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文波:全国人大代表、三一重工总裁、董事、党委书记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和讯网:各位网友大家好!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携手和讯网邀请全国人大代表、三一重工(600031)总裁向文波先生,与网友交流他的两会议案。
向总,您好!很高兴又和您见面了。
向文波:大家好!
和讯网:这次您的议案中有一个是关于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建议,这个建议具体涉及到什么内容?
向文波:现在社会上大家都很关心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稳定和我们大家的信心很有关系,如果没有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就不可能有消费和发展的信心,所以资本市场的稳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全局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所以我们希望就资本市场的稳定问题能够提出一些建议。
在我的建议里,希望国家出台一些政策规范大非的减持、提振资本市场的信心,大致内容是这样的。对于国有股,我们希望国资委和有关部委能够出台一些政策,对资本市场有所承诺,我认为这对于恢复资本市场的信心会非常有好处。
和讯网:关于大非解禁的问题,三一去年出台了一个决议,锁定解禁的股票2年,如今过去半年多了,现在回头来看,您觉得这个决议是值得的吗?
向文波:我们这次之所以提出这个建议,就基于上次我们宣布的决定,三一宣布这个决定,资本市场当天大涨超过8%。所以我们认为大非的集中减持可能对股民的信心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正是基于上次我们宣布之后的资本市场的反应,我们才考虑在这次人大会上提出这个建议。
以我们三一的理解,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来讲,大非减持本来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从大多数的上市公司来说没有大幅度减持的必要,甚至没有在二级市场大幅度减持的可能,因为在制度方面,每减持1%都要公告。因为现在中国资本市场并不是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中国的投资者也不是非常成熟的投资群体,很多是以散户为主,再加上各种所谓评论家的点评,让资本市场对这件事情产生了恐惧,我们认为国有企业宣布国有大非股份减持方面的自律,不会对企业经营产生实质的影响,相反会给资本市场带来很大的信心上的支撑。在经济危机这样一个特殊背景下,我们认为如果国有股能够宣布在一定范围内不减持或者在一定范围内减持,减持的速度、减持的价格、减持的数量有一定约束的话,对提振资本市场的信心很有好处。
和讯网:您觉得是否要对大小非减持有一个限制呢?
向文波:从我个人来讲希望有一些规定出台,当然以什么样的方式最合理、最好,这是可以探讨的。比如说是需要强制性规定,还是需要靠企业自发的行为。我个人认为如果在国有大型企业这块做出一个很好的表率,是能够带动大家在减持方面的自律,是会有带动作用的。
和讯网:刚才您也提到希望政府对资本市场出台一些政策。去年证监会前任主席周正庆,包括清华大学的教授李稻葵也提议政府设立平准基金,但是政府一直没有回应,您觉得政府是否应该要设平准基金来救市呢?
向文波:我觉得设平准基金这种方式应该是可以的,平准基金也不是中国的发明,在香港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冲击时,政府就有强有力的行为,我认为这种行为是可以采取的。至于在什么条件下适合平准基金入市,这是一个判断的问题,但是这种方式是可以的。
和讯网:如果设平准基金的话,这些钱从哪里来呢?
向文波:这些钱一个可以从国有基金,比如说可以由财政部拿钱,成立一家国有的银行,或者从什么地方筹资,允许社保这些资金入市,资金来源还是多方面的。
和讯网:您觉得要多少的资金就可以达到救市的目的呢?
向文波:这个要问专家了。
和讯网:在2008年A股大跌时,很多专家都在讨论政府是否该出手救股市,现在的股市比当初有一些回暖,讨论救市的声音也少了。刚才您也提到政府应该出台一些政策。如果政府要救市,除了平准基金还有其他的一些手段吗?
向文波:政府可用的手段是很多的,因为资本市场主要是信心的问题,我认为救市需要很多政府部门配合行动,当然也有政府对中国经济的判断。比如说中国资本市场已经严重偏离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我认为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救市,救市措施很多。一方面是比如刚才我提到的,对大非减持进行一些规划,或者是成立平准基金直接入市救市,另外,不要这个部门说要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那个部门说现在经济如何如何,造成了一些紊乱错误的信息,这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很大。
和讯网:去年三一第一个提出来大股东不减持,今年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时候,大家都说要裁员减薪,三一首先在梁董事长那里提出了只领1元薪水,全体董事降薪90%,您呢?
向文波:我也是降90%。
和讯网:那么这样对您的积极性有没有影响呢?
向文波:这个不会,因为我们的降薪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不要影响到员工的基本生活,所以我们中层以下的员工都是不降薪的,降薪的都是公司的高管,因为高管的薪酬都相对比较高,都有一些积蓄,不会因为降薪影响他们的生活。另外降薪能够提高大家的危机意识,毕竟我们处在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中,这一危机将如何演化存在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大家有一些危机意识,对企业经营是有好处的。
另外,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危机管理的方式,通过外部压力促进内部经营,借助外部压力进行公司的一些变革,加强一些内部的存货物流的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应收帐款的管理,我认为这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和讯网:现在国有企业都在限薪,因为三一是民企,您认为国有企业可以如何借鉴一下呢?
向文波:我们三一采取的这个办法也是结合了三一自身的情况,我认为各个企业都可以采取自身所能承受或者是适合自己的方式来面对这一困难。尽管企业不同,但是有一些基本的考虑应该是一样的。除非迫不得已,我们都要尽最大的努力来保持社会的稳定,尽可能不要裁员,尽可能的不要降薪,我认为这些都是可以做到的。当然有些企业面临很大的困难,可能面临倒闭、严重的财务危机,这一类的企业可以采取裁员和降薪,也不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另外,员工降薪的范围和幅度,也应该要根据自身企业的情况。比如有的企业本身的薪酬就不高,或者是降薪对员工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我们也不提倡降薪。
比如说三一,我们中层干部十多万年薪以下的员工都不降薪。
和讯网:您的年薪是多少?
向文波:我是55万。所以我们不降中层干部以下的员工的薪水,因为降薪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困扰,也没有必要。所以我觉得每个企业都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应对危机的措施,但是我觉得面对危机大家要合作共度时艰,因为危机还是暂时的,尤其是中国,政府救市的措施是非常得力的,现在来看也是初见成效,所以对大多数的中国企业来讲,可能并不存在很大的倒闭的危险,只是暂时性的困难,所以在这个背景下,我们还是倡议企业尽可能的不要裁员、降薪。
和讯网:高管减薪三一是由谁来监督的呢?
向文波:这首先是我们上市公司的政策,我们承诺了,所以我们的薪酬在上市公司的报表上有所显示。这是一个公开的承诺,也不存在哪个部门来监督的问题,因为减薪并不是一个强制的行为,而是企业的自觉行为,不过我想一个企业应该有这样基本的诚信。
和讯网:您还有一个建议,提出把装备制造行业纳入政府的振兴规划中?
向文波:我的建议不是这样的,因为装备制造业已经纳入了国家的振兴规划,我的建议是要尽快出台细则,因为到底振兴规划怎么做还没有细则,没有细则就不具备操作性,如果不具备操作性就是画饼充饥,就是好看而不好用的,这方面还是有经验的。比如说国务院2006年曾经出台了《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这个意见是非常好的,但是因为没有配套的政策措施和细则,《意见》提到的很多政策实际上是没有目的的。这次的规划非常好,我认为很多问题都是长期关注没有解决的,这次在规划中都得到了解决,我也希望尽快出台操作细则,能够让我们企业尽快享受到规划所提出的扶植政策,对我们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尤其是在特殊背景下渡过难关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也是迫切需要的,如果说这个时间拖得太长,我认为它的作用也会衰减。
和讯网:目前十大行业的振兴规划细则都没有出来吧?
向文波:其他我不是很关心,就装备制造业这块来说,我没有看到。
和讯网:面对金融危机三一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海外投资方面,前不久在德国签署了一个协议,在德国科隆市建一个研发中心。目前很多企业都在缩减阵地,而三一却投资1亿欧元建立这么一个基地,您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出海投资呢?
向文波:这是源于信心,总理讲信心比黄金重要。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非常有信心的,首先是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我认为对我们是很大的信心上的支持。比如信贷支持,我们去年年底就得到了28亿的中期债券(音),中国建设银行(601939,股吧)一次性给我们授信是100多亿,因为危机中最担心信用的问题,但是因为中国银行(601988,股吧)的强大的支持,我认为这些问题是不存在的。
另外胡锦涛总书记这次到非洲访问,也提到了中国企业应该要大胆的、积极走出去,这对我们都是信心上的支撑。正因为这样的信心来源,使我们有愿意拿出一亿元到德国投资,正是因为党中央、国务院的这些措施。
我们也认为现在是投资的最佳时机,这个时候的投资成本是最低的。我们同时也相信,世界经济在三、五年之内会得到恢复,现在我们去投资,两年后我们投资完成开始生产时,就可以赶上下一轮经济增长的机会。
和讯网:其实之前我们看到国家也一直号召央企走出去,但是我们看到一些投资都出现了巨额的亏损。2009年中铝也向力拓投资了190亿美元,那么您怎么看如何控制海外投资的风险问题呢?
向文波:这是一个时机选择的问题,也是一个判断的问题。您刚才提到的巨大的亏损,实际上我们对经济危机的认识一直是不到位的,去年我们一直在宏观调控,并没有意识到这场危机来得这么快,这么深,所以有可能产生误判,这是很重要的原因。现在我们判断,经济危机到达了一定的程度,我们行业内有一些海外上市公司的市值已经蒸发了90%,剩下只有10%,我们觉得现在投资是非常好的时机了。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同时非常的小心和谨慎,因为这场危机到底要持续多长时间,还有很严重的不确定性。现在很多企业都讲海外抄底、收购、并购这也是需要谨慎的事情,不是说买不起,这些企业现在都很便宜,最大的问题是供不起、养不起,如果我们没有做好几年这些企业大面积亏损的准备,如果盲目的并购可能会把中国企业拖垮,中国企业有可能走上一条不归路,所以我认为还是要谨慎的。
我希望国家能够出台一些政策和法规来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比如在信贷支持方面,在企业将来运营的流动资金和现金流方面有一些支持,这样中国企业走出去会更加的果断。
和讯网:这次三一走出去,政府也没有给一些支持。
向文波:这次三一走出去并不是采取并购,而是我们自身的建厂,投资的规模都是我们可以控制的,所以这个风险也不是太大。
和讯网:刚才您也提到包括中国平安海外投资失败,就是因为选择时机上的失误,您觉得除了时机选择的失误之外,有没有其他的原因?比如说经验不足、水土不服。
向文波:这些问题当然也存在,但是并不是主要的问题,最大的问题还是时机的问题。
和讯网:您认为这个时候选择出去,是时机比较好的时候?
向文波:应该是,但是不能说是完全见底了,不过也差不多了。
和讯网:前两年我们做爱国者总裁的访谈时,他也认为这个时候是出去建厂的时机了,因为海外的房地产资产比较便宜时,适合出去。那么除了建厂之外,你觉得也是并购适合的时机吗?
向文波:当然也是,我认为现在也是并购很好的时机。因为现在并购的资产价格很便宜,价值很高,但是如果没有政府的配套措施,中国的企业海外并购要非常小心。我现在很便宜买到了一个企业,但是我可能养不起它,它有可能在两年之后每年亏损几十亿的美金,有可能把你自身都拖垮。
和讯网:现在如果说出海建厂,比如说投资其他的品种,像金融类的,是不是也是很好的时机呢?
向文波:我认为都是很好的机会,但是我刚才讲了,有没有足够的实力面对要恶化的局面,渡过暂时的困难,这点很重要。比如说投资国外证券市场,买国外股票现在肯定是很好的时机,但是有没有做好股市还要下跌,并且持续多年低迷的准备,这个要考虑。
和讯网:现在三一做了这个投资之后,您做的最坏的打算是什么样的?
向文波:我们的这个投资不是一次性的,它的投资时间是两年,而这两年时间我可以随时根据市场变化情况来调整我的投资进度,今年我建多少厂房,买多少设备,招多少人完全是受控的。不像买企业,买企业是今天交这么多钱出去就意味着有这么多的人要发工资,有这么多的财务费用要支出,这是很大的压力了。
和讯网:您的意思是三一这次是在两年持续的投进去。三一在湖南是特别大的企业,每一次在资本市场都可以引起这么大的关注,首先提出了大股东减持,后来其他的一些企业也效仿了这种方式。现在又提出减薪,包括海外投资这种大的决策时,您觉得是什么样的一种文化氛围,使公司做出这些行为呢?因为每次三一推出这些举措之后,网上都在征求网友的问题,像您说大股东不减持的时候,大家就说三一是不是在炒作。当三一提出高管领一元薪水的时候,网友争议也比较大。您觉得这是炒作的成份比较多,还是三一在按照自己的风格做事情呢?
向文波:这也不是炒作,三一是媒体比较关注的企业,三一做的任何事情大家都很关心。打个比方,像明星假如要离婚了就变成了一个很大的新闻,但是并不是说明星离婚是很大的炒作,因为老百姓也会离婚的,但是没有人关注而已。像三一做的海外投资,很多企业也在做,三一并不是第一家。像不降薪,不裁员,可能也有很多企业做出了承诺,但是没有像三一那么受到媒体关注而已,所以给大家造成的印象是三一炒作,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我们如果要纯粹说炒作的话,这是不太可能的,我们不会为了炒作在欧洲投资1亿欧元,我们也不会因为炒作承诺不裁员,因为要付出的代价是非常大的。我们讲的所有的这些都是依据企业的经营实际情况,做出的经营上的决策,不存在炒作的问题。
所谓炒作就是说,你不是出于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而是为了吸引眼球所做的动作,这个动作可能是真的,可能是假的,像有些明星说谈恋爱了但是没有谈恋爱,我们是实实在在的,不存在虚假的。大家知道这个事情后有不同看法这很正常,因为任何一件事情,放到几亿人中来看它,肯定有不同的声音。但是据我观察,我们所做的三不承诺,从媒体报道的角度来说都是正面的,可能网上的评论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我认为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大家对三一的情况并不是很了解,每个人都会以自己的视角做自己的判断,这也不足为奇。
和讯网:刚才您提到了炒作的问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您的博客,在徐工案中也是这样。前段时间,您有一篇房地产的博文提到房价过低,被很多网友抱怨过,您现在还有这样的观点吗?
向文波:我这样讲是有道理的,我说房价过低,是基于成本而不是购买力说的。有些地方的房价很高并不是因为房地产的有暴利,而是房价成本很高。我在我的文章中也写到,除了像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这样一些城市的房价还比较高之外,其实大多数的城市的房价(比如长沙是3400元左右),剩下的城市可能就2000元或者是1000元左右,这些地区如果说房地产还是暴利行业,我认为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那么房价是否可以降呢?我认为降的可能性是有的,但是不能靠房地产开发商来降,可能要靠政府、市场一起配合才能把房价降下去。比如说国家能否在房地产的税收方面做一些减免;在房地产土地供应价格上有一些规范;这些都是降低房地产成本的一些措施。所以当时我讲的便宜是相对成本而言,并不是说相对购买力而言。如果是相对购买越便宜越好,但是这也不太可能,在现在最发达国家的美国还有很多人买不起房子,在美国也是大多数人借钱买房,一辈子在还钱。所以我认为,中国老百姓可能对房地产的认识还不是很到位,因为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像印度的马德里、孟买这些地方其实是很破的地方,他们的人均收入也不如我们高,但是他们的房价很高,比如孟买的房价三、四万一平米,这是很高的;莫斯科的房价也是很高的。所以如果把中国放到世界中来比较,房价也不是高的离谱。
其实在中国一个行业很赚钱的话,就会吸引很多人来做这件事,增加了竞争,像房地产的门槛也不是很高,所以就会增加投资,暴利就会下来。过去房地产利润确实很高,但是高不是来自当期房价的上涨,而是来自于资产的增值,所谓资产的增值是以前它们以很低的价格获得了土地,建成了房子,后来国家改变了土地的征用政策,一律采用招牌挂,并且限制了资产的价格,这样把地产的价格抬起来了,使房地产获得了暴利。所以对于房地产市场还要有清醒的判断和认识,因为房地产的繁荣和中国的经济关联度太高了,如果没有资产的繁荣,经济繁荣是很困难的,因为我们只靠国家积极政策来刺激需求,我们还是要带动民间投资和社会投资,刺激消费,才能带动经济可持续的增长。所以我觉得房地产的带动效应,对国民经济全局的影响效应,大家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我认为国家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维护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至于有一些问题,比如说一些特困家庭的住房问题,一些买不起房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这些问题不是市场能够解决的,应该是靠政府来解决。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政策,对特困家庭购买房子给一些补贴,或者是税收上的减免;国家是否可以针对特困家庭建一些廉租房,这是政府要做的事情,而不是把责任转嫁给市场。比如北京的房价很贵,很大的成本是土地的成本。北京朝阳区拍卖了一个土地,平均每平米4000元钱,其实政府的限价是7000多,这样差价只有3000多,还要建房子,还有其他的费用,利润是比较薄了。房地产商也没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的。当然还有税收的问题,各种费用的问题,所以降低房价更多的要靠市场问题,而不光是市场行为了。
和讯网:我们知道向总是非常忙的,虽然今年只拿5.5万的年薪但是工作一点不会比去年少。所以,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谢谢向总,也谢谢各位网友。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