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条过江隧道试通车 长江交通谱写新历史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8-12-29 09:40   来源:新华网  作者:熊金超

首条过江隧道试通车长江交通谱写新历史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首条过江隧道试通车长江交通谱写新历史

首条过江隧道试通车长江交通谱写新历史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首条过江隧道试通车长江交通谱写新历史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万里长江第一隧”工程介绍: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内,隧道全长3630米,双洞双向四车道,北接汉口大智路,南通武昌友谊大道。

武汉过江隧道是我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条隧道。也是目前我国地质条件最复杂、工程技术含量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江底隧道工程。隧道工程概算投资20.486亿元,车道净高4.5米,设计车速50公里/小时。机动车过隧道最快只需7分钟,设计机动车日通行量5万辆。隧道可抗6级地震和300年一遇的洪水。2008年12月28日,武汉过江隧道正式通车。“于长江边第一转弯处,穿一隧道过江底,以联结两岸。”——百年前孙中山先生的瑰丽想像,如今付诸现实了。

新华视点:从“万里长江第一桥”到“万里长江第一隧”——长江过江交通迎来“三维”时代

2008年12月28日,是个在中国建设史上值得记忆的一天:“万里长江第一隧”武汉长江隧道试通车,中华民族实现了“隧穿长江”的百年梦想。长江过江交通迎来“江上架桥、江面行船、江底通隧”的“三维”时代。

从1957年10月15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到今天“一隧连两岸”,从“举国为一桥”到“四年造一隧”,经济社会发展的曲折艰辛,改革开放的伟大实绩,浓缩于这51年的历史之中。

举国为一桥实现艰难跨越

在长江武汉江段,无论是修桥还是通隧,都源于一个近百年的构想。

上世纪初期,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实业计划》中明确规划:“在京汉铁路线,于长江边第一转弯处,应穿一隧道过江底,以联络两岸。更于汉水口以桥或隧道,联络武昌、汉口、汉阳三城为一市。至将来此市扩大,则更有数点可以建桥,或穿隧道。”

新中国成立,使孙中山的构想得以实施。曾参与武汉长江大桥设计施工的著名桥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方秦汉说:“当时可以说是举全国之力来修建武汉长江大桥,召集了全国最优秀的专家,调动了全国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

结束数千年来长江天堑有舟无桥的历史,彻底解除沿江两岸人民的“舟楫劳顿之苦”,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百年大计”。

为建造武汉长江大桥,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成立铁道部武汉大桥工程局,并召集政务院会议,通过《关于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决定》,成立了以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为主任的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并责成国家八部委调集全国力量,为长江大桥建设服务。

在中央政府“集全国优秀人才,建长江第一大桥”的动员令下,全国各地的桥梁专家、优秀工程技术人才汇聚武汉,协同作战;建桥所需的材料、设备和机械,也都靠全国支援;无论是人才还是物资,“只要是建桥需要的,都无条件抽调和无偿调拨”。

为确保“万里长江第一桥”的建成,国家有关部门还聘请了由世界著名桥梁专家、苏联科学院院士西林牵头的28人外国专家组。国家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及湖北省、武汉更是进行了长达5年的筹备和准备……

举国为一桥。那时国贫民弱,一座长江大桥的建设与投资,足以牵动整个国家的财力、物力与人力。

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茫茫长江,早已是百桥飞架,万舸争流……但是历史会记住51年前实现的第一次伟大跨越。

四年造一隧 再建南北通途

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使长江隧道的建设有了强有力的财力与物力的支持,但也加大了长江隧道的施工难度。

坐落在武汉中心城区的长江隧道,除了要穿越高水压的长江江底之外,还要穿越两岸新修的长江堤防和林立的高楼。武汉长江隧道工程指挥长万姜林说,如今在中心城区开挖长江隧道,与50年前相比,远要困难得多。武汉长江隧道的施工建设,堪称目前我国地质条件最复杂、工程技术含量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江底隧道工程。

“开挖武汉长江隧道的每一个施工阶段,几乎都伴随着世界级技术难题的攻关。”他说,“除了要防长江高水压造成透水,机械掘进要一次性成功穿越长江江底2500多米等世界级难题之外,最为关键的是,隧道在两岸掘进时,部分地段离地面高楼仅有5至6米,其难度可想而知。”

专家介绍说,施工机械在地底下挖掘,极容易引发土壤沉降,造成建筑物坍塌。武汉长江隧道首次采用“气垫式泥水平衡技术”,将水土沉降控制在3厘米以内,非常了不起。

“四年的工期,破解了5大世界级难题,取得了10多项国家专利,而且没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武汉市城投集团公司总经理陈跃庆自豪地说,武汉长江隧道堪称万里长江“科技第一隧”“效率第一隧”“安全第一隧”。

他介绍说,作为国有控股的业主单位,武汉长江隧道建设有限公司主要负责投资、监控和运行管理。隧道的施工建设和科技攻关实行招标制,由中铁隧道集团和铁道部第四勘探设计院等组成的中铁隧道联合体完成。

如今,经济社会的进步,投资体制的完善,已使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与之息息相关的科技创新,正在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从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到第二座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竣工,相隔了11年,而大规模在长江上架桥,却是改革开放10多年以后的事。

而在武汉长江隧道正式开建之后,上海、南京等城市也迅速加入了兴建长江隧道的行列。目前,已拥有7座长江大桥的武汉,已开始筹谋第二条、第三条长江隧道的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说,武汉长江隧道在建设管理模式和科研技术及信息化施工方面,成功进行了众多创新,标志着我国穿越江河湖海的隧道技术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为目前正在规划或筹建的其他穿江城市隧道,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示范与借鉴。

桥隧相辉映见证社会变迁

“万里长江第一隧”的建成比“万里长江第一桥”晚了半个多世纪,这与技术与人才无关,关键在于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水平。陈跃庆介绍说,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武汉就有专家动议建设长江过江隧道。1995年,武汉完成“城市地铁重大课题研究”时,就形成了武汉过江隧道建设方案。

但到2001年,武汉长江隧道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交专家审定时,却遭到质疑。因为有关研究机构预测,到2010年,武汉过江车流量每天只有10多万辆,其中长江隧道只有2万多辆。这么少的流量,长江一桥、二桥完全可以分担,没有必要耗巨资修建过江隧道。

武汉市地铁办顾问、著名交通专家胡润州调查发现,有关专家对武汉过江交通流量预测偏小的原因,在于专家对武汉GDP增长的预测过于保守。他说:“当时预测2020年武汉GDP不到4000亿元,比目前武汉的发展水平高不了多少。”

实际上,武汉目前的过江交通流量,已超过当时预测的1倍以上。武汉市交管局副局长蔡菁介绍说,武汉中心城区经长江一桥和二桥的日均过江交通流量分别达到了9.8万辆和13.9万辆。他说:“这还是对长江一桥实行单双号限制通行后实测的数据。”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确实超乎了很多人的想像。”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原武汉市长赵宝江坦言,在规划长江二桥时,曾为未来10年乃至20年的发展预留了轨道交通。现在看来,当时的规划落后了不止10年。

随着国力的增长,经济水平的提高,武汉长江隧道成就的“穿江越城”隧道施工技术,将使我国迎来城市交通发展的“地铁时代”。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统计显示,目前,除北京、上海、武汉、重庆等10个城市外,全国又有15个城市编制完成并上报了城市地铁的近期建设规划,到2015年前,规划线路长度1733公里,投资超过5000亿元。而且,全国还有40个城市启动了地铁建设的前期工作。

专家认为,从“长江第一桥”到“长江第一隧”,体现的不只是科技与人才的发展进步,亦不只是财力和物力的简单相加,而是标志时代变迁的两个节点,见证着我们民族复兴的历史。

建设历史

1988年,铁道部第四勘察设计院(下简称“铁四院”)曾提出在今长江二桥处建设水底隧道。

1993年,国家准备建设京沪高速铁路,由于跨江地区距长江大桥仅1.7公里,若再修桥会对长江航运带来影响。因此,国内隧道专家、设计大师陈应先提出“以隧道方式过江”。虽然最终未能变成现实,但产生了强烈反响。

1995年,武汉市科委组织铁四院等单位展开“武汉地铁重大技术经济问题研究”,地铁和轻轨的课题名列其中。同年,武汉地铁办成立前期领导小组。

1996年,铁四院自费开始对过江隧道(含地铁项目)工程进行预可性研究。

1999年1月11日,武汉市市长办公会正式决策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在市计委设市地铁前期工作办公室。

2001年4月4日,国家计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武汉长江隧道进行评审。

2002年3月12日,国家计委报请国务院审批。次日,国务院正式批准立项。

2003年10月,武汉过江隧道“预可研”报告通过专家评审,单建双向4车道的公路隧道提上议事日程。

2004年11月,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批准。当月28日,武汉过江隧道动工。

2006年9月29日,“长江一号”盾构机从江南向江北掘进。

2007年10月,“长江一号”盾构机穿过江心。

2008年1月,“长江一号”盾构机掘到汉口长江大堤,向汉口城区掘进。

2008年4月,“长江二号”盾构机也从武昌到达汉口,武汉长江隧道双线贯通。

2008年12月28日,武汉过江隧道正式通车。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