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弄人,三一重工的两位领导竟在同一块石头上绊了两次,时间相隔七年,地点都是北京两会。
在全国人大湖南组讨论中,2002年九届人大代表、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梁稳根在发言中表示要在发电设备制造上有作为,却遭当时的总理朱镕基善意“泼冷水”;2009年十一届人大代表、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发言建议政府为企业的海外并购提供信贷支持,亦招来王岐山副总理的直言“点拨”。两次媒体都有报道,当然只有到了第二次,事情才更具典型性。
首先,三一是民营企业,梁稳根、向文波两位代表所说的都是自己企业的战略选择,一个要进入新领域做新产品,另一个要进入新的市场去收购,但均被批评。国家领导站得高、看得远,掌握全局,固然是爱护企业、提醒风险。而七年前的三一因此也就放弃了进军发电设备制造领域的打算,专心去做工程机械,并且做得很好。那时,国内发电设备企业尚未走出“三年不开工”的困顿,产能大部被放空,但缺电已现端倪。翌年入夏,电力供需形势急转直下,六大电网频频告急,拉闸限电不绝于耳,电力短缺已成定局。发电设备制造业从此进入高速发展期,直至今天依然升势未改。三一没做成发电设备,当然并不一定放手去做就能做成做好,现在也很难说他们错过了什么,毕竟人不能同时踏进两条河中。但中国经济发展造就的历史机遇,令当年朱总理“泼冷水”时提到的“三大动力”都已进入世界同行前列。所以无论如何,企业家梁稳根的市场嗅觉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至于向文波的海外并购战略选择,目前评价还嫌太早,有待来日。
其次,三一还是个非常聪明的企业,他们十分清楚与国有企业相比自己所具有的体制优势。在过去20年的成长中,三一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使从一个小焊接材料厂成为今天极具竞争优势和潜力的国内工程机械一流企业。与此同时,三一主要领导人以其性格气质的独特禀赋,使这个来自湖南的民营企业成为了一个十足的明星企业,举手投足都有各类媒体足够的曝光率跟随。从当年带头试点股改的大猪拱食小猪起哄之争,到向文波博客狙击外资收购徐工,三一的明星秀可做章回小说,且回回精彩。甚至最新的股票涨跌,都会带来公共舆论对其利润、管理成本等的种种质疑。曾经以“不让说,我会憋死”,以犀利、直率、精力充沛而著称的向文波,也有了“愤怒”、甚至疲惫的时候。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作为一个明星企业,三一收获了很多来自注意力经济的好处,自然也要承受其压力和干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一点已经非常成功的企业家梁稳根及向文波都会比我们这些看客更有体会,也比其他非明星企业更富有经验。
经历即财富,三一获得的比我们所看到的还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