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旱情严重 专家分析干旱现象根本原因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9-02-04 15:11   来源:慧聪工程机械网

编者按:连日来中国北方地区干旱受到国内各届人士关注,如何解决目前的干旱现状,减少和降低干旱对于北方农作物的影响成为重点。以下是对于我国部分地区干旱问题的分析,对于北方旱情的季节性、周期性进行了深入分析

编者按:连日来中国北方地区干旱受到国内各届人士关注,如何解决目前的干旱现状,减少和降低干旱对于北方农作物的影响成为重点。以下是对于我国部分地区干旱问题的分析,对于北方旱情的季节性、周期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北方旱情不断加重 回顾中国历史旱灾之最】

河南省中牟县白沙镇岗李村农民魏刘定在查看严重干旱的麦苗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干旱的严重性

水旱灾害是农业主要的自然灾害,在经历了1991年特大洪涝灾害后,人们充分认识到了水灾的严重性。但是对农业来说,事实上旱灾要比水灾更为严重,旱灾是我国农业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旱灾的严重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我国干旱受灾面积远大于洪涝受灾面积。根据1950~1990年的资料统计,我国年平均干旱受灾面积为2085.1万公顷,洪涝受灾面积842.5万公顷。干旱受灾面积占干旱和洪涝受灾总面积的71.2%。1991年江淮地区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但这一年全国旱灾面积仍高于水灾面积。

第二、干旱发生的次数多于洪涝发生的次数。在1951年至1990年的30年中,全国共发生干旱300次,洪涝236次,干旱次数占干旱和洪涝总次数的56%。

第三、干旱灾害是影响农业产量的最主要的自然灾害。1978年至1989年间全国政治形势和农业体制均基本稳定,因而粮食单产的上升趋势主要由于农业科技进步,而其上下波动则主要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对1978年至1989年12年全国旱灾面积、水灾面积和粮食单产进行序列分析发现,粮食单产与旱灾面积显著相关,其相关系数达-0.77,而与水灾面积无相关关系。观察1949年至60年代初的统计资料,也能得出相似结论,如1954年我国遭遇特大洪涝灾害,但粮食单仍与上年持平,1959年至1961年遭遇特大旱灾,粮食产量则显著下降。

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即使遇到比较大的干旱,粮食单产却不一定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地区有比较好的水源条件,借助水利工程可以抵御干旱灾害。如在1978年的特大干旱中,江苏江都抽水站共翻长江水215亿立米,相当于洪泽湖正常蓄水量的近10倍。农业虽然保住了丰收,但付出的代价是高昂的。

干旱的地区性

按干旱发生的原因,干旱可分为土壤干旱、大气干旱和生理干旱三种,其中土壤干旱是最主要的。而土壤干旱主要是由于降水不足引起的。我国地域辽阔,各地降水量相差悬殊,因此干旱程度也差异很大。

我国南方年均降水量达850~1800mm,少数地区达2000mm以上,北方除长白山地区年降水量达1000mm左右,其它地区年均降水量一般都在850mm以下,我国北部和西部的内蒙、宁夏、青海、新疆、甘肃、西藏的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不足400mm。因此南方干旱程度较轻,北方干旱程度较重。我国最大的干旱区为黄淮海地区,其干旱发生的次数最多,干旱面积也居全国之首。这一地区的耕地面积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36%,而拥有的地面径流量仅占全国地面径流总量的4.9%,全国每公顷耕地拥有地面径流量为27000立米,而黄、淮、海三个流域每公顷耕地拥有地面径流量分别只占全国平均值的16%、14%和10%。据统计,1950~1983年的34年中,黄淮海地区旱灾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分别占全国旱灾受灾和成灾面积总和的46.4%和48.1%。

干旱严重程度也与地形地貌有关。南方山丘地区虽然年降水量较多,但因地面坡度较大或植被较差,土壤滞水保水能力较差,因而干旱威协也比较严重。

2008年12月装载机销量统计 销售与出口双降

工程机械业绩不佳 今年或走出V形反转

2009年世界工程机械销量预测及市场分析

干旱的季节性与随机性

我国的气候为明显的季风气候,降水量季节差异较大,总的说来夏多冬少,但由于夏季风自南向北推进有一个过程,因此各地雨季到来时间有所差异。一般而言,雨带五月中旬到达华南地区,华南进入雨季,六月中旬转移到达长江流域,形成长江流域的梅雨期,七月中旬梅雨结束,雨带到达淮河以北地区,华北进入雨季,九月上旬雨带开始退至华南,并遂渐离开我国向东南方向移去。十月初冬季风开始南下,气候变得干燥少雨,次年三月初冬季风开始减弱,四月初自南向北逐渐撤退。由于上述季风气候的影响,以及形成气候的其它因素的影响,我国各地区干旱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虽然雨季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但对于具体的某一年来说,雨季的到达时间和雨量的多少、非雨季降雨量的多少和时间上的分配,以及年降水总量的大小等都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因此干旱的发生也具有一定的随机性。由于这一原因,我国南方湿润地区也往往会遇到比较严重的干旱,如长江中下游地区,1959年为“空梅”,1978年“梅雨”提前结束,1994年也几乎为“空梅”,结果都形成了特大旱灾。再就受水、旱灾害的面积来看,有些年份南方地区旱灾面积甚至远大于水灾面积。以1991年为例,广东省旱灾面积136.6万公顷,水灾面积21.5万公顷,福建省旱灾面积50.2万公顷,水灾面积13.7万公顷,江西省旱灾面积107.9万公顷,水灾面积28.1万公顷,其它如海南、广西和湖南等省旱灾面积也均远大于水灾面积。

相关阅读:

北方旱情不断加重 回顾中国历史旱灾之最

到1878年初,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持续乾旱。山西省自春至夏,旱情未得缓解;到6月间有过短暂的雨水期,之后又连续亢旱,一直延续到次年七月。不过从整个灾区来看,旱情开始减轻,陕西、山东、河南、直隶等省.旱情都趋于缓解。但是,经过连续三年的特大旱灾,老百姓对于天灾的承受能力已近乎极限,因旱灾带来的各种人间惨剧,并未因旱情的缓解而相应地减少,反而更多更严重了。在山西.越来越多的村庄和家庭毁灭于天灾之中。【全文】

北方旱情升级 气象局与农业部紧急磋商

我国部分省市入冬遭遇严重旱情最新报道

组图:河南省遭遇自1951年来最严重旱情

因此,干旱既具有季节性又具有随机性,但总的来说,华南多秋冬旱或冬春旱,个别年份有秋、冬、春连旱,夏旱很少;两广北部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为伏旱,春旱极少;淮河以北地区以春旱或春夏连旱居多,夏旱次之,个别年有春、夏、秋连旱;西南地区多冬、春旱,川西北地区多春、夏旱,川东地区多伏、秋旱,西北地区一般常年干旱。

干旱的连发性和连片性

与水灾相比,干旱具有更明显的连发性和连片性。干旱的连发性批指干旱往往会连年发生,干旱连年发生的几率要比洪涝连年发生的几率大得多,连旱的年数一般也多于连涝年数。再就南北方相比较,北方地区干旱连发性比南方地区更为显著。干旱的连片性指干旱的波及面往往很大。

干旱和洪涝的成因决定了其分布总是“旱一片,涝一线”。水灾可能波及数省,而旱灾有可能波及全国大部分地区。

连年连片干旱会造成特别严重的灾害,1876年至1878年连续三年干旱,遍及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安徽等18个省。这次旱灾是我国近代各次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一次灾难,在旱灾中心地区80%的人被饿死,死亡人数达1300万人。1959年至1961年也为全国大范围的三年连旱,

长江、淮河、黄河和汉水流域等广大地区遭受严重干旱,这次旱灾是我国建国以后最严重的一次自然灾害,三年共减产粮食1223亿斤,相当于1950年的全国粮食总产量,或相当于1958年粮食总产量的61%,这三年连旱,再加上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对国民经济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危害,全国粮食产量直到1966年才恢复到1958年的水平。

干旱的周期性

对历史干旱资料进行序列分析可以发现干旱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从干旱的成因来看,由于干旱的某些影响因素,如太阳黑痣的变化、日月食的出现和厄尔尼诺现象等都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因此干旱的发生也一定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又因为干旱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干旱发生的周期不是单一周期,而是复杂的混合周期。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干旱发生的周期有2~3年、5年、11年、22年、26年、35年和180~200年等,另外不同地区干旱的周期性也有所不同。

上述干旱周期性的研究结果有些尚不成熟,但都具有一定的信度。以22年的干旱周期为例,1876年至1878年三年连旱,1900年、1920年和1942年均遇大旱,1959~1961年遇三年连旱,1972年和1994年也遇大旱,以上7次大旱基本上以22年为周期;再如1994年为大旱年,35年前的1959年也是大干旱年。干旱的180~200年的大周期是根据近500年的干旱资料分析得出的,从这500年的干旱资料可看出,16世纪和17世纪偏旱,18世纪和19世纪偏涝,19世纪末期又进入偏旱期,本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大约位于这一偏旱期的中期。由于干旱成因十分复杂,上述周期都为准周期,因此只能作为预报干旱的依据之一,不能作为预报干旱的唯一依据;本世纪至下一世纪后期为偏旱期也并不意味着不发生大的水灾,只是指干旱发生的几率可能要大于洪涝发生的几率。

深刻认识我国干旱的特点,对于政府部门制定防灾减灾政策、水利部门更好地做好防旱抗旱工作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干旱又是我国农业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因此必须对防旱抗旱给予应有的重视;干旱的地区性要求北方地区和南方山丘区比其它地区更要做好防旱工作;干旱的季节性和随机性要求既要做好旱季的防旱抗旱工作,也要预防雨季可能出现的干旱;干旱的连发性和连片性则要求充分做好防大旱的准备;干旱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可作为预报大旱年份的依据之一,本世纪90年代正处于偏旱大周期的中期,则要求我们决不能只重视防御洪涝,而忽视防旱。

由于世界工业化的发展,大气污染愈加严重,形成所谓“温室效应”,因而使水旱灾害更趋频繁。如我国长江流域,50年代受旱面积为3645万公顷,80年代受旱面积为10089万公顷,增加了1.77倍。另外,由于工业化的发展,水体污染也愈为严重,加剧了旱情,如1993年7月江苏南通红庙子河受到工业污水严重污染,影响水稻灌溉4万多公顷。干旱的这些新特点要求我们比过去更应重视防旱抗旱工作,重视节水灌溉,同时也要求全社会注意保护大气环境,保护水资源,防止旱灾进一步加剧。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https"){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