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仍在继续,但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在整体销量和销售收入双下降的情况下,依靠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以及深厚的企业文化底蕴,取得了利润总额同比增长超过3%的好成绩,走在了依靠自主创新打造全球工程机械排头兵的道路上。
技术创新推动多项第一
5年前,柳工放弃了国外著名公司开出的优惠合资条件,决定在挖掘机项目上坚持自主技术研发。2007年,柳工挖掘机年产销2100台,成为当年全国唯一超过2000台的中型挖掘机民族品牌。目前,柳工是国内挖掘机本土品牌实现销售收入最多、发展速度最快的企业之一。
柳工人坚持自主品牌、进行自主产品研发的信心,源于高效运转的技术创新机制。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章二平介绍,柳工拥有中国工程机械制造行业第一家国家级技术中心和第一个博士后工作站,拥有一支500多人的专家和技术人员队伍。
正是依靠这些人才的支撑,柳工每年推出20多个创新产品,并创造出多项第一。以装载机为例,柳工制造出我国第一台轮式装载机、第一台铰接式装载机、第一台井下装载机、第一台高原型特种轮式装载机以及填补国内空白的6吨至10吨大型轮式装载机技术……
从上世纪60年代的技术科到70年代的技术研究所,再到90年代的国家级技术中心;从不断模仿创新、技术引进创新过渡到自主创新,柳工形成了“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的新产品研究开发模式,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2008年,柳工装载机的产销量高居全球第一位,整体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人才工程支撑国际战略
在柳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逐步由事务性职能向战略性职能转变。柳工将企业的人力资源视为最宝贵的资源,通过对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与管理,实现了国际化人才的引进和内部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使之成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推动力。
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晓华说,柳工本着“人岗匹配,人尽其才”的基本原则,建立了双向职业发展通道,形成了“多序列职业发展模式”,鼓励和支持包括高层领导在内的全体员工在管理和专业发展轨道上纵向发展,或选择其他专业领域进行横向发展。
根据公司对技术专家和技能专家的管理办法,拥有顶尖技能的专业或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薪酬待遇、福利甚至远高于一些中高级经理,大大激发了员工提高技能的积极性。
目前,柳工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跳出传统的、被动的人事管理模式,真正地走入了一种以员工能力发展为中心,并通过能力提高来支撑柳工国际化发展的主动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与之相对应,2004年以来,柳工的产品出口量不断实现跨越式增长,出口创汇从2004年的1308万美元跃升至2006年的6732万美元,2008年更是进一步跃升至2.16亿美元。
重点市场推进获得重大突破,南美、伊朗、越南、欧洲、泛俄语区等5个市场的增长率均超过60%。同时,欧洲市场的高速增长标志着柳工产品正在得到发达国家高端用户的认可。
企业文化塑造百年基业
关键技术和科学管理让柳工具备了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要件,而企业文化的形成,最终让柳工形成了塑造百年基业的持久核心竞争力。
上世纪80年代,柳工提炼出了“团结、求实、创新、争先”的柳工精神;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原有柳工精神的基础上,柳工又提炼出了“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卓越的工程机械产品和服务”的企业使命、“成为工程机械行业世界级企业”的愿景以及“客户导向、品质成就未来,以人为本、合作创造价值”的核心价值观,使企业文化不断得到丰富和提升。
柳工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冯立说,《柳工文化大纲》的出台,标志着柳工已经把企业的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融入了国际化的发展战略中。通过文化建设,柳工实现了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把企业文化渗透于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促进了员工对事业追求和发展目标的认同,从而加快了柳工国际化的发展步伐。
2007年12月,柳工荣获由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共同授予的“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奖”,成为广西唯的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2008年11月,柳工成为“改革开放30年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单位”。独特的企业文化,夯实了柳工人产业报国的理念根基,成为柳工打造全球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道路上的催化剂。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