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亿政府采购排斥外企还是歧视国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慧聪工程机械网】在拉动内需的“4万亿”大单中,采购的国货和进口货各应占多大比例?针对个别境外商会提出的“中国经济刺激项目排外”的指责,国家发改委6月1日作出迅速回应,称目前“4万亿”项目招标中的突出问题恰恰是“歧视国货”而非“排外”,国内行业协会和企业对此反应强烈。
日前,在全球领先的风力涡轮发电机制造商维斯塔斯、苏斯兰和通用电气等外国企业未能在我国逾50亿欧元的25台风力涡轮发电机订单竞争中进入第二轮投标,这引发了他们的失望,因为这些企业为进入我国的风力发电产业,近年来在我国进行了较大投资。由于他们此次没有获得订单,也让个别境外商会有了说辞。
扩大内需4万亿元投资资金来源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5月31日英国《金融时报》的一则报道援引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的话称,中国政府有意将外国供应商排除在其4万亿元财政刺激方案下的合同之外。在争夺逾50亿欧元的25台风力涡轮发电机订单过程中,所有外企都已出局。中国政府似乎已拿定主意,这些订单必须给中国制造商,而不是已在中国做出重大投资的外国企业。
这显然是伍德克的一面之词。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王泠一认为,经济危机爆发后,我国一直在努力提高本国市场的开放程度,主动与欧盟进行沟通。与境外个别商会的指责恰恰相反,欧美的企业往往要价较高,有时甚至是中资公司的几倍,如果过高的价格超过了我国的承受范围,国外企业自然就很难中标。
实际上,真正在经济刺激计划或项目上“排外”的正是西方国家自己。他们一边高举自由贸易大旗,行为却又背道而驰。人们发现,在全球金融风暴和经济衰退大潮中,西方国家的保护主义和排外暗流正在酝酿,令人忧虑。今年2月以来,一些西方国家在制定的国内拯救经济政策和项目时,或多或少体现出了保护主义倾向。
美国国会2月13日通过了7870亿美元的振兴经济方案,引起国际关注的“购买美国货”条款仍包含在内,只不过增加了“本条款落实法律时,必须符合美国在国际协议下所负义务”的限制条件。但即使这样,也只有欧盟、加拿大、日本等和美国政府签有互惠采购或贸易协议的伙伴,才有可能参与并受惠于美国的经济振兴方案。与美国没有这类协议的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则分不到一杯羹。
值得注意的是,其他西方国家也像美国一样,纷纷举起保护主义盾牌。法国总统萨科齐宣布救助汽车业的条件,是这些企业必须留在法国本土。法国财政部长拉加德更表示,在经济危机中,保护主义是“必要的缺点”。而意大利补助本国汽车产业、限制外国汽车进口的政策也一直被人诟病。在欧洲,还有不少国家抱怨,英镑大贬使其出口竞争力大增,损及其他国家利益。
有分析人士指出,西方主要大国作为世界最发达的经济体,他们在国际贸易中拥有比其他国家更多的优势和利益,因此长期以来一直是自由贸易的主要倡导国之一。然而,金融危机当前,他们却因国内政治考虑,屈服于国内个别行业或利益集团的压力,背弃他们在国际由贸易中的义务和承诺,是极为短视的行为。
经济衰退,就业流失,希望工作机会留在本土、留给自己的情绪可以理解。但西方国家制定经济刺激计划或项目“限外”条款往往带有明显的歧途性。例如美国制定的“购买国货”条款,对于我国企业只能望美国公共工程兴叹。因为,之前美国已有“购买美国货法案”,该法案明确规定,政府投资主导的高速公路、桥梁、隧道、学校等基础设施建设,所用钢铁必须为“国产”。由于中国非WTO“政府采购规定”签约成员,可以说美国早就对我国钢铁关上大门,输美的我国钢材多用于民用建筑。
我国在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和项目中,并未制定有关“排外”的任何条款和细则,即使在政府投资项目中实行招投标,也让中外企业同台竞争。因此,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的指责是没有道理的。今年初以来,中国已经多次派出政府及企业官员前往美国和欧洲进行“采购之旅”。在最近的欧中峰会上,欧盟和我国领导人共同承诺抵制保护主义。对于我们来说,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如果诉诸中外贸易战,则是下下策。虽然保护国内产业十分重要,但是善于利用国际市场、赢得国际信誉更显得重要。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