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监会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本外币贷款7.72万亿元,同比增幅为32.8%。在贷款高速增长的同时,贷款投向结构总体上体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信贷风险稳中有降。
增幅“西高东低”
中国银监会9日对外披露,上半年银行信贷的投放增幅西高东低,经济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资源分配失衡情况得到改善。
今年上半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本外币贷款7.72万亿元,同比增幅为32.8%。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6月末贷款同比增幅最高的五省份中,西部就有4个,分别为重庆、广西、内蒙古和四川。
不过,尽管上半年东部沿海地区受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但贷款增加量最多的前五个省份仍然是东部沿海地区,包括广东、江苏、浙江、北京和山东。
主要投向基础设施行业
新增中长期贷款主要投向了基础设施行业,与民生密切相关行业的中长期贷款增幅高于平均水平。
统计显示,上半年银行对三大基础设施行业的新增人民币中长期贷款为1.6万亿元,占全部新增人民币中长期贷款的51.6%。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新增8921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新增5249亿元;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新增1807亿元。
统计显示,中小企业贷款增幅高于全部企业贷款平均增幅,比年初增加2.7万亿元,比年初增长24.1%,比全部企业贷款平均增幅高1.5个百分点。
统计还显示,上半年个人消费贷款明显增多。6月末,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4.4万亿元,上半年累计新增个人消费贷款6508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3920亿元。“个人消费贷款明显增多的原因,主要是个人住房贷款增加较多。此外,汽车贷款也出现了较快增长。”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票据融资占比逐月下降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票据融资在银行新增贷款中的占比在逐月下降,6月新增贷款中票据融资仅占1%,票据案件高发态势得到遏制。
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说,针对年初票据融资爆发性增长,银监会加大了对票据融资业务的检查力度,银行业金融机构也根据要求展开自查自纠和风险排查,票据融资高增长态势明显减缓。
据介绍,新增贷款中票据融资的占比,已从1月份的40%逐月下降到6月份的1%。与此同时,票据案件的高发态势也已得到遏制。
在贷款高速增长的同时,上半年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保持了“双降”。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208亿元,比年初下降42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8%,比年初下降0.64个百分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