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河柴重工公司职工陈建国圆满完成中国海军第二批赴亚丁湾护航军舰的设备保障重任,回到洛阳。面对迎接他的公司领导和同事,这位在海上生活了142天的洛阳人激动地说:“咱们制造的柴油机电站不间断运行3450多个小时,保证了军舰以最佳状态执行任务,为护航立下了大功!”
今年3月,中国海军第二批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编队出发在即,作为国内为海军提供动力设备的专业厂之一,河柴重工公司制造的柴油机第一次装备在了执行护航任务的我国最新型导弹护卫舰上。为确保机器安全稳定运行,按上级要求河柴选派一名职工随舰开展设备专项保障工作。经过层层选拔,41岁的总装厂技术骨干、曾参与多项国家重点项目和工厂新产品研制试验任务的陈建国,以河柴动力技术专家的身份登上了远赴索马里的黄山舰。
4个多月看不见陆地,在全封闭的军舰舱室里,一天24小时开着电灯,白天不见太阳,晚上不见月亮。陈建国回忆道:“最可怕的还是风浪。进入大风浪海域后,舰上人员会明显感到胸闷、恶心、头晕、冒虚汗,在舱内行走就像踩在棉花上。”每年4月到9月,随着印度洋进入季风活跃期,亚丁湾海域海浪最高可达六七米,而这一时期的过往船只很多,护航任务的繁重和复杂可想而知。
在与海浪、炎热、潮湿抗争的同时,身负设备保障重任的陈建国还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辛苦。“狭小闷热的机舱噪声巨大,我每天要工作八九个小时。无论海况如何恶劣,我都必须坚守在岗位第一线,认真细致检查设备运行状态。”陈建国说。
海军某部在给河柴重工公司的感谢信中写道:“你们的产品在近5个月的高强度使用过程中,运行稳定可靠,完全胜任执行包括远洋行动在内的各项任务,让新型战舰发挥出了应有的战斗力,为海军现代化建设、为打赢未来海上战争作出了贡献。”
陈建国的出色表现也给洛阳人争了光。在舰艇编队停靠阿曼和出访巴基斯坦期间,部队首长特意安排他担任装备保障组的外出小组组长,称赞陈建国“不仅在设备保障方面充分展现了雄厚技术实力,在外事活动中也表现出了较高的个人修养和组织协调能力。”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