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的装备制造业一天比一天进步,正在进入最好的发展阶段”。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五年来,在辽宁装备制造业领域,一个个“首创”、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消息不绝于耳,新产品问世更是捷报频传。
辽宁一大批制造企业完成了搬迁改造,拥有了国内一流甚至国际一流的厂房设备;从“神六”项目到三峡工程,从南水北调到西电东输,从数控机床到石化通用装备,从输变电设备到交通运输装备,到处都有辽宁装备制造业提供的装备,只要是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急需的装备,辽宁都能提供。老工业基地企业改造的思路和方式彻底被改变,原有的工作惯性也被突破。装备制造业实现发展速度与效益同步
对于中国制造海外扬威,著名经济学家胡鞍钢教授这样评价,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强劲势头表明,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之中,中国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时代已经来临,中国对人类贡献的时代已经来临。
仅仅是东北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的上半年,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76.9亿元,同期增长21.8%;实现利税总额37.9亿元,同期增加4.04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8.84亿元,同比增加2.58亿元。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6.6%,增长24.5%,拉动全省工业增长5.2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3.1%。
按照全省产业布局的总体构想,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构架变得更加清晰和充实,多年积累的发展底蕴有了更广阔的空间来释放和延伸。
全省装备产业两大支点之一的沈阳市通过大规模的结构调整、战略重组和搬迁改造,东部汽车、西部装备制造的新型发展格局已经形成。沈阳经济区在产业空间布局、区域分工和资源配置等方面正在形成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另一大支点大连市围绕大型装备制造业、大件下海和海洋工程等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两区一带”临港临海先进装备制造业聚集区。
随着“沈西工业走廊”的建设,沈阳市吸引了更多的装备制造业重量级企业和项目向这里集聚,在大型输变电设备、石化装备、数控机床、大型硬岩掘进设备、盾构机等领域的优势不断增强。沈阳机床集团的产值数控化率提高到52%。大连市以先进装备制造业和出口加工业为重点,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设备、大型起重运输和工程机械、大型冶金石化设备和海洋工程等产业优势更加突出,汽车配套、数控机床及功能部件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
经过大规模的重组与改造,全省形成了一批大型装备制造业企业集团,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活力普遍增强。沈阳机床通过海外并购、国内重组和整体搬迁改造,成为国内最大的现代化数控机床和大型成套装备生产制造基地。大连船舶重工集团经过重组成为我国最大的船舶制造企业,实现了产品系列化和批量化生产。
到2006年,装备制造业取代石化工业成为我省第一支柱产业。最令人欣喜的是发生在产业深处带有根本性的变化,目前的辽宁装备制造业,已经探索出符合国情的开放式技术创新模式,实现了规模与效益的同步增长。
“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绩效研究”是国内首个评价老工业基地振兴绩效的研究报告。结果表明:2004-2006年,辽宁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分别为36.9%、27.1%和33%。2003-2006年,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利税总额分别是99.99亿元、117.8亿元、151.53亿元和163.8亿元。2004-2006年,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利税增长比率为17.8%、28.6%和8.1%。这说明,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增长与其对税收的贡献率趋势基本一致。无论是振兴三年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的实际业绩还是预测数据都表明装备制造业的贡献是巨大的,也是稳定的。这证实了辽宁省制定的振兴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制度是成功的,振兴政策的公共效果在经济指标上精确显示。
目前,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从最初的2家整机骨干企业,已形成从零部件加工、子系统研制到单元和整机制造的全面发展格局,IC装备产业集群已经初步形成。去年,沈阳IC装备产业基地被国家认定为全国50家中小企业技术服务项目试点产业集群之一,是全国惟一的IC装备产业集群试点,确立了沈阳IC产业在东北地区的领先地位。创建数控技术自主创新的基地
针对目前产业发展形势的需求,在辽宁省和沈阳市政府的推动下,通过整合中科院沈阳计算所、高档数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沈阳机床集团等各方面社会优势资源,组建了沈阳高精数控技术有限公司(高精公司)。凭借沈阳计算所的技术优势,沈阳机床集团的市场资源以及民营企业的灵活机制,高精公司的成立为沈阳的数控产业发展搭建了一个全新的平台,成为沈阳数控技术创新基地。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