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多次在本报和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主流媒体上撰文,深入分析了“应对危机要抓技改”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在今年“两会”举行的记者会上,李毅中部长又针对做好新形势下技改工作,作了详细阐述。5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技改投资的六个重点。这就使我们对技改投资重要意义的认识更加清楚了,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五个有利于”———
所谓“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明确指出的,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一揽子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党中央、国务院推出了包括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大范围实施调整振兴产业规划,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在内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揽子计划。而由政府牵头设立200亿元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不仅是“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大范围实施调整振兴产业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的技改投资的六个重点,紧密结合了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是根据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的。技改投资和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关系之密切,是十分清楚的。
所谓“五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保增长。从我国的历史经验来看,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是实现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抓手。这是因为技术改造投资乘数效应大,杠杆作用显著,能够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例如1999~2003年,国家实行技术改造财政贴息政策,运用355亿元国债贴息,支持2000多个技改项目,带动4354亿元投资,为我国克服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发挥了积极作用。而此次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以贷款贴息为主的方式,安排200亿元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项目实施后预计可直接带动全社会投资4600亿元,对于提振市场和企业信心,扩大国内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可以说,技改投资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二是有利于调结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了技改投资的六个重点,首当其冲的,就是支持钢铁、有色金属、石化、轻工、纺织、食品等行业“调整产品结构”。结合已经出台的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钢铁、汽车、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石化、轻工和有色金属九个工业行业,无一例外地都把调整产品结构作为重点目标。这是因为技改资金作为一种投资,可以引导各类要素向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点项目聚集,促进区域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而恰恰是通过这种引导技改投资流向,加快了产业升级,淘汰了落后产能,提升了工业发展素质。
三是有利于促转型。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重点“支持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很显然,技改投资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本质,就是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信息设备、信息产品、信息技术,发挥信息化作用,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把信息技术融入到研发设计、生产、流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各环节。说得更通俗一些,就是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在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两者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提高企业的存量技术水平,加快工业的发展方式转变。
四是有利于自主创新。技改投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特别强调抓住“牛鼻子”,强调实现技改投资、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良性互动。怎样抓住“牛鼻子”,实现技改投资、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良性互动?国务院常务会议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即依托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推进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这就意味着,围绕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支持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类技改项目,制定实施有利于技术改造的产业扶持政策。这其中包括,继续推动实施有利于技改的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金融信贷、首台首套采购、进口免税与出口退税以及相关土地、环保等政策,增强政策协调性,发挥政策的最大效力。
五是有利于做大做强。长期以来,技术改造成为企业发展的短板和瓶颈,甚至有所谓“搞技术改造找死,不搞技术改造等死”的怪论。国家设立200亿元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采用财政贴息的办法推进企业技改,就是要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形成一种倒逼机制。而技改投资一旦和企业的转型升级、兼并重组相结合,必然为推动企业的做大做强提供了机遇。特别是在重点行业中一大批产业链条长的大企业、大集团和龙头企业,在重点领域中一大批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类技改项目,在重点产品中一大批拥有核心技术的自主品牌,更是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归根结底,技改投资不仅是当前拉动经济增长,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有效措施,而且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效途径。作为技改投资的主体,企业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认识加快推进技术改造的重要意义,把对技改投资的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来,变被动的“政府要我技改”为主动的“我要技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