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郑州段开工 7分水口送水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60米宽的渠水,7个分水口,可口的丹江水将每年送给郑州5.17亿立方米(如果按西流湖平时60万立方米的蓄水量计算,这个水量能填满861个西流湖),且水质属优Ⅱ级,这好事最迟会等到2014年。
昨日(28日),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郑州段,在郑州管城区十八里河镇王垌村开工奠基。
作为黄河南规模建设的首开工程,它标志着全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进入新阶段。
【现场】
市民希望早日喝到丹江水
“我宣布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郑州段开工!”昨日上午10时,在郑州市管城区十八里河镇王垌村的施工现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朗声宣布。随后,他还和省长郭庚茂以及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办公室主任张继尧等一起挥锨为工程开工奠基。
当日,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郑州段正式进入建设阶段,“俺这里的老少爷们儿做梦都盼着,能早日喝上高质量的丹江水。”家住王垌村的一位50多岁的村民告诉记者,这个大工程建在家门口,他们打心眼儿里支持,肯定是百益无一害。“意义深远,影响巨大。”省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王树山用八个字来形容郑州段开工建设。他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郑州段是黄河南规模建设的首开工程,是黄河南连线建设的关键一环,它标志着我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进入新阶段、掀起新高潮、迈上新台阶。
【水“利”】
7个分水口往郑州送清泉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越郑州,到底要从谁家门口过,对众多市民来说,恐怕还是个谜。
据王树山介绍,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郑州段,起点位于长葛与新郑交界的新郑市观音寺镇英李村,终点位于穿黄工程隧洞出口,途经新郑、中牟、管城、二七、中原、高新、荥阳等7个县(市、区),全长128.94公里,占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长的1/10,占河南境内总干渠长度的1/5。郑州段工程总占地面积约为5.5万亩,其中永久占地4.3万亩。
在郑州,共有7个分水口向城市送水,具体地点还在规划中。受水区供水目标6个,建成后,郑州段总干渠水面宽约60米,水深7.0米,两岸防护林带宽约4~8米,总占地平均宽约140米。王树山还透露,郑州段工程总投资约为135亿元。建成后,郑州将形成从东南至西南到西北三面环水、绿色屏障沿线而行的壮丽景观,增加水面700万平方米、林带160万平方米。郑州段渠道起点设计流量305立方米/秒,加大流量365立方米/秒,终点设计流量265立方米/秒,加大流量320立方米/秒。此外,沿线共布置各类交叉建筑物179座,仅公路桥就有91座。
到底咋送水呢?这个不复杂,就是在郑州段工程与城市水厂之间建个连接的配套工程,通过它把南水北调水输送到城市水厂,“极大地缓解郑州市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居民饮水质量”。
这样,原来引用的黄河水,不仅能够满足全市完善生态水系的需要,还使一直捉襟见肘的农业灌溉用水得到有效保证。更重要的是,引来这么多丹江水后,能优化郑州市的用水结构,使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环境用水之间的关系趋于良性。
这5.17亿立方米丹江水是这样分配的:郑州市区是“大头”,有3.147亿立方米;郑州航空港0.17亿立方米,中牟县0.274亿立方米,荥阳市0.764亿立方米,新郑市0.665亿立方米,上街区0.15亿立方米。据悉,郑州将实行“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三先三后”的调水原则,供水采取准市场运作模式。以后要是浪费水,是要多掏钱的。
【实惠】
一年拉动GDP增长0.42%
郑州段工程的静态投资为135亿元,按照河南省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对GDP增长79.34%的贡献率,南水北调在郑州段的投资每年可拉动郑州市GDP增长0.42个百分点,工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将通过乘数作用进一步放大。同时,该工程将为建材生产企业、冶金企业、工程机械业以及物流运输等行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每年提供万个“饭碗”
据统计,郑州段工程在建设期,每年将为郑州增加近万个就业机会,而工程完工后,吸纳就业的因素不但没减,反而会不断增加,因为水资源增加了,企业就会扩大生产规模,新兴产业就应运而生,而这些都需要大量招人。还有,由于工程在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吸引了一批专业知识强、懂管理、会经营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这就必然使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成为人才锻炼和成长的摇篮。
干枯水库有水风沙不肆虐
郑州段总干渠一期引水水面平均宽约60米,将在郑州市境内形成700万平方米的水面,加上160万平方米的防护林带,将形成一道纵贯南北的绿色生态屏障,这对郑州空气的净化、预防风沙侵袭,将起到良好作用。
同时,工程通水后将减少地下水资源超采,有利于缓解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和漏斗面积的扩大,能控制和防止地面沉降对环境的危害,因缺水而干枯的水库也会部分重现生机,沿线植被状况会有所修复,这些都会带来一定的生态环境效益。
沿黄文化旅游带将受益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发掘保护工作启动以来,仅郑州段先后就有四个项目获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如2007年新郑唐户遗址、荥阳关帝庙遗址,2008年新郑胡庄墓地、荥阳娘娘寨城址。
郑州段建成后,将与已成规模的东西轴“郑—汴—洛”沿黄文化旅游带,形成新的大十字交叉,使我省的文化产业带在空间组合上更加有序合理,并成为促进郑州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新增长点。
【惊艳】
“长江水穿越黄河”成奇观
长江、黄河本“不相往来”,但长江水在郑州段内,却能亲密接触黄河,那就是有“长江水穿越黄河”之美誉的穿黄工程。
郑州段内的穿黄工程可不一般,它是南水北调的“咽喉工程”。据悉,穿黄工程位于郑州市西30公里处,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穿越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其任务是将中线调水从黄河南岸输送到黄河北岸,向黄河以北地区供水,同时在水量丰沛时可向黄河补水。穿黄工程将在深达黄河河床底部30米左右的沙层中,并开建两条长3.45公里、内径7米的引水隧洞,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是人类历史上技术难度最大的穿越大江大河的工程。
郑州市南水北调工程办公室负责人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使长江水同黄河水在此“交汇”,工程也就成为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的纽带,密切了地区间的联系,通过对南水北调工程的文化内涵深刻挖掘,开发“水文化”产业并集中展示,必将成为黄河边上的新旅游亮点。
【延伸】
全国学习“河南经验”
昨日,省南水北调工程办公室主任王树山透露,我省南水北调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安阳段、穿黄工程等在建工程扎实推进,工程质量和安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包括穿越焦作城区段在内的黄羑段所有标段,将于10月上旬前全部开工,黄河北连线建设即将成为现实。
此外,丹江口库区移民试点安置工作和谐有序,12个移民安置点8月30日前可基本完成移民搬迁;大规模移民实施方案已经省委、省政府研究通过,“四年任务,两年完成”条件成熟,即南水北调河南段的21.1万移民的迁安工作,本来是4年的移民任务,我省缩短至两年内完成。
“全国各地的南水北调工程,都在学习‘河南经验’。”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办公室主任张继尧昨日还表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