业界质疑。
针对诸多疑问,三一重工证券部上述人士解释,“我们此次注资并不是为了融资,这一点与其他公司的定向增发有本质区别,我们的目的在于通过注资做强做大上市公司,而不是为了从市场获得一笔资金。”
记者查阅上述资产收购报告,本次非公开发行的发行对象为梁稳根、唐修国、向文波等10位自然人,而不涉及其他机构投资者。这意味着三一重工将在注资中不面向市场进行融资。
“现在市场不景气,三一重工也是迫不得已这么操作,实际上这有多方面的苦衷。”万联证券分析员宋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另一方面,如此逆市增发取得了一石三鸟的效果,化解了公司面临的诸多难题。”
据介绍,三一重工早在2007年股改时承诺,将于2008年内把挖掘机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早在今年6月多家基金公司来调研时便催促定向增发,所以公司一直在筹划尽早启动注资,我们不想违背股改承诺。”三一重工证券部上述人士解释。
“如果现在市场好的话,三一重工定向增发将会面向市场融资,而不是选择目前的方案。”宋豹指出。
那么,三一重工此次放弃融资是否意味着公司损失了一笔资金呢?宋豹指出,“其实不能这么理解,由于大股东获得了新增发的股份,那么在未来解禁时减持的话,同样可以获得资金,这只是时间问题。”
本次定向增发前,梁稳根通过三一集团间接持有上市公司三一重工60.73%的股份。按照本次发行117,857,142股计算,发行完成后三一重工总股本将增至1,605,142股。其中,梁稳根将直接增持60,001,071股。这样,梁稳根间接持有三一重工56.27%股份,直接持有3.74%股份,一共约60.01%。
“逆市御寒”考验
与其他公司被迫推迟定向增发形成对比,三一重工采取了一种讨巧的做法“御寒”。
据记者了解,自从11月5日正式公告定向增发预案以来,三一重工股价由10.80元连续拉高到17.75元。尽管如此,业界仍在担心三一重工的盈利前景。
“资产注入对于三一重工确实是一个利好,一方面,这有利于增厚公司的每股收益;另一方面,将有利于公司完善产业链,增强实际盈利能力。”中信建投机械行业分析员高晓春表示,“最担忧的是,金融危机将导致国内和国际投资需求下降,从而对相关公司的盈利带来不利影响。”
三一重工在上述资产收购报告书中指出,目前三一重工面临的最大风险在于关键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
“全球金融危机确实给企业带来了严峻的盈利考验,不仅是产品出口方面,另外在关键零部件的采购方面也造成重大影响。”三一重工证券部上述人士表示。
上述资产收购报告书指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在关键零部件方面主要依赖进口。国外供货厂家价格较高、供货周期较长,且易受汇率和进出口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如果在金融风暴之下进口零部件无法及时保量地满足生产需求,将对公司带来不利影响。
记者就此采访卡特彼勒(中国)零部件有限公司,其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卡特彼勒在国内生产的零部件主要用于内部供应,以及出口到东南亚,并不向中国本土企业供货。”
显然,作为竞争对手,三一重工、徐工等一大批国内企业将无法采购卡特彼勒的关键零部件。
向文波认为,“要使工程机械真正在湖南成为一个强势产业,必须培养一个好的产业生态圈。”
据了解,湖南工程机械的整体实力目前仍在江苏、山东之下。湖南省经贸委副主任杨晓晋表示,目前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企业的关键零部件除底盘等核心部件依赖进口之外,占采购成本约1/4的其它零部件采购大都依赖外省。
“集群效应没有得到体现,最集中的体现是产业配套环境的缺失。”湖南省经贸委副主任杨晓晋指出,湖南的工程机械产业兴起是在1990年代初,湖南曾有不少生产零部件的国有企业,但是都在早几年的国企改制中化整为零了。
“湖南过去从未想过把工程机械作为一个支柱产业来规划,不少配套的零部件企业都消失了,这是湖南的失误。”湖南省经贸委副主任杨晓晋指出。
与此对比,江苏工程机械的发展恰好得益于在徐工集团周围培养了一批专业的配套企业,从而形成良好的产业氛围,并为当地引入美国工程机械巨头卡特彼勒及韩国现代重工等外资企业创造了前提条件。
在主业陷入行业萧条时,如何获得平衡收益的补充?“关键是要在行业不景气时,能有足够的产业链集群稳住队伍,才能保持斗志和竞争力。而湖南只培养了三一、中联等为数不多的几家企业,相关产业集群尚未形成。”杨晓晋表示,湖南的工程机械产业要赶超江苏仍需时日。
统计数据表明,目前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的收入规模都远在行业老大徐工集团之下。去年徐工集团销售收入达到308亿元,而三一集团仅135亿元。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