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刘永红加盟三一,刚入司就有着一个特别的身份——三一和中南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后。之后,他出任泵送事业部基础研究所所长,后又被任命为研究总院常务副院长。“三一是个人尽其才的地方,永远有足够的舞台等着你发挥。”这句话,刘永红时常挂在嘴边。
力克减振难关
刘永红从2005年底开始从事泵车臂架减振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刘永红进行了多次大型的实验,每次实验持续时间都为一个半月以上,前后历时近半年,500多页的分析报告承载了刘永红智慧的汗水。泵车臂架振动源于混凝土的不连续输送,通过大量研究,刘永红终于找到了泵车振动的规律及控制方法,最终将泵车臂架振动降低到了原来的30%-40%之间。这项工作使刘永红获得了“2008年湖南省优秀博士后”、“三一集团科技创新奖”等荣誉,在美国、欧洲等领域也申报了多项发明专利。
在泵车领域取得突破之后,博士后研发团队又对正面吊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和仿真分析,解决了正面吊驾驶室封闭不完全,系统之间有噪声传递的问题,最终使正面吊噪声从80分贝降低到70分贝,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今年以来,刘永红还积极参与推动研发系统变革。“希望能够通过研发变革来推动集团产品设计的模块化和专业化,促进研发人员技能的提升。”刘永红表示,研发变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产品模块化设计研发,推动研发创新,培养国际化顶尖研发人才,研制国际一流品质产品,最终实现缔造世界最高品质产品的梦想。
实验室的艰辛
实验中,总有各式各样的拦路虎,实验环境首当其冲。“当时做实验是夏天最热的时候,调试场的温度高达40多度。”刘永红回忆在调试场做实验的情景时表示,每次一进调试场,不到10分钟全身就会被汗湿透。在这样的环境下,刘永红与助手每做一次大型实验就需坚持一个半月。
辛苦是值得的。刘永红坦言,在实验中,他们纠正了很多原来对振动控制方法的误解,譬如高频振动冲击法、振动干扰法等。在不断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中,刘永红找到了最为适用的反向振动法减振。而这期间的两大难点——对大众习惯性认识的改变和让大家认可实验结果,他都一一攻破,实验和推广均获得成功。
测试设备也曾是刘永红的一大困扰。刘永红表示最初做实验时几乎没有任何测试仪器,用的全是土办法。例如要检测泵车臂架的振动,他们就做了一个简易的立柱,在立柱中间挂个铁锤,根据铁锤在立柱中间的来回移动,测算振动范围。“当时就是靠人力,非常简陋。”随着实验设备的慢慢添置,现在刘永红团队已经可以用加速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先进仪器进行测量。“我们还在考虑用激光振动仪来测量模态,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量焊接残余应力。”刘永红对未来的研发工作充满信心。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