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补贴政策成效显著实施过程尚待完善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9-05-13 10:40   来源:中国工业报

编者按: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购机补贴政策实施6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从中央到地方,特别是农业部及相关部门都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认真组织、积极实施,使这一政策达到了支农惠农的初步目的

编者按: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购机补贴政策实施6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从中央到地方,特别是农业部及相关部门都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认真组织、积极实施,使这一政策达到了支农惠农的初步目的。特别是今年国家又将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增加到130亿元,这样的补贴力度不仅调动了广大农民的购机热情,使农机市场开局火爆,还进一步促进了农机化水平的提高。然而,就像硬币有两面一样,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此本报拿出大量的版面以“购机补贴中的农机市场调查”专题的形式来透视这一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农机补贴政策成效显著实施过程尚待完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购机补贴政策实施6年来,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不仅使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迅速提升,农民得到了实惠,还极大地拉动了我国农机工业的发展。统计显示,在购机补贴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作用下,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从2004年底的35.7%,提升到2008年的45%;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也从2004年的2936元,增加到2008年的4761元;农机工业的总产值从2004年的近900亿元飙升到2008年的1990多亿元。

2009年在世界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的大环境下,国家超百亿元购机补贴资金的落实不仅提振了农机企业振兴的信心,还使农机行业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良好走势,前三个月实现工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均比去年同期增长20%以上。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该政策彰显成效的同时,购机补贴实施中也显露出了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企业过度依赖“补贴市场”

130亿元庞大的补贴资金规模对农机工业来说到底意味着多大的商机?

“按照农业部中央投资拉动比例为1∶5.35的测算,2009年的主要农机市场就等于补贴市场了。”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理事长高元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从近几年实施项目补贴后的市场态势看,项目补贴正在越来越成为大中型农机生产经营企业竞争和角逐的目标。”某排头兵企业市场部相关人员说。

在直接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项目补贴对行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造成很大冲击。企业只要能够把自己的产品列入补贴产品推荐目录和尽可能多的争取补贴指标,无须更多地关注市场营销过程,就能够保证产品的基本销量。因此,在项目选型前后的一段时间,多数厂家几乎是使出浑身解数开展项目公关,不惜一切代价角逐市场份额,每年的项目选型会几乎成了看不见硝烟的战场。

上述人士告诉记者,为了能够分得“一杯羹”,不少企业都会把主要力量和工作重点放在项目运作上,并将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精力投入到项目公关活动和项目专项业务运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正常营销业务的简单化和企业市场营销能力的弱化与退化。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白人朴告诉记者,当前补贴政策实施迅速,农机企业迎来了发展机遇。但企业仍然要不断加强应变市场变化的能力,利用好这个机会,在提高产品质量、新品研发等方面下功夫,不能只盯住国家补贴项目。

“补贴政策只是国家在这一阶段的政策,到了一定阶段,国家可能会以信贷、金融等政策支持来取代购机补贴政策。”白人朴认为,明年补贴金额的数目会根据今年补贴实施的效果来确定,但从目前来看,还没有减少的迹象。

招投标制度有待完善

购机补贴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一项声势浩大的工作就是补贴机具的选型,该工作被业内人士称为“招投标”。

一位国内某大型农机企业市场部人士告诉记者,“企业要进入目录,要做大量的‘公关’工作。能不能上目录不是单凭产品质量等客观因素决定的,‘关系’因素至关重要。甚至连有的不具备生产资质的企业也进入了目录。”

他告诉记者,企业想上目录除了正常的申报费用外,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推广会、推介会,其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而有些推广费用更高得惊人。

而且已经进入补贴产品目录的企业也不能高枕无忧,因为还存在补贴名额的分配问题。山东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已经进入目录的产品而言,不可能平均分配,到底补给谁,最后的把关者是各地的农机管理部门,为此企业还得‘公关’。”

“由于目录只是指导性的,要想卖得出产品,还需要相关的费用。”国内一家大型农机企业负责市场管理工作的人士也表示,“现在我们与地方农机部门的相关人士必须搞好关系。这些人都很重要,可以决定我们的销量。”

他举了一个例子,“一台玉米收割机售价是10万元,我们毛赚7000~8000元,经销商毛赚1500元,而中间的‘运作费用’高达1.2万元。”

他介绍说,“由于自己所在的企业是大型企业,这种灰色开支从财务报表上一时不太好做,只能先给相关人士一个许诺。而与我们企业规模相近的一家大型企业由于可以付现金,其做项目的优势就较强。”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尽管一些企业界人士对于“推广费”仍有微词,但他们也认为,要真正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必须首先使地方农机部门无后顾之忧,营造出实现多方共赢的环境。由于补贴项目中不包含推广经费,致使承担项目的基层农机管理部门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给项目实施带来一定困难。农机局在补贴实施中的确做了大量工作,但他们的工作经费却是不足的。他们也要生活的,没有补贴经费,就只能“靠自己想办法”,因此建议国家相关部门拨专款或从补贴资金中拿出一部分作为工作经费。

农民应得到完全的实惠

记者曾于2008年6月参加一项“千里跟麦骑”活动,主要目的是看看机收情况。一路上,记者遇到了多位参加跨区机收的机手,来自河南的一位机手告诉记者:“补贴机具我们根本买不到。”他在2005年购买小麦机时,国家已实施了农机补贴政策,但因补贴机具少,他和很多同村的人都未买到。

如今,补贴机具的执行情况如何呢?河北邢台农村的一李姓农机大户告诉记者,他有两台拖拉机、两台小麦收获机,农忙的时候还要雇人收割。“由于对补贴机具的相关信息了解的不多,又听说申请补贴很麻烦,要盖很多章,所以我连想都没想过买补贴机具。我们村只有一人买到了补贴机具。”

“补贴产品价格上涨也是令农民头疼的事情。”安徽一家大型农机经销企业的王姓经理告诉记者,“享受补贴的产品价格肯定要比正常销售产品价格高,原因是销售成本太高,经销商要遵从行业‘潜规则’,我们利润总共不到1个点,更多利润都被中间环节吃了。”

“羊毛出在羊身上,为了保持一定的利润,维持企业运营,我们只能对产品加价。”他无奈地说,虽然这样做会让农民并没有完全享受到国家补贴的好处。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比如说,一台车价本来是10万元,国家补30%,农民只要拿7万元够了,但是现在通过各种方式把车价提到10.5万元,国家仍然补30%,农民就要拿7.15万元,多花费1500元。”一位在山东省搞农机销售的人士告诉记者。

对于更多的农民来说,在国家大幅增加补贴资金力度的情况下,面对如此大规模的销量,既希望能在合理的价格区间内享受到国家的补贴,又担心产品的售后服务。“我们农忙的时候就那么几天,一旦机器坏了,就误了农时。而搞跨区作业的机手,如果机器坏了得不到及时维修,当年的收益将受到极其严重的影响。”李姓农机大户如是说。

农业部农机化司李斯华告诉记者,今年售后服务机构分布情况及其服务范围将向社会公布。在补贴产品选型时,要求企业对售后服务等做出书面承诺。各省(区、市)也都设立了售后服务监督热线,随时接受电话投诉和反映情况,确保农民购机后的售后服务能够及时到位。

资金链隐忧

中国农机行业是一个利润非常薄的行业,全行业平均利润率只有3%。据了解,2008年,尽管农机市场需求火爆,但受多种因素影响,有些企业的利润率仅有1%~2%;一些企业还处于亏损状态。利润率如此低的行业,资金通畅显得尤为重要。

“今年以来,我们至少有几千万元的资金被占用了。”4月20日,江苏南通富来威农业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亦鹏再次告诉记者,资金回笼慢,导致企业资金运行效率低。

记者近期采访了不少农机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他们都表示了同样的担忧:资金占用已经给正常的生产经营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一方面是补贴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另一方面是银行贷款难,给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的农机企业造成重创。

不仅农机生产企业遭遇到资金垫支的冲击,农机流通企业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来自四川的一家大型农机流通企业战略发展中心总监邓永华3月25日告诉记者,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明年补贴再增加,就有可能出现“补得越多,企业越难操作”的情况。

“政府多环节的监管,可以更好地监督资金落实到位,但监督的同时应该考虑效率,给农机企业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是不合理的。”邓永华建议,政府可以考虑先给信誉好的经销商预付一笔资金,比如估计全年执行补贴资金5000万元,那么就可以在补贴实施前预先拨付给经销商3000万元。“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在操作补贴时,提高经销商的准入门槛,选择那些资质好、服务能力有保证的流通企业,可以减少监管的工作,提高补贴资金结算效率。”

高元恩建议,我国可以考虑借鉴国外相对成熟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由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如制定推荐目录,而补贴产品的销售完全走市场渠道,最终的补贴款直接补给农民。“政府不介入流通,减少诸多不必要的中间环节,这样也更符合市场规律。况且,目前我国农机生产企业大多已经建立了自己的销售渠道,产品完全市场化的条件早已具备。”

农业部相关人士则指出:目前执行的操作方法具有较强的政策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按照这套操作方法,省级、县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分别有7项、10项主要工作,企业要统计汇总补贴销售情况。“这些工作需要依次完成,一步也不能少。”

4月28日,记者针对上述问题询问了财政部农业司有关负责人。他坦承,补贴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确实存在企业资金被挤占的情况。“我们正在抓紧研究新的补贴资金结算办法,新办法将在资金结算周期、补助标准等方面做出调整,预计新办法将于近期出台。”

地方保护导致低水平重复

谈到购机补贴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江苏一家农机企业的董事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购机补贴执行中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导致低水平的重复投资增多,不利于整个农机行业水平的提升。

“这样的情况很多。”他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中国一拖的周边有很多小“作坊”。农民到一拖的配套企业买回部件,自己组装。由于农机补贴目录缺乏对生产企业规模、技术水平的严格“门槛”,使个别小作坊生产的拖拉机也进了目录,也能卖出去。

这种现象背后,除了地方保护主义,还存在着不少腐败现象。对正规企业而言,无法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公平竞争。对整个农机行业而言,意味着低水平的重复投资,产业升级受到影响。从根本上讲,也无法保护农民的利益。

“制定农机补贴目录时,应该考虑针对企业的准入门槛。不能一个地方一个标准,进入补贴目录的企业规模、技术能力应该有限制。”这位董事长告诉记者,地方保护现象的存在,使其他企业处于不公平竞争中。

对此,农业部农机化司副司长刘宪表示,农业部要求各地不得保护落后,不得强行向农民推荐补贴产品。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https"){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