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立督察组严防贪官染指4万亿投资计划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9-02-04 08:36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于冬

国家发改委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跑部”者,他跑的不是“钱”,而是依法要求政府公开一个“秘密”

国家发改委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跑部”者,他跑的不是“钱”,而是依法要求政府公开一个“秘密”

初春的北京,寒气袭人,而位于西城区的三里河却异常热闹。作为国家发改委的驻地,自国务院公布刺激经济增长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以后,这里成了全球经济寒冬里的一个焦点。

相关阅读:跑项目者挤爆宾馆 发改委称审批要求不会降

一夜之间“京城纸贵”

“11月13日那天,店里突然来了很多人,大多西装革履,操着各地的口音,争先恐后地打印数百张‘政府企划书’之类的文件。小店哪招得住这架势,很快纸张和油墨都用完了。”发改委附近的一个打印店老板,向《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讲起一夜之间“京城纸贵”的故事。

的确,近来,对发改委“门庭若市”的报道时常见诸媒体,发改委附近的“内需”率先被拉动了起来。

在发改委门外的马路上,几乎找不到空闲的泊位,挂着津、冀、琼、辽、黑等牌照的“奥迪”车随处可见。在中国,“奥迪”是官员的标准坐骑之一。

来自湖北某地的交通局长楚军(化名)对《国际先驱导报》说,他已是第五次来“跑部”了,“市里没有资源,区位又不好,这次中央一下拨出4万亿,对我们来说绝对是个机会。为此,书记牵头专门成立了一个项目组到北京来找门路,会哭的孩子才有奶吃嘛!”

国家发改委每天都要接待近百名楚军这样的“跑部”者。然而,2009年1月7日上午9时许,他们却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跑部”者——严义明。这个律师跑的不是“钱”,而是依法要求政府公开一个“秘密”。

律师单枪匹马上京城

“半个多小时内,我先后向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递交了两份申请书,要求公开4万亿的投资计划。”严义明,这位曾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2002年度亚洲之星”的上海律师,向《国际先驱导报》讲述了其递交申请书的经过。

1月7日,严义明拉着行李箱,从北京站赶到国家财政部。在传达室内,他与财政部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取得联系,工作人员不久后就来到传达室,取走了严义明的身份证复印件和《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书》。随后他又赶到了国家发改委,递交了另一份申请书。

“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关乎救市成败。”严义明认为,根据2008年5月1日生效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民众有权利知晓政府的“财政预算、决算报告”和“重大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情况”。

“我申请要求公开的,包括2008年11月5日以后,向发改委递交审批申请的省、市项目名单,还有经发改委审批通过的具体项目名单、选择这些项目的理由以及预算资金。另外,希望发改委可以告诉公众,已经决定的项目资金如何使用,包括招投标有没有监督措施、具体实施监督的机构等等。”严义明对《国际先驱导报》详细介绍申请书的内容。

每笔款项都理应公开

在业界,严义明以其个性坚韧、执著而闻名。而和普通民众一样,严义明对4万亿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腐败问题表示忧虑。

他告诉记者,“这么大一笔钱,很容易滋生腐败现象,这是有前车之鉴的。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政府1万亿的投资计划实施后,尽管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这当中也滋生了大量的腐败,其中包括十几位局长级干部落马。”

“你觉得这次申请会有回应吗?”针对记者提出的这个问题,严义明表示,“财政信息依法属于主动的、强制公开的信息范畴。如果有关部门不理睬我的申请,我会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者直接提起行政诉讼。”

严义明特别强调说,“光以商业机密为由,说不予公开,是没道理的。一家上市公司,任何涉及募集资金的使用实施过程,都要对社会公众公示。更何况,现在涉及4万亿的项目是国家投资,涉及纳税人的税金使用。纳税人作为权利主体,当然有权知道。”

避免“跑部钱进”的盲动

严义明递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书》后,一“书”激起千层浪,引起舆论对4万亿投资计划透明度问题的广泛关注。

“中央出台了这个4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这几乎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事情。”知名财政学专家、天津财经大学教授李炜光告诉《国际先驱导报》,政府只有向社会公开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才能使这笔庞大的资金的运转更公平、更有效率。

至于“跑部”现象的根源,则在于“中央对财权的高度垄断,以及决策反馈机制存在的欠缺”。李炜光分析说,“全国多数地方财力有限,各地一听说中央有大的经济举动,就急忙‘跑部钱进’到北京,而他们争取到项目资金之后便匆忙上马,对于出现的问题,往往是报喜不报忧,很难保障中央的资金落到实处。”

美国“折腾”启示中国

与中国推出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类似,美国政府也因“救市”焦头烂额。但从前财长保尔森在众议院“下跪”求救仍被否决,到修正版救市方案获原则上通过,再到奥巴马要求检查布什政府7000亿救市基金……完全没有中国人所熟悉的雷厉风行。

美国政府救市为何会如此“折腾”?

根据美国的法律,7000亿美元的救市基金必须征得参众两院的通过,再经总统签字同意方可生效。2008年9月初,盖洛普公司的民调显示,半数以上的美国民众认为政府没有权力拿纳税人的钱来救助私人金融公司。民众的态度,决定了议会的选择——国会两院多位议员都对“7000亿美元”的规模和公平性提出强烈质疑,也让修正版救市计划成为“杯水车薪”。

随着危机的进一步恶化,美国政府干涉市场的行为逐渐获得民众的认可。但整个救市方案依旧被严格限定在民意机构许可的范围内。因很多国会议员批评财政部用掉的3500亿资金缺乏有效监管,奥巴马和民主党国会领袖1月9日还表示,将检查7000亿救市基金。

在外界看来,美国救市的过程太“折腾”、没有效率,但分析人士称,这种决策模式的优势在于照顾到了绝大多数群体的利益,而完善的监督纠错机制,能够保障救市行动不至于脱离正确的轨道。

与美国救市的步步为营相比,中国的4万亿投资计划要“高效”得多。然而,“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只有公开4万亿的投资计划,并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才能使4万亿产出最大的效益,并有效避免腐败现象的发生。

据悉,为确保投资到位和避免腐败,国家有关部委针对4万亿元投资计划,已经成立了跨部门的督察小组。

相关阅读:

跑项目者挤爆宾馆 发改委称审批要求不会降

国务院决定今年年底前向各地新增1000亿元投资,这意味着主管项目审批的国家发改委需在50天的时间内快速批复一批项目。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昨日表示,由于时间紧迫,现在对于项目的批复将“特事特办”以加快审批速度,“但是基本的程序绝对不会放松”。 【全文】

2009年新一轮投资启动 1300亿确定6条主线

2009年新春伊始,中国政府扩大内需又一记重拳正迅速打出。2月2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继2008年第四季度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之后,中央政府已悄然启动部署又一轮中央投资计划,这一次是1300亿元。 【全文】

专家解读国家4万亿扩大内需十项新举措

促进经济增长 国家两年投资4万亿扩大内需

4万亿投资显效 2009行业投资路线图揭秘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https"){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