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并购六年间增长百倍 陷阱多于馅饼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9-05-26 10:25   来源:中央电视台  作者:马洪涛

海外并购六年间增长百倍 陷阱多于馅饼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不少跨国企业身价大跌,关于中资企业要不要逢低收购境外资产的讨论也迅速升级。

海外并购六年间增长百倍 陷阱多于馅饼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不少跨国企业身价大跌,关于中资企业要不要逢低收购境外资产的讨论也迅速升级。

昨天,中石油宣布,下属子公司以10.2亿美元收购新加坡石油公司45.51%的股份,这一消息令中石油股价今天上涨了2%。在这之前,中国企业的身影也频频出现在瑞典沃尔沃汽车等一系列竞购活动当中。如何看待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的努力?我们就此采访了权威部门。

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对中国企业实施并购带来一种机遇

在国家商务部记者了解到,近两年我国的海外并购势头发展迅猛,从2002年的2亿美元,迅速上升至2008年的205亿美元,占当年对外总投资的50%。

国家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处长李明光:“(并购)主要集中在能源、矿产、制造业、商贸、服务等领域。”

李明光认为,对某些中资企业来说,现在的确是一个进行海外并购的好机会,但前提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

李明光:“企业还是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结合被收购目标企业的情况来选择目标,来制定自己的策略。”

从商务部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的步伐正在加快,而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似乎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机会。那么,现在是不是到了中国企业该出手的时候?这些企业又是否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呢?来看看我的同事胡长春的调查。

齐树民是大连远东集团的负责人,他一大早就来到了他的办公室,因为今天对于他来说是个好日子。

记者:“你签的是什么字?”

大连远东集团负责人齐树民:“这是我们正在并购美国一个企业的最后的收购协议,叫SPA是订购的这么一个最后的合同。”

记者:“那么这个合同预示着(什么)?”

齐树民:“预示着全球最大的一个钻头厂美国的格林菲尔德公司和他所下属的所以品牌和所有的资产就归到我们远东集团名下了。”

记者:“那你现在是属于一个什么样的感觉?”

齐树民:“应该说摘了天上的星星的感觉,我从事这个行业20多年,我最崇拜也看得最高的一个品牌企业能让我们今天收购下来了,心情应该是比较爽的了。”

签完字以后,齐树民要赶快把这份文件用传真发到美国去。

齐树民:“本来是要去美国面签的,后来因为流感什么的我们就决定通过传真方式签约。”

齐树民告诉记者,他的工厂现在是全国唯一一家专门生产高档钻头的企业,所生产的钻头基本上都销往国外,从2005年起,他就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在国外的市场开始了艰难的推广。

齐树民:“推广自己品牌这个过程经过几年以后感觉到特别艰难,尤其在欧美的这些高端工业市场上,推行中国的企业品牌,确实是非常难,很难被国外的客户去认可。”

自己的品牌不容易被接受,这让在钻头生产这个行当已经摸爬滚打了20几年的齐树民也一下子没了主意。

齐树民:“一个著名的品牌,一个好的品牌是几代人的培养,那么要短期内说立竿见影去把自己的品牌打出去,一方面是成本太高,投资也太大。”

然而最让齐树民感到烦恼的是,如果自己的品牌不被认可,他的产品即使质量最好,价格最低,也很难进入欧洲的高档市场。就在齐树民感到一筹莫展的时候,机会似乎再一次降临到了他的身边。

齐树民:“品牌收购,品牌企业的收购,对打开国外的市场是非常有好处。”

美国的肯纳集团是全球工具行业的第二大企业,他旗下的格林菲尔德是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钻头厂,1997年肯纳集团花费11亿美元买下了格林菲尔德,由于产业转移和经济危机的爆发,企业运转艰难,有出售的愿望,而如果拿下格林菲尔德不仅使远东集团的技术迅速跨越15年,而且可以占领其8个品牌的国际销售渠道,这让齐树民兴奋不已。

齐树民:“(他们)都是很王牌很牛气的一些企业,以前我们根本就不可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或者在谈判桌上去探讨这样的问题。”

齐树民告诉记者,像这样的谈判,在以前光定金就让他难以接受。

齐树民:“最早期谈判条件是先给打200万美金定金,后来谈谈谈,最后也是这种形势所迫,20万美金也就谈完了。”

在远东集团与肯纳集团鉴定的这份合同上,记者看到,肯纳集团1997年11亿美元收购的格林菲尔德企业,齐树民仅以2千9百万美元的低价,就使它变成了自己的企业。

齐树民:“是不是抄底我不敢说,总之我们这次收购应该是实现了一个比较优惠的一个收购。”

在大连,还有很多企业跟远东集团一样,密切关注自己的国外同行,伺机低价并购国际知名品牌,目的同样是要迅速提高技术水平,拓展国际销售渠道大连机床厂的姜怀胜最近也每天带着他的团队,紧盯着自己的收购对象。

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姜怀胜:“他们有的是上市公司,市值的涨幅情况,有的是个人的公司,他的股东发生了变化,以及股东的态度等等。”

姜怀胜告诉记者,2008年9月以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美的机床市场形势严峻,许多世界著名企业机床的订货量都在下滑。

姜怀胜:“日本近几个月,它的订货量据说是已经降了50%左右,这样它的利润可以分析出来,它已经可能是70%、80%的降幅,在这个时候又提起收购的事就有了可能。”

大连机床厂是国内最大的机床生产企业,连续多年销售收入和产值都在中国机床工业行业排第一位,2008年的盈利超过5亿人民币,在世界机床行业排名第八。

姜怀胜:“我们和前几位比,从技术上和其它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全世界的机床种类有1500多种,而大连机床厂只能生产二三百种,技术、工艺、产品的研发能力在短时间都难以提高,成了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而并购国外的企业可以说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捷径。在采访姜怀胜的过程中,记者发现他一直处在一种兴奋之中。

姜怀胜:“我们的收购目标是一个比较大的企业,如果一旦(收购)成功了以后,再加上我们现有的规模,可以做到保证进入世界制造企业的前三名,甚至可能达到第一名的程度。”

让姜怀胜感到高兴的还有收购的价格。

姜怀胜:“原来好比我们一个目标企业他可能要价30多亿美元,现在可能15亿就可以考虑。”

采访中记者获悉,在大连目前像大连机床厂这样的并购项目还有二十几个正在洽谈中。

大连市经济委员会主任刘岩:“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我们感觉到,这种重组速度在加快,也对我们的企业实施并购带来了一种机遇。”

海外并购中,决定成败的不仅是收购的价格

全球金融危机让不少中资企业看到了机会,他们希望能够以相对较低的价格,买到国外著名的品牌、销售渠道和核心技术。

但这些美好的愿望在现实中却往往存在不少障碍,这几年若干起看似便宜的海外并购案结局都不太顺利,像TCL收购法国汤姆逊、上汽收购韩国双龙、南汽购买英国MG罗孚等等。看来在海外并购中,决定成败的不仅仅是收购的价格,还要在一些看不见的地方多下点功夫。

在大连远东集团,齐树民告诉记者,在并购格林菲尔德的初期,他们与美国的肯纳集团的谈判异常艰难。

大连远东集团负责人齐树民:“我们谈判的最艰苦的地方是在劳动力,劳动力成本的这种转嫁问题上。”

曾经在美国本土企业当过厂长的齐树民知道,由于国情的不同,文化背景以及法律等问题,劳资纠纷是关系到企业并购成败的关键所在。

齐树民:“根据我们的需要,需要一个,雇过来一个。”

除了国外的劳动力让肯纳集团自己解决以外,齐树民考虑得最多的还是如何利用国内现有的劳动力价格较低的优势来进行生产,为此,他决定并购以后,将国外的先进设备迅速迁移到国内,进行生产。齐树民称之为远东并购的自创模式。

齐树民:“把国外的先进的工艺技术,外加它的装备带到中国来,在中国实现生产功能,然后利用它的品牌、利用它的销售渠道在国外销售。”

其实,早在2008年6月齐树民就以1900多万美元收购了德国的一家知名的刀具厂,并且将主要的设备运回国内生产,取得了可观的生产效益。

远东企业集团销售负责人苏立:“这个事一个新下的订单,25万欧元。”

记者:“你们新增加了多少订单?”

苏立:“从去年6月份到现在,已经是1200万欧元,金额的订单。”

齐树民所称的远东并购模式,是将技术、设备迅速转移到国内,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实现本土化生产,这就规避了国外的劳资纠纷。在海外并购中,还有很大一部分风险来自目标企业的债务,怎么才能避免在并购过程中陷入债务黑洞?再来看看一家软件公司的办法。

郑时雨是大连亿达信息技术公司的负责人,就在不久前,他们公司刚并购了日本的一家软件公司,而并购的原因则起源于画面中这项世界前沿的可视光传输技术。

大连亿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郑时雨:“可视光就是解决了在很多特定环境之下用这种只要有光线就能做数据传输这么一个很大的一个问题,所以会把我们,特别是结合中短距离的通讯有一次革命性的变化。”

为了得到这项技术以及这项技术的研发团体,郑时雨想到了并购日本的这家公司。

郑时雨:“有了这个金融危机以后,他们也碰到了自己的一些发展过程当中的问题,所以反倒促进了我们这样一种结合的一个机会。”

在并购了日本的这家公司以后,郑时雨通过一段时间把客户、技术、专利都转移到了亿达信息公司,然后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

郑时雨:“把它原来的公司给它注销掉。”

郑时雨告诉记者,将原来的日本公司注销掉,可以规避并购后很多意想不到的风险。

郑时雨:“有利于我们去防范财务债务法律各方面纠纷风险。”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利用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契机进行海外并购,地方政府在推动的同时首先要有风险意识,给企业充分的自主权。

大连市经济委员会主任刘岩:“政府不要代替企业作出这种并购的决策,也不要强迫企业,我们现在是要服务企业,推动企业,你不能代替企业,强制企业去买一些什么样的企业。”

除了政府在资金、政策、进行扶持以外,企业本身对起国际市场也要进行仔细全面的调查和咨询,认清自我。

齐树民:“我不太赞成,中国企业收购了国外企业以后,派一些中国人努力去把国外运行不好的企业或者运行很困难的企业用中国人的管理去把它管理好,我想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事情。”

专家认为:许多并购中充满陷阱而并非馅饼

面对这轮海外并购的良机,不少中国企业现在都跃跃欲试,也有一些企业已经先行一步,展开了实质性的收购行动。

但我们也注意到,从这轮并购潮一开始,经济界就一直存在反对和质疑的声音,他们担心的又是什么呢?

资深并购专家马光远:“(世界)经济衰退究竟什么时候到底,金融危机有没有到底,那么在一片迷茫的情况下,我们自己判断认为到底了,可以去抄底,我认为这种情况首先是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

马光远,经济学博士,资深并购专家,长期从事跨国并购等领域的研究和实务工作,曾参与数十起重大跨国并购案例,主要为欧美、澳大利亚等国的机构和跨国公司以及中国企业到海外并购从事顾问工作。

马光远:“国际并购市场非常低迷,一季度下降了36%,收益下降了60%,现在出去就是陷阱不是馅饼。”

马光远告诉记者,海外并购涉及到文化、政治、法律等多方面的矛盾和冲突,许多并购在其交易过程中充满了陷阱,而国内企业到海外并购的成功机率也并不很高。据了解,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经营情况大体呈“三个三分之一”,即1/3盈利、1/3持平、1/3亏损。

马光远:“我不认为说目前很多地方推出这么一个高调的这么一个去海外抄底的行为,从来没有成功。”

其实,马光远对于一些企业高调去海外并购的疑虑,并不是杞人忧天。毕竟,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金额和那些动不动上百亿美元的大手笔比起来,还是小了很多,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不少案例发现,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的操作过程中,经验还显得比较单薄,冒然出手的结果可能会得不偿失。

2004年上汽集团出资5亿美元,控股韩国双龙汽车公司,这是中国汽车企业首次并购国外同行业企业。”根据双方的协议,上汽将保留和改善双龙现有的设备,并在未来对双龙进行必要的投资。上汽将帮助双龙拓展其在韩国的业务,还将帮助双龙汽车拓展中国和其他海外市场。

马光远:“大家对这个成功的渴求比较大。”

然而由于在并购之初,上汽对韩国国内复杂的法律环境、劳资纠纷估计不足,又缺乏管理韩国企业的国际性人才,结果导致当初设想中的技术合作、技术引进毫无踪影,“韩国公司中国化”的计划也已经成为泡影。

马光远:“我们今天付出的代价就是双龙破产,我们收购了,要为它的很多债务来承担责任。”

富通是一家以经营银行及保险业务为主的国际金融服务提供商,在欧洲公司中排第20名。2007年11月,因次级债问题富通股票已连续四个月下跌,中国平安出资238.7亿元控股富通。然而由于前期缺少对富通净资产预判的经验,这笔曾经让人兴奋的海外投资,却让平安遭遇滑铁卢。就在平安收购富通后不久,富通集团轰然倒塌。

此外,TCL收购法国的汤姆逊,联想收购IBM、中铝收购力拓,中投公司投资黑石和摩根斯坦利,也都相继亏损或失败。据了解,在2008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损失就达2000亿元人民币左右。因此,看似抄底的海外并购,在许多时候也不得不让人捏了一把汗。

马光远:“你没有做你应该去做的功课,你没有准备好。”

半小时观察:并购有风险出手须谨慎

每个经济体的崛起都会伴随着一轮海外并购的高潮,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但我们更应该关注那些失败的历史,只有多吸取些教训,才能少走一些弯路。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不少企业海外并购的热情骤然高涨。尤其是那些国际顶尖的企业,过去我们只能望洋兴叹,如今似乎一夜之间变成了唾手可得的囊中之物。这种景象和80年代的日本很有几分相似,当时日本制造业在汽车、家电、半导体等领域彻底打垮了国际竞争对手,加上美国经济刚刚走出滞胀阴影,元气尚未恢复。一时间日元资本滚滚涌向美国,大肆收购资产,最著名的就是三菱财团以13.73亿美元购买了纽约的标志性建筑—洛克菲勒中心,这让不少美国人担心日本会把整个美国都买下来。但最终的结果出乎很多人意料,跑到美国出手阔绰的日本企业,并没能很好地将这些资产整合进自己的产业链条,相反却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运转不灵,消化不良。失败的海外并购成了把日本经济拖进十年低迷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了这个前车之鉴,我们对待海外并购应该慎之又慎,一次成功的海外并购需要跨越法律、文化、管理上的重重障碍,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在出手之前,我们一定要想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怎么才能把自己需要的东西拿到手?如果仅仅图便宜而一时激动,在这种投机背后,风险将不可避免。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https"){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