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地震过去一年多后,人们依然记得在灾难发生后医院里等待输血的人群。彼时的灾区也就像一个重伤员一样,急需输血。
一年多以后,各项外界援助逐渐落实,人们更为关心的是,处于康复阶段的灾区是否能恢复造血能力。关注的焦点,则是各类重要产业的恢复情况。
“技术更新、产业升级力度前所未有”
对象:李思清德阳市副市长
记者:地震中,德阳工业损失占四川工业损失总额的40%,四川的工业恢复要看德阳,现在看来,德阳产业恢复情况如何?
李思清:就德阳而言,第一产业德阳已连续两年丰收,现在正朝着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第二产业今年也进入投资力度最大的一年,朝着优化结构,升级换代的方向发展。
以工业为例,在新能源、新设备这方面,德阳企业大型化趋势很明显,现在基本都生产百万级和百万以上级的发电设备,且发展方向集中在风电、核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等清洁能源方面。随着二重、东电、东汽几十亿的技改投入,他们的生产水平大幅度提升,部分领域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德阳另一工业支柱是磷化工,目前已关停一部分采矿企业,规范采矿行为,剩余的部分厂家则通过技改、引进新项目等进行产业的升级,由原来主要买1000元1吨的工业级磷化工产品提升为买1万元1吨的电子级磷化工产品。这些都是震前难以做到的,技术更新、产业升级力度前所未有。
现在很多人关注灾区造血功能的恢复。我认为,输血和造血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是简单的恢复,回到原来的状态,而后者是比原来做得更大更强。
“我省恢复重建已经进入造血期”
对象:郭晓鸣省社科院副院长
记者:人们经常用“输血”和“造血”来衡量灾后重建的不同成效,这两种成效有没有什么具体衡量指标呢?
郭晓鸣:这两个词都是形象的比喻,最早用于扶贫工作中,目前并没有具体的指标来衡量,但是二者还是有区分的。“输血”是指向受援地提供资金、物资等行为,如果这种援助行动减弱或者中断,对受援地有严重影响的行为。“造血”则指对受援地生产能力、发展能力的支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创建组织制度等方面,即使这种支持减弱或中断,也不会影响受援地生存。
目前,我省的灾后恢复重建已经进入造血期。在这个过程中,最难的是找到适合当地发展的新产业支柱以及制定相关的组织制度。比如都江堰现在大力种植猕猴桃,那是因为援建方上海能够提供这样一个市场,双方能找到一个适合彼此的产业。其次就是产业重建的制度创新,围绕新的支柱产业或原产业的升级,制度上的创新也必须得跟上。这些问题,相对于资金问题更值得让人注意。
还要申明的是,产业重建中应注意目标指向性,即,为了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应该避免出现“挤出效应”。所谓“挤出效应”是当地的老百姓却被排除在外去享受产业重建等带来的成果。产业重建中,如何保证当地老百姓的权益应当得到重视。
“输入人才就是在造血”
对象:侯水平省社科院院长
记者:灾区产业重建过程中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侯水平:现在的很多行为其实都兼具输血和造血的功能。产业结构的恢复和培育,调整和提升,这些都起到了造血的功能。一些新的因地震而产生的新景点、新旅游项目都展示了灾区的造血能力。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地震后一些通过下派等方式过来支援灾区的干部、技术人员等其实都算是造血的一方面。这些人所带来的东西推动着灾区的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发展。
“中小企业值得关注”
对象:刘世庆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
记者:产业重建过程中,您最关注什么?
刘世庆:地震后,一些地区或行业受到较大影响,比如德阳的磷化工产业就是受到地震、国家宏观调控、世界市场等多方面的影响。现在产业恢复,尤其应当注意中小企业的发展,这些企业本身抗风险能力较弱,在银行信贷等方面都存在多个障碍。但长期来说,必须培育好一批中小型企业,才能保证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也就是常说的,不仅需要几棵参天大树,也需要一片森林。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