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政煤企重组国有化煤老板不答应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温州煤老板投资3亿开工3个月被迫关停 山西新政到底利了谁
山西是我国煤炭供应基地,今年5月,令山西媒企做梦也没想到的是,他们将面临一次行业革命。小媒企被淘汰,中大型有企业被收归国有。一时间,“煤老板”推出了历史舞台。但是,以温州“煤老板”为代表的一批私有煤企拥有者却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这样的结局,他们经过多年的奋斗,投资了上亿元的巨款,把小煤矿变为符合条件的中大型煤矿,眼看就要开采挣钱了,政策一变要把自己的“孩子”送人,他们怎么也想不通。
事情的起因是今年5月山西省出台的《山西省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根据政策要求,兼并重组之后,山西省所有登记在册的中小煤矿,都将被收归国有或国有企业控股。
这一政策,震动了浙江。浙商在山西投资煤矿企业已超过450家,投资总额在500亿元以上,其中大多为温州资本。煤矿调整重组后,很多在山西投资的温州煤老板将血本无归,昨日“黑金”,今成“烫手山芋”。
昔日井巷工成亿万富翁
10月10日,山西南部的小城晋城天空满是阴霾。
10余位来自温州苍南的煤老板们聚集在当地的兰花宾馆,他们正准备接待一批苍南老家的政府官员,但话题一下子转到山西煤炭产业重组上去了。
面对记者的采访,被公认“做得比较大”的“煤老板”严将权(化名)不停地抽着中华烟,显得很疲惫。
严将权6年来投资3个多亿,与政府进行一场“逐富”赛跑游戏,可这次他输了,像他这样的温商,还有很多。
25年前,他只有17岁,1.6米的个头,从苍南农村到山西的煤矿,成了一名井巷工人。
后来,煤炭业不景气,投资人付不出工程款,严将权“被迫”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个煤矿,之后的几年里,煤炭业市场开始复苏,严将权手中的煤矿身价迅速上涨,令他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2000年初,严将权成了“亿万富翁”。
2003年,他在晋城的东山花了五六百万元买下一个几万吨的小矿,准备继续在煤矿中赚取大额利润。
矿还没采,政策就变了
2004年,山西煤炭产权改革,将年产3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彻底淘汰,试图通过资源整合遏制频发的矿难。
严将权决定趁势而上,以期迅速在市场中确立地位:“继续大量投入,引进设备,让我的矿达到政府设定的标准。”他自信手中有相对雄厚的资本,能在竞争中占得优势。
他花了大笔的钱,办全各项手续,成功将自己煤矿的产能从原先的4万吨提升到9万吨。
2006年,山西省政府出台《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办法》,淘汰关闭核定生产能力9万吨/年以下的煤矿,并第一次对煤矿进行强制整合,整合的主体是规模达到30万吨以上的煤矿。
和上次不同的是,此次山西开始煤矿的产权改革,规定只要交一笔“资源费”,即“采矿权价款”(各地价格不一),矿井的储量和生产达到一定要求,个人就可合法拥有(在此之前,采煤只需向国家缴纳每吨几毛钱的费用,地下的煤田便可随意开采)。
“比如你想开采一个总量1000万吨的煤矿,那么你要交每吨7元(各地价格不一)的‘资源费’,也就是7000万元,一次付清。”严将权说。
“资源费”再次将一些缺乏资金实力的人拦在了采矿门槛外,严将权又趁势花了几千万,在附近买了一个矿。
他告诉自己,只要这些矿一开始生产,一两年内就可以回本。他在交了上亿的“资源费”后,再次不厌其烦地为他的矿提升产能、“跑手续”。
“手续”一跑就是两年,他都记不清花了多少钱。
“矿上经常有人来检查,普通工作人员5000元,干部上万,这些钱都得给。”严将权的司机见证了这一切。
温州煤老板黯然回乡
2009年,严将权按照30万吨矿井的建设要求,上了机械化设备,还盖了会议室、食堂、澡堂、矿工活动室等。
“2003年买的矿,几年下来我总共投入了两亿多,2006年买的矿我投了一亿多。”严将权说,他终于等来了开工。
可是总共开工3个月,开采了一个月煤,政策又变了。
今年5月,山西省出台《山西省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到2011年,山西全省煤炭矿井总数由2598座减少到1000座,到2015年减到800座,原则上企业规模不得低于300万吨,单井生产规模不低于90万吨,保留矿井要全部实现以综采为主的机械化开采。
更为重要的是,所有小煤矿都要关闭,所有煤矿都要挂靠国有企业。
“这几年我一直在投入,一直没有产出,一下子让我转让煤矿,我接受不了。”严将权说,“我投的3亿多怎么办?”
在山西长治有4个煤矿的王积旅也于近日回到苍南老家,因为他4个煤矿总计300万吨,有一个被关停,另外3个被整合。
“(3个煤矿)我占49%的股份。”王积旅告诉记者,现在几个煤矿都停着,他呆在山西也没什么事情,就回了老家了。
●新闻助读
山西不要带血GDP
山西省于今年5月出台的《山西省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意味着最新最彻底的煤炭业重组,这一现象被称为该省煤炭历史上最大的“经济事变”。
近年频发的“矿难”对山西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山西煤矿业带来的发展甚至被称作是“带血的GDP”。
山西小型煤矿数量长期保持在五六千座以上,目前年产30万吨及以下的煤矿仍占矿井总数的80%以上,综合机械化采煤的仅占煤矿总数的12%。
小型煤矿因生产方式落后、管理水平低下、不安全、不符合产业政策甚至违规开采等问题,近年来成为社会各界口诛笔伐的对象。据不完全统计,大约90%的煤矿事故都发生在地方小煤矿。
山西省一位领导曾总结了小煤窑的四宗罪: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草菅人命、腐蚀干部。
如今,山西省所有登记在册的中小煤矿都将被兼并。
兼并重组之后,山西煤炭产业结构将发生历史性变化,企业主体从此前的2200家缩减为130家,煤矿在原有2600多座的基础上压减60%多,只保留1000座矿,国有或国有控股煤矿由过去产量占全省煤炭总量一半左右、矿井数量只占小部分,转而成为绝对主导地位。
兼并重组整合后的煤炭企业规模原则上不低于年产300万吨,单井产能不低于90万吨;煤炭生产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煤矿高管逐步实现职业化和专业化,全员培训后上岗。
“煤老板”这个被无数人诟病、也被无数人羡慕的暴富群体,或将不复存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