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惠及工程机械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企业在产能规模、经济实力、产品技术、管理水平等方面取得了质的飞跃,在国际市场上高歌猛进。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积淀了自主创新能力弱、基础零部件对外依存度高、高端产品技术发展相对落后和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等问题。
2006年国务院通过《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以期到2010年,发展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团,增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大技术装备的制造能力,基本满足能源、交通、原材料等领域及国防建设的需要。
徐工、柳工、厦工、山推与三一等企业在“世界工程机械50强”中排名不断提升,但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大型企业集团还比较少,竞争力比较弱,市场占有率也比较少。
全球金融危机波及制造业时,世界各国政府及企业相继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力争进一步强壮自身,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2009年初我国国务院原则通过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目标更加集中,重点更加突出,任务更加明确,措施更具针对性。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经过近50年的发展,我国工程机械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服务体系的日渐完善,凭借较高的性价比,国际市场占有率逐渐扩大。但是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非等第三世界国家,出口产品以中低端为多,欧美等国家高端产品市场虽然有柳工等企业的品牌产品进入,但为数甚少。相比卡特彼勒、小松等国际著名工程机械制造商,我国工程机械产品提升空间较大。
欧美国家,特别是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制造业发达的国家,在工程机械的精细化、标准化和自动化等方面要高出我们许多。就是韩国等第二梯队国家的产品自主创新能力似乎也要高出我们一筹。
在从满足内需到跨人国际市场转变的关键时期,我国企业必须加强技术创新能力,由一般意义上的加工制造转向更多地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机械产品。调整振兴规划鼓励企业着眼前沿领域,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现阶段,很多大型设备关键技术实际上还是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国家通过进一步降低关税和减增值税提高关键设备的进口,从政策上加大企业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动力和能力。
发达国家的一些主要制造企业每年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专利技术贡献率要远远大于其一般意义上的加工制造。就我国工程机械制造业国内外市场而言也具有这样的基础和条件,可以加大集成创新方面的工作力度,更多地生产共性技术,加强专利产品的研发与保护,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企业可以努力建设产、学、研、用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即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及客户建立共同的创新体系,从根本上提高创新能力,培养一大批创新性人才,促进工程机械制造业持续发展。“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鼓励科研院所走进企业,支持企业培养壮大研发队伍。”振兴规划为更好发挥企业的资金优势,使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更加接近市场需求,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一项双赢的措施。
提高基础工艺水平
由于产品可靠性在某种程度上还未得到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认可,我国工程机械在欧美国家市场占有量很小,尤其是高端产品市场。
“我国产品与欧美发达国家在性能等方面差距并不大,主要差距还在可靠性和技术细节上”。我国主机生产厂商的主要技术研发人员在不同的场合重复着这样的论调。
其实在外观设计、操纵舒适性、零部件匹配、加工制造精细性等方面,我国工程机械产品与国外先进产品之间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究其原委,生产企业还是不能将产品质量意识落实到生产环节,在每道工序上严把产品质量关。生产过程中微机管理、智能化制造引进不够也是制约我国工程机械产品质量提高的一个因素。
“加强企业管理和职工培训,改进生产组织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就是要求企业通过生产管理的改进和员工质量意识的提高,提高产品生产一致性,增加产品附加值。
工程机械制造企业要以系统设计技术、控制技术和关键总成技术为重点,增加研发投入,加快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通过整体提高员工素质和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进而提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基础配套件企业要尽快掌握关键材料的制造技术和关键部件加工技术,提高基础工艺水平,为主机安装国产“配套”产品。
加快产品更新换代
人类社会发展越来越多地受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困扰,节能、环保、绿色制造成为制造业的主旋律。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相继制定分阶段限制法规,对工程机械等产品在噪音、排放、耗能等方面提出较高的要求,我国也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标准。这对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
随着制造技术和高新技术开发的进步,电子控制、智能化在工程机械领域的应用逐渐深人、成熟,工程机械在自动化、人性化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卡特彼勒等国际企业的“新一代”产品在这些方面均有较高的成就。
我国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在这些方面加大研发投入,成就斐然,但是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仍需加快,尤其在制造业与高新技术融合方面、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融合方面要取得大突破。
现阶段,我国工程机械一些关键的重大技术仍然受制于人,一些大型化工程机械设备,如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大型挖掘机等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还比较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相对比较少,适合实际工况的新产品需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人。
调整振兴规划明确指出要依托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大规模开展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工作”、“有针对性地实现重点产品国内制造”。工程机械主流企业必须着眼于行业的未来发展,做出长期发展规划,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培养、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工作力度,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加快产品更新换代,逐步实现“高”、“精”、“尖”重大技术产品的国产化。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我国工程机械发动机、液压元件大量依靠进口,近70%的利润被吞噬;同时有研究表明,整机故障60%~70%源于零部件及发动机,大部分是零部件故障。国外企业在基础配套件价格、供货期、规格等方面采取了一些限制性政策,我国工程机械要想在国内外市场取得快速进步,必须加大发展基础配套件的力度,深入调整“强整机、弱部件”的产业格局。
“建立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风险补偿机制”,“鼓励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对部分确有必要进口的关键部件及原材料,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规划进一步提升了基础配套件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地位,以最大的勇气和决心提升大型铸锻件、基础部件、加工辅具、特种原材料等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工程机械行业企业及关联企业要抓住发展机遇期,深入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合作、联盟的方式,建立市场化协作机制,大幅度提升国产基础配套件技术水平,特别是在制约我国主机发展的零配件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尽快取得突破,最终形成合理分工、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推进结构调整,转变产业增长方式,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转变发展思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中之重。重大技术装备和重要基础装备,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实现再创新和自主制造;高新技术产业装备,通过合作、联合的方式,逐步实现自主制造;一般机械装备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进一步提高装备的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积极发展高效、节能、低(零)污染的优势产品及清洁制造技术,逐步淘汰落后产品及制造技术。
工程机械行业制造环节的产业链比较短,要想向前推进,上游要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下游要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发达国家生产型服务业占工业总产值的60%~80%,而我国仅占到40%左右。“加快完善产品标准体系,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工程机械行业企业必须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发展服务业,为行业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提升我国工程机械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制造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实力和能力两个方面。实力是指产业的规模水平、盈利水平和市场占有率;能力主要是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至今已经进入转型阶段,由规模、数量的简单扩张转向产品质量、效益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行业企业应该与关联企业、科研院所通过联合、重组等多种途径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形成一批跨行业、跨地区的集工程总承包、系统集成、国际贸易和融资能力于一体的公司,参与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国资委曾鼓励央企整合兼并地方国企,但是进度较慢。这次金融危机为企业提出严峻的挑战,也为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提供了战略机遇期。一些生产能力落后、技术水平较低的中小企业势必濒临破产,有实力的中大型企业可以通过重组兼并的手段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产能、提升薄弱环节、补缺需要部分,提高行业集中度,继续推进优化产业的组织结构,使大企业更大、更强,小企业更专、更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市场开拓能力。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引导企业的准人、退出;政府之间应该通过协商和鼓励政策,促进大型企业之间的重组,发展大型工程机械企业集团,增强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虽然出现了徐工集团、柳工股份、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规模较大的企业,但是相比美国的卡特彼勒和凯斯、日本的小松、瑞典的沃尔沃、德国的利勃海尔,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企业在大型化、多元化、国际化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企业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力度、市场竞争能力、融资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调整振兴规划把装备制造业从2006年提到的“基础产业”上升为“战略性产业”,足以见得国家对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重视和决心,相信规划的出台一定能够对产业的优化升级和自主创新能力带来进一步的提高。作为装备制造业的一个子行业,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要抓住“战略机遇期”,完成企业结构、贸易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实现资源优化整合,发展大型集团企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产品研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