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装备制造》
记者:张华甲
“1985年在中国工业史上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国外公司想借着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敲开中国的市场,而中国企业也纷纷开始了“师夷长技”之旅……“卡特办”就是这一特定时期的产物,它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此后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的格局。”
“卡特办”重塑工程机械行业新版图(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1980年代,世界工程机械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其中日本小松的崛起严重威胁到美国的传统优势市场,卡特彼勒的市场急剧萎缩,小松甚至降价40%“包围卡特彼勒”,迫使其每天损失100万美元的市场。到1984年,卡特彼勒已经连续三年亏损,举步维艰。
加速在零配件销售领域的扩张成了此时卡特彼勒的应对之计,看到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巨大,加之中国在工程机械零部件的技术和制造水平较低,卡特彼勒借着技术的输出来扩大自己的零部件市场,中国此时成了他们下一步的布局之地。其实早在1979年4月,卡特彼勒就借着来华访问开始了解情况并探讨开展技术引进等合作的可能。
12家国企联合引进
1985年,由原国家计委立项,机械工业部组织12家国有企业,先后与美国卡特彼勒、日本小松以及德国利勃海尔等公司进行了接触,商谈联合引进工程机械技术的相关事宜。
经过一年多的谈判,中国于1986年正式与美国卡特彼勒公司签订了技术转让合同。其中广西柳工、厦门工程、江西宜春引进美国卡特彼勒公司的装载机技术;由青海工程、河北宣工、鞍山一工引进美国卡特彼勒公司的推土机技术;哈尔滨拖拉机厂引进美国卡特彼勒公司的集材机技术;上海柴油机厂引进美国卡特彼勒公司的发动机技术;成都工程引进美国卡特彼勒公司的变矩器技术;四川齿轮厂引进美国卡特彼勒公司的动力换挡变速箱技术;山推和湖北咸宁引进美国卡特彼勒公司的密封履带技术。
1987年由原国家经贸委安排了重大技术消化吸收的一条龙项目,用于12个厂的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技术改造。
当时,为了引进和消化美国卡特彼勒相关技术,原国家机械工业部出面在其下属的工程农机司工程机械处专门成立一个联合引进卡特彼勒技术办公室,简称卡特办,主要的任务就是协调各厂与卡特彼勒公司的执行合同有关事宜、国内配套厂的定点、标准的推广应用、技改项目的落实和各厂进度的协调等。
“这个一揽子引进计划是由当时的计委立项,机械工业部主抓的一个重点引进项目,实际上就是把获得许可的成套技术由12家企业进行消化吸收。”冯宝珊当时在机械部工程机械处任职,参与了该项目的后期工作,“由于这12个厂分散在全国各地,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在北京有常驻机构,为了工作的方便,需要成立一个机构来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卡特办就这样诞生了,这12家均是国家计委给外汇额度,总共投资达7亿多元,项目的技术引进耗时近5年,机械部从技术引进到项目验收前后有10年之久。”
之所以命名为卡特办,是因为当时的引进基本上是单个项目引进的,如镇江华通引进日本新泻的摊铺机技术;湖南叉车引进了英国的防爆叉车项目;徐州引进了德国利勃海尔搅拌车技术,恰恰卡特比勒这个项目是一揽子引进的。
来自市场的检验
“这几年工程机械出口量能这么大,当然也不光是这么一个项目,从1979年到1986年工程机械行业引进了120多项国外技术,卡特彼勒联合引进只是其中的一项。从1992年开始工程机械行业进入合资合作阶段,到了2002年以后,合资合作的项目就非常少,基本上是独资企业。经过这三个阶段与国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引进了国外的技术,借鉴了国外公司的经验,学到了国外公司的管理,提高了工程机械行业的整体水平。到目前工程机械行业出口形势比较好,2006年全行业进出口额达到了顺差,2007年已经出口创汇80多亿美元,2008年出口创汇130多亿美元。我们的产品水平与国外的产品水平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的产品性价比合理,所以出口到第三世界前景比较好,这和当时的联合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有很大的关系。”冯宝珊认为,由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后再创新的产品,很多配套件和有关连接尺寸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同,所以出口到国外的产品,配件供应和维修服务方便,这也是近几年中国的工程机械大量出口的主要原因。
“当然在引进过程中,我们也吸取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怎么样才能跟踪最先进的技术,这要求我们在合同谈判时认真研究合同条款。当然,今后要想通过技术引进来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必须通过自主创新,靠自己去掌握核心技术,这才是中国成为真正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冯宝珊说。
“工程机械行业引进了120多项国外技术,不可避免有重复引进。以前机械部会站在行业的角度统筹安排,现在行业部委撤销了,我们变成了行业协会,协会又没有行业管理的职能,那么就会引起很多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高水平的重复蔓延。”冯宝珊说,“在计划经济时期,行业有这个管理的职能,所以可以统一组织。任何东西都有两面性,行业过于集中、过于统筹,都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则。从另一个方面讲,行业管理的缺位,导致了行业的重复建设,因此行业管理是很重要的,对于地方来讲,只要自己没有的,都是需要发展的。可是只要站在全国、全行业的角度去看,有些项目又是重复的。因此,只是站在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必然会带来许多的弊病。”
现在工信部的成立就是一个契机,把统筹安排的工作继续下去,防止重复引进同时让技术引进形成一个体系进入良性循环。“我认为工信部的成立就意味着行业管理职能在加强。”冯宝珊说。
在提高技术起点、加快技术进步的速度和管理经验的提升方面,二十多年前的联合引进卡特彼勒技术,对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但这个办公室到合同结束以后,没有了存在的必要,于是被解散,而当年参加引进的12家企业,现在柳工、厦工、山工、宣工等厂他们生产的产品已经上了一个台阶,并有大量的产品出口。也有一些企业没有利用好这次引进技术的机会,把企业做大做强,而是走向转产,有的企业已经倒闭。”冯宝珊表示。
“四大家族”
在这次联合引进中,原机械部统筹工程机械产品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整个过程,把主机产品和关键部件按照设计、工艺、工装、标准、检测、整机试验等分类,同步进行消化吸收,目的是使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总体研制水平得以提升。
因为是国家组织的联合引进项目,所以消化吸收、技术改造、标准制定都是统一安排协同进行,集中行业的力量,分工合作,推进引进消化吸收工作的总体进程。当时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标准化室,承担了引进项目中标准的转化、采标、制定标准、材料的替代等项工作,承担主机产品和关键零部件的消化吸收要求同步进行。
“虽然这次联合引进,卡特彼勒没有把最先进的技术转让给我们,但对我们来说,当时的工程机械行业产品比较落后,这次技术引进使我国的工程机械产品水平前进了一大步,也算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长高了一大截。”冯宝珊感慨地说,“通过这次引进,工程机械行业确确实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2003年以后,随着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开工,工程机械的市场如火如荼。也正是因为引进的整个过程中国家花了很大的力量,协助企业消化吸收,搞技术改造,打下了这样一个基础,包括我们的人员去国外实习、培训,外国专家来华指导,我们直接或间接的学到很多外国公司的设计理念,包括制造技术、关键工艺和管理等,才有今天的企业向国内外提供产品的可能。”
当年负责消化吸收卡特彼勒装载机936E、966E、980S技术的三个工程机械厂,柳工、厦工、宜工外加上成工是当时中国装载机行业的领军企业,被誉为该行业的“四大家族。
这四大家族中,柳工发展到今天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在全球工程机械市场中有了一定的影响,这不得不承认引进消化吸收卡特彼勒的技术为柳工的跨越式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柳工引进消化的第二代产品ZL50C型装载机,现已成为其销量最大、销售收入最高的品种之一,年产销已超万台。
由于地处特殊位置,“厦工模式”成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特殊标本,厦工装载机和浦沅起重机多次随南极科考团进入南极作业就是厦工装载机发展成就的缩影。
成工的装载机主要零部件都自己生产,包括出口的大型装载机的湿式桥,年产量已达到1.2万台。但是带着“四大家族”光环的宜工在2006年从装载机市场销声匿迹,虽然2007年底被江苏沃得集团收购后恢复生产,但当年的风光早已不再。
本网郑重声明:慧聪工程机械网独家享有《装备制造》杂志稿件发布权,所有稿件均受双方合作协议条例保护,其他网站、杂志、报纸等媒体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违者必究。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