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开封、郑州,是河南工业史上的三大重镇。时代变迁,开封工业没落了,对工业情有独钟的洛阳大工业重新焕发活力,郑州工业则经历曲折之后再次挺起脊梁。
如今,河南工业整体崛起,郑州成为龙头。在下一步迈向工业强省的征途上,专家建议通过郑洛工业走廊、郑汴产业带等,最终形成以郑州为中心,东连开封、西接洛阳、南贯许昌、北通新乡,再囊括焦作,打造中原工业大格局。
工业重镇的历史变迁
在河南工业史上,洛阳、开封、郑州是抹不去的记忆。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经济研究所所长冯德显介绍,建国初期,洛阳和开封是河南的两大工业基地。洛阳作为河南工业的长子,当时全国156个重点工业项目在洛阳布局了9个。从东北、上海等地来的人,使洛阳显得一片欣欣向荣。记者的一个同事在一拖长大,在她小时的印象中,似乎从未走出一拖,“我感觉那就是整个世界,好大!”
冯始终认为洛阳人是比较洋气的、开放的,与时代潮流接近;洛阳的城市建设布局在全国也是比较好的,老城区、商业区、工业区和新城区的布局很清晰。
开封,建国后一直到改革开放前期都是河南工业的“次中心”,其工业实力仅在洛阳之后。比如,开封的联合收割机厂、烟厂、化肥厂等都曾是国家重点企业,河南的第一台电视机、第一台电冰箱、第一根火腿肠、第一辆自行车和第一台缝纫机都在这里诞生。
郑州则是在建国初期,国家在这里部署了几大棉纺厂,成为全国的纺织工业基地之一,中国第二砂轮厂(白鸽集团前身)、郑州电缆厂等也是其工业骄傲。
改革开放后,河南的工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开封工业开始大批量消亡,有人认为,这与省会的搬迁、区位优势的丧失有很大关系。但开封市一位官员2007年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曾表示,开封工业失去了改革开放的机会,表面上看是开封人的保守思维造成的,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当时的执政者和企业领导对改革的观望态度。“在改革开放的第一阶段,三大工业重镇都存在重视改革、不重视发展的问题,反而使企业越来越困难。”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说,第一个十年,洛阳的工业基本陷于困境;第二个十年,通过自身调整,一些企业逐渐走出困境;近十年来,洛阳更重视发展,新上项目,扩大投入,又培育出一大批新的增长点。而郑州的工业在改革中,郑州柴油机厂、白鸽、郑州电缆厂等全国龙头企业陷入困境,尤其是纺织工业几乎全军覆没。
通过近些年的努力,河南的工业格局再次发生变化。郑州成为工业龙头,洛阳紧随其后,而开封则彻底没落了。据了解,2008年,郑州、洛阳、开封的GDP分别为3004亿元、1920亿元和689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分别为1485亿元、1045亿元和288亿元。
龙头郑州的工业情缘
与洛阳对工业情有独钟不同,郑州的工业定位则反复摇摆。
20世纪初,穿越郑州的铁路给郑州带来了工业发展的机遇。尤其是棉花集散地的形成,最兴旺的时候,年成交量达30余万包(每包250公斤)。1919年初由上海人创建的郑州豫丰纱厂,当时有职工4170人(在当时是标准的大型企业),日生产棉纱120包。
建国后,豫丰纱厂被改造为郑州国棉二厂。“一五”的第一年,郑州被中央政府确定为“全国纺织基地”之一。随后,国家投资1.76亿元,一口气建成了5家国营全能大型纺织厂,这个“纺织城”比当时郑州的市区还要大。
“一五”时期,郑州还有几个国家重点项目。比如1956年兴建的第二砂轮厂,多年来一直是我国乃至整个亚洲最大的综合性磨料磨具生产企业。还有郑州电缆厂、郑州柴油机厂等,这些构成了郑州工业重镇的基础。
改革开放的前十年,郑州致力于以轻纺工业为主的现代化城市建设。但上世纪90年代以来,郑州的纺织企业的纺织能力从占全省的50%下降到不到5%。这一时期,郑州将目光投向了“重商主义”,1992年,正式提出建设中部地区乃至全国性的商贸中心城市。但后来,曾经盛极一时的亚细亚、郑百文、红高粱先后败落,期货市场也遭遇整顿,郑州的商业金融陷入低迷,商贸城发展失去了动力。
“郑州有很好的工业基础,但因为纺织业出了问题,就莫名其妙地搞了十年商贸城,把工业搞得一塌糊涂。”冯德显为郑州工业走弯路感到惋惜。
2002年,局面再次改观。郑州第一次召开了工业发展会议,提出“拉长工业断腿,发挥商贸优势”的发展思路。“郑州理清了发展战略,仅靠商贸城不能支撑郑州的发展。”刘道兴称赞这一战略转变。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郑州的工业开始复苏,县域工业实力也普遍增强。涌现出宇通、三全、金星啤酒等全国知名企业,郑煤机、郑纺机等老国企也焕发了活力。
2008年,《郑州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定下新的发展方向:重要的商贸城、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现代农业示范区。
郑汴产业带的机遇
2006年9月8日,省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郑汴一体化的战略。在这个战略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郑汴产业带的建设。这里将是河南工业的集中发展区。
根据《郑汴产业带总体规划》,到2020年,该区域建成区面积将达到11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16万人左右。目标是河南重要的创新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文化教育和旅游产业基地,成为带动中原城市群、辐射周边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确立该区域在中部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地位。
中牟县委书记崔绍营曾对媒体公开表示:“目前,郑汴沿线的项目选择,要按照省里的统一规划,瞄准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招大商,招洋商。既要做大工业经济,也要优化产业结构。”
据了解,投资额小于5000万元的工业项目和适宜使用多层标准厂房的工业项目将不单独供地。而且,针对单独选址项目的不同性质,确定其用地标准,同时对各类建设的用地规模也做了严格的限制。
截至今年5月,郑汴产业带登记项目已达130个,其中签约项目38个,全面开工项目13个,其中投资5亿元以上的有8个,其余项目投资都在亿元以上。郑汴产业带开发建设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今后,河南将统筹“郑汴新区”(包括“大郑东新区”和“汴西新区”)规划布局,推动“大郑东新区”和“汴西新区”加快发展。“大郑东新区”整合了郑东新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国际航空港、白沙产业集聚区、官渡产业集聚区、金岱工业园区、郑州国际物流园区和郑州出口加工区等。这个区域,将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
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工业大格局
“作为河南工业经济的龙头,郑州要与周边产业对接,形成中原工业大格局。”河南九鼎德盛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保盈认为,郑州与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等可以充分实现产业对接,打造一个以郑州为龙头的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
首先是向东,机遇是郑汴一体化战略实施,郑汴产业带是河南重要的工业经济中心,同时开封也是郑州面向东部广大平原的桥头堡。但张保盈认为,符合开封现状的工业定位是服务于农业的工业基地。郑汴产业带将使开封和郑州实现产业对接,工业生产基地在空间上不断向开封转移。
其次是向西。郑州与洛阳的工业对接有更多的产业基础。洛阳有国内集中的科研院所,应充分发挥其研究能力,转化为生产能力。通过巩义、偃师这些节点打造工业链条,并研究生产分工,各有侧重。这些年,郑洛工业走廊正在向这一方向迈进。
据了解,今年,洛阳工业方面计划实施千万元以上结构调整项目280个,总投资903.6亿元,当年完成投资370亿元。
向南则可以通过新郑、长葛与许昌实现产业对接。许昌的机电、假发、新材料等产业比较发达。
向北,老107国道正在改造,安阳到信阳的快速通道也在建设。而新乡民营经济发达,如起重机械、防腐材料等,可以发展市场份额小但技术含量高、具有竞争力的高端产业,与郑州的工业形成很好的互补。
同时,应把焦作纳入其范围。焦作也有很好的工业基础,能源、化工、有色金属等工业较为发达。1902年5月,英国人开办的焦作英福公司在焦作建成“泽煤盛矿厂”,是近代河南最早的规模较大的煤矿企业。目前,焦作正在从原来的煤炭、铝等产业向文化、旅游产业转变。“这5个城市与郑州形成一个大的工业圈,以郑州为中心,打造中国中部一个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张保盈总结说。
2008年,上述6个城市完成GDP8656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4602亿元,分别占全省的47%和48.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