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的高原,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风机,一望无际,可曾想到,昔日令人生厌的狂风,今日成了滚滚的财源;在河西走廊西端,行驶在沙漠戈壁中的高速公路上,不时看到荒漠中矗立的银色风车,可曾想到,昔日令人生畏的百里风区,已变得像沙漠绿洲那样使人向往。
在“三北”的荒漠草原,贫瘠的土地和狂风肆虐的天气,曾使人看不到经济发展的前途,而如今却因风电而改变。高空中随风旋转的风力发电机,生产出源源不断的电流,为我们带来了能源,带来了财富,带来了发展的希望。
风电的发展,经历了长久的磨炼,艰辛的探索,今天风电的初步成就,也让我们体会到新的发展动力,看到了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国风电经历了长期探索和实践
我国是最早利用风能的国家,风车提水、乘帆远航,很早就是普遍使用的技术。建国初期,为解决分散居住农牧民的用电问题,国家大力支持小型风力发电机的研制和推广应用,经过几十年发展,小风电不仅解决了大量偏僻农牧民家庭供电问题,而且逐步进入城市照明等领域,成为现代化电力体系的重要补充能源。目前,全国总计使用的小风力发电机有25万台,总发电容量约3万千瓦。我国企业开发了多种型式的小风力发电机,以及风光互补、风柴油互补等多种发电方式,还有许多企业的产品出口国外,小风力发电机已是国具有一定优势的特色产业。
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的两次石油危机,敲响了能源资源枯竭的警钟。风力发电作为不消耗资源的新发电技术,得到了人们的青睐,风力发电机逐渐由小变大,进入能源发展的行列,历经30年的发展,已成为规模化提供电力的新能源。
1986年,我国在山东荣成安装了2台55千瓦并网风电机组,随后福建平潭4台200千瓦机组并网发电,在新疆达坂城建设了1万千瓦规模的示范风电场,从此启动了我国大型风电发展的历程。但是,在随后的十多年时间内,自主研发技术进展缓慢,主要依靠进口设备建设风电场。外国风电设备价格高,风电项目的造价高,风电价格居高难下。不论是大量采购外国的高价设备,还是让用户负担高价风电,都使我们感到难以承受。曾几何时,外国公司在我国销售风电机组的价格比欧美市场要高出30%以上,我国风电场的平均电价在每千瓦时1元左右,最高的达到1.2元,而同期煤电价格在有些地区还不到0.2元。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怎么能大规模发展风电?
一层层的困难,一次次的教训,使我们认识到,依靠进口外国高价机组,换不来我国风电产业的蓬勃发展。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探索设备国产化推动风电发展的道路,推出了“乘风计划”,实施了“双加工程”,制定了支持设备国产化的专项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对培育萌芽中的我国风电产业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面对技术和政策上的重重障碍,我国风电发展依然步履维艰。在2000年以前,我国企业只能采用引进技术生产600千瓦等级以下的机组,风电的价格无法实现全国分摊,风电市场需求不确定,没有多少企业积极投入风电领域。
在十多年的时间内,我国风电发展十分缓慢,每年新增装机只有几万千瓦到10万千瓦。到2000年底,全国风电装机容量仅34万千瓦。“十五”计划提出,2010年风电达到110万千瓦,现在看来只不过是2个月就可以完成的任务,当时让大多数人都感到难以企及。
我国风电产业的迅猛腾飞
世纪之初,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的最强音,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成为国际社会最大共识。面对自身能源资源的缺乏和环境保护压力的不断加大,发展清洁能源成为我国的战略性选择。风电,我们最寄予厚望的新能源,如何才能在美好的蓝图中走向现实?
通过学习借鉴欧盟风电发展经验,分析总结我国风电发展问题,从政府部门到企业、学者、专家,逐渐达成了推动发展风电的共识:风电发展必须实现规模化,必须有自己的风电制造业。“规模化带动产业化,产业化推动规模化”成为中国发展风电的基本思路。选择的突破口就是引入特许权招标,由政府部门拿出大型风电项目,公开招标选择投资企业,通过招标确定风电价格,政府承诺全额收购风电。
200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次实施特许权招标,一时引起国内外风电产业界的轰动,众多的国内外企业积极参加投标。招标结果令人惊讶,风电价格明显下降,比原来的电价降低了近一半,与沿海地区煤电价格已相差无几,多年困扰风电发展的谜团立刻消散。风电已是我们负担起的新能源,完全可以进入大规模开发阶段。市场竞争选择的就是有实力有竞争力的企业,对众多风电投资企业而言,这是很大冲击。企业认识到,追求高电价、等待政府救济的时代结束了,要想发展,就要在竞争中胜出。从此以后,历次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投标企业趋之若鹜,风电成为群雄逐鹿的新目标。
在以特许权招标推动大型风电项目的同时,国家设定了设备本地化率70%的基本要求,为国产化风电设备的发展提供了市场支撑,短短几年时间内,我国风电设备制造能力迅速提高,金风科技、华锐风电科技、东方汽轮机等风电设备制造龙头企业,借本土市场快速增长之力,迅速腾飞。2007年,国产风电设备市场份额首度过半,2008年再度攀升,达到了75%,国产化设备立稳了脚跟。同时,华锐科技、金风科技跻身世界前十,在国际风电设备制造产业中,有了一席之地。伴随着市场规模扩大和生产能力增强,我国风电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迅速提高,已有多家企业批量生产兆瓦级机组,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取得初步成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的比重快速提高。2009年8月,华锐风电科技自主研制的3兆瓦机组在东海大桥海上安装并网发电,更大容量的机组已进入研制阶段,投入市场已是指日可待。
2005年,国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法》,更加明确了支持风电等新能源发展的政策,风电规模化建设和设备国产化取得重大进展,风电发展进入了快车道。2005年以来,我国风电建设连年翻番增长,2008年累计装机1200万千瓦,跃居世界第四位。其中,内蒙古风电装机达到了376万千瓦,辽宁、吉林、河北的风电均已超过百万千瓦,在赤峰、辉腾西勒、张家口已分别建成了100万千瓦规模的风电场。现在,河北的张家口和承德,内蒙古的乌兰察布、达茂旗、乌拉特中期、通辽市,吉林的白城市、甘肃的酒泉、江苏沿海等地区,正在建设若干个百万千瓦级的大型风电基地,特别是2009年8月,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工程516万千瓦全面开工,标志着我国风电进入了大规模开发阶段。
风电成为经济发展的新星
风能资源大部分处于自然环境差、经济落后的边远地区,风电场在生产清洁电力的同时,将许多不毛之地变成了新的财富源泉。与此同时,快速增长的风电市场,为新型制造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众多经济开发区形成了风电设备制造基地,风电设备制造已成为新型工业化的典范。
一种新资源的开发,致富了一方人民。赤峰市从大规模开发风电中获益甚多,100万千瓦的风电,年增加产值12亿元,增加税收1亿元,在克什克腾旗,风电已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酒泉千万千瓦基地一期工程开工,516万千瓦的直接投资是500亿元,超过了酒泉市数十年累计投资的总和,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之际,该项目成为甘肃省经济发展最大的推动力。河北的张家口市,作为国家最早规划的百万千瓦基地,成片的风电场成为经济发展的新源泉,使长期增长乏力的老城市,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一种新技术的应用,催生了一群大企业。从新疆开始起步的金风科技公司,10年前年销售额只有几千万元,现在年销售额已达到近百亿元,成为上市公司中的耀眼新星。华锐风电科技公司,从传统的起重机械制造脱胎而出,2003年以来,生产能力迅速扩大,成为年产量最大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并跻身世界风电设备企业的第8名。在四川大地震的废墟上,东方汽轮机公司依靠风电设备制造快速崛起,为灾后重建做出了重要贡献。保定的惠腾风电设备公司,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发展了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快速成长为知名的叶片制造企业。南京高速齿轮箱公司、重庆齿轮箱公司、永济电机厂、兰州电机厂,为风电配套的零部件制造已成为主业,传统工业企业通过风电设备制造,找到了新型工业化的有效途径。
一种新产品的制造,造就了一批经济新区。保定高新开发区,汇集了联合动力、天威风电、惠腾、惠德等风电机组和零部件制造企业,加上太阳能光伏电池制造,成为新能源电力设备的制造基地。江苏省在产业转型中抓住风电大发展的机遇,发挥产业配套体系全、地理位置好的优势,迅速建立了若干个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基地,为工业发展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张家口、承德、呼和浩特、酒泉等城市,在大型风电基地建设的市场带动下,吸引国内大型风电设备企业投资设厂,以风电设备制造为核心的产业园拔地而起,为边远地区的工业发展带来了活力。
风电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只有很小一部分,但它快速的市场增长和对技术装备的需求,为众多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为许多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动力。风电发展不仅对能源有较大的贡献,对促进经济转型和地区协调发展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继续创造更加
美好的未来
现在,我国风电的发展才刚刚开始,正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如果智能电网等先进技术得到应用,解决大规模风电并网将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2010年之后,预计每年将新增风电1000万千瓦,按照绿色和平组织等机构对我国风电发展前景的预测,到2020年,风电累计装机将达到1.5亿千瓦左右。在内蒙古、河北、吉林、甘肃、新疆、江苏等风能富集地区,风电开发均将达到千万千瓦级的规模,在从南到北的海面上,将建成一座座海上风电场。
1.5亿千瓦的风电建设,将带动1.5万亿元的投资,每年产生3000多亿千瓦时清洁电力,将节约能源1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亿多吨。中国风电建成1.5亿千瓦,不仅在节约能源方面将做出重大贡献,而且在减排温室气体上,也将在全世界树立起一座丰碑。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