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三一集团的目标是300亿元。”2006年三一集团的全年总收入还仅为46亿元,到2007年该集团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35亿元,在2008年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后半年市场急速萎缩的情况下,三一集团再次实现历史性突破,进入了200亿元俱乐部,到目前计划的300亿元,这一惊人的发展速度背后始终有一个人的身影———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
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创新能力引领行业发展
背靠巨大的光环,向文波最为自豪的是该集团的创新能力。
“事实上,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近年来的主要重大创新成果很多都来自三一。”对此,向文波向记者介绍了他自信的来源:首先是混凝土泵车。他说:“在三一进入这个行业之前,国内没有独立生产臂架的能力,都是依赖进口。三一是第一个做的,并且一发不可收拾。高度从37米到42米,再从48米到56米,直到后来世界最高的66米,现在是72米,再次刷新世界纪录。三一一直在引领这一产品的发展。”
其次是履带起重机。他说:“同样在三一进入这个行业之前,中国长期没有350吨以上的履带起重机。三一也是从400吨、450吨、630吨、800吨、900吨做到1000吨的大型履带起重机,现在正在研发1600吨的履带起重机。其实三一一直在开拓这条路上奔走。”
再其次是液压挖掘机。他说:“2008年上海宝马展三一推出200吨的液压挖掘机,这是很多人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且,三一的液压挖掘机定价高于韩国,略低于日本,这是市场对三一产品技术和质量的认可。”向文波同时表示,2009年三一计划销售6000台液压挖掘机,从而进入我国挖掘机市场的前六七名。
最后还有旋挖钻机、硬岩掘进机等。“三一都是中国第一个将其实现国产化的企业,并且带动很多企业进入这一领域。”向文波告诉记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三一是在引领行业的发展。虽然一些产品出了一些事,闹出了很大的风波,但我认为,三一最大的贡献就是树立了行业创新的信心。”
创新能力源自哪里?
对此,向文波表示:首先是人才。他介绍说,“三一有一支庞大的创新队伍。目前该集团拥有3000名研发工程师,单从数量讲,这在行业里也是数一数二的。2009年,三一还要新招1000名研究生。”
其次是机制。他表示,“三一有一个很好的激励机制。三一每年对研发的投入约占销售收入的5%左右,采用股权激励、项目研发奖励等方式,这是很多企业做不到的,这样的机制也极大地激发了研发人员的创新热情和才能。并且,这种机制最大的好处在于,这些优秀的技术人员在三一沉淀下来了,到现在为止,没有发生过核心技术人员出走的问题,更没有发生过一个团队出走的情况。”
最后是文化。他强调,“三一的文化就是高度重视创新。首先,我们没有技术恐惧症。就是外国人可以做到的,我们也可以做到。外国人做不到的,我们也能做到。”
但是,向文波也坦言,如果与国外的强劲对手相比,三一目前还有很多短板。“比如说,一些核心技术还依赖进口,很多超大型的产品我们还是生产不了,相同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还存在差距。制造工艺的精细化、企业管理的精细化、对国际市场的经营能力等,都与国外有着很大差距。我们还在学习,还在尝试。”
定位整个装备制造
据记者了解,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三一集团2009年的订单量比2008年还要多。向文波表示,这主要来自于国内市场的增长。他说,国外市场萎缩相当大,出口下滑很厉害。三一2008年出口增长160%以上,但是今年如果能够持平,或者增长10%~20%就不错了,甚至极有可能出现萎缩。由于汇率影响,中国产品性价比优势已经不复存在了。
他指出,2008年三一销售来源一是依靠原来老产品市场份额的提高,二是新产品正处于一个高速增长期。比如说挖掘机,国内有10万台的市场总量,三一预计今年要在去年基础上实现翻番,由销售3000台达到6000台。“尽管挖掘机市场并不是那么火爆,但是因为我们原来的市场占有率很低,上升空间很大。”
向文波同时认为,目前市场复苏是非常明显的。因为去年下半年行业业绩下滑很厉害,但现在三一跟去年同期相比还略有增长,环比当然增长更大,那就说明行业已经止跌回稳了。“但是,这种复苏还不是很强劲。”他预测,真正强劲的复苏将会到二季度以后。
我们看到,三一集团在立足工程机械的同时,近年来逐步进入煤炭机械、风力发电等领域,并收获了不错的业绩。旗下生产煤炭机械的三一重装2008年再次实现翻番,销售收入达到14.6亿元。
就在两会期间,有媒体报道三一将进入核电设备以及航空发动机领域,要做中国的GE。3月11日,记者见到向文波时,他对此予以否认。但他向记者表示,“三一的定位不是工程机械,三一的定位是装备制造。”
他说:“三一的目标是在装备制造业领域实现相关多元化发展,致力于综合国力的提高,国家需要的就是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目前自身的优势,生产一些中国目前还不能生产的大型装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