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西安市召开的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第十九次会员代表大会及2009年年会上了解到,为了避免无序竞争,湖北工业气体行业协会和苏州市工业气体行业协会率先吹响“集结号”,这标志着中国工业气体行业整合、重组从此拉开序幕。
湖北企业重组走在前列
为了使中国气体行业朝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湖北省气体行业在企业间联合重组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据湖北工业气体协会理事长鲁群苟介绍,2005年,湖北气协在十堰市发起了行业整合行动,这项工作先后得到宜昌蓝天气体有限公司、宜昌得心实用气体有限公司、潜江市江汉气体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了湖北省安监局的支持,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逐步在湖北省西南地区开展市场整合工作。现在湖北省宜昌、十堰、恩施、荆门、襄樊、荆州、潜江、仙桃等地的大部分企业均已完成整合,今年武汉市也有企业参与了这一行动,此举在行业内引起强烈反响。
鲁群苟说:“数字最能说明问题。从下面这组数据中不难看出湖北省气体行业整合的基本情况”。
宜昌市通过收购、承包经营或买断等形式进行整合,由原来的十几家生产、充装企业,形成主要由宜昌蓝天气体有限公司、宜昌得心实用气体有限公司两家企业来生产、销售,关停溶解乙炔装置3套,充装装置3套。除此之外,宜昌市只有中国长江航运集团宜昌船厂的溶解乙炔和宜昌船舶柴油机有限公司的氧气还在自产自用。
十堰市参加重组企业6家,关停溶解乙炔装置4套,充装装置3套;荆门市参加重组企业8家,关停了溶解乙炔装置两套,充装装置1套;恩施市参加重组企业4家,关停了两家溶解乙炔和1家充装站。
荆州市参加重组企业7家,关停了溶解乙炔装置3套,充装装置两套;现正在对1套空分装置进行技术改造;襄樊市有4家企业参与整合,关停1家空分装置,由于该地区企业数量多,部分企业证照不齐,整合效果不明显;仙桃市参加重组企业5家,关停了1家乙炔装置和两家充装站,淘汰不合格气瓶4000只左右。
苏州气体行业重组增效
苏州市工业气体协会秘书长徐绥趚介绍说,为了促进行业发展,在2005年,他们先尝试着把吴江市金家坝镇3家做分装的公司(其中1家有1套每小时产气150立方米的小空分)进行了重组。到了2006年合并后,3家公司的经济效益比合并前平均增长了10%。
正是因为有了这次重组的成功经验,徐绥趚决定对苏州市的另外3家企业也进行重组。具体做法是,每家的固定资产和销售市场份额通过有关部门进行评估,确定第一、二、三股东。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固定资产评估,本来可以做第二股东的1家公司,由于其原来的市场份额较小,经综合评估确认后,只能作为第三股东。
这种评估方法,参与重组的企业都认为公平合理,并选择1家原来占地面积较大的企业作为新公司的注册地。其余两家企业撤销工商执照、充装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证件,设备、土地等进行拍卖、转让。新公司最终于2007年5月成立。
重组后的新公司,在人员配备上做到公平、公正。第一股东担任总经理,第二、第三人股东为副总经理。对原有的技术部、行政人员、工人进行重新分配。合并后,对客户、经销商的管理能力也加强了,再也不会出现像以前那样,让经销商牵着鼻子走的现象了。据统计,到2007年底,新公司的经济效益比2006年增长了11.5%。
在上述两起成功重组的基础上,最近,苏州常熟原有6家企业也达成了重组协议,他们合并后,将原来的小空分全部拆除,并新上了1套3000等级的空分装置,扩大了生产规模。
目前,该项目正在建设中。
行业重组形成合力
鲁群苟说:“通过大规模的市场整合,不但形成了合力,而且还使湖北气体行业真正朝着安全、规范的方向发展。”
他指出,整合的好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不少证照不全、安全隐患严重、重复建设的生产、充装企业被关停,大量的不合格气瓶停用或报废,使得这些地区工业气体行业的安全状况明显好转。
二是经整合后,集中了优质资源(人员、设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设备、管理)大大提高,生产设备开工足,劳动力成本相对下降,产品实现统一派送,避免了重复运输,生产、运输成本大幅下降。
三是避免了恶性竞争,产品价格回归理性,企业效益好转,可以确保安全投入,职工的各项保险金也能按国家的规定购买,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企业的经济效益相对整合前并没有下降。
四是同行之间的合作加强,可以有效防止“老赖”欠货款、压价格、压气瓶,降低了企业的经济负担。
五是实行自由整合公司化管理,有问题集中协商解决,所有参与整合的企业的效益都能得到保证,企业按公司法进行运作,按股份定期“分红”,部分关停又不想参与管理的企业可以“坐享其成”,真正实现了行业和谐。
六是整合后比较理想的结果是成立股份制公司,大家成为利益共同体,这样就有能力进行技术改造和革新,在增加安全保障的同时又降低了生产成本,也增强了市场的竞争能力。
徐绥趚认为,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后的好处可以归纳为七点:一是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保障了安全生产;二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节省了土地资源;三是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大大节约能源,真正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标;四是充分整合资源后,有利于加大资金投入;五是重组后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力;六是稳定市场和价格,可以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七是做大做强后也可以与外资公司进行抗衡。
前路漫漫任重道远
“尽管通过重组后,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了,但这并不等于湖北的气体行业已经是艳阳高照,前途似锦。与此恰恰相反,我认为湖北省气体行业的发展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站在行业发展的高度来看,我们还有很多更艰难的工作要做,任务还很艰巨。”鲁群苟说。
他指出,由于湖北省对气体行业没有政策支持,也没有行业准入标准,各地不少证照不全的小企业不愿参与整合或者漫天要价,给整合增加了难度。对于已经参加整合的企业而言,他们也担心一旦整合取得效益后,又会有一批新建的不规范的小企业出现,使得整合成果功亏一篑。再加上湖北省最大的用气基地是武汉,现在仍然处于“诸侯割据、市场纷争”的无序状态,要想突破难度很大。
由于湖北液体产品资源相对丰富及历史等原因,全省企业数量太多:溶解乙炔最多时有70多家,充装企业超过200家,整体规模偏小,人员专业水平低,有不少充装站采用的是“作坊式”生产方式、“家庭式”的管理模式,管理机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仍然停留在养家糊口阶段,根本没有把安全管理落到实处,更不用说推动行业进步和发展了。即便如此,不少企业还都朝着小而全的方向发展,少数人把“做气”变成了“赌气”,用一句很形象的话来说就是“万事不求人、人人想做老大”。这也给行业整合带来很大的困难。
纵观国内气体行业发展动向,国际气体大公司都纷纷在各地抢占优质客户,国际四大气体公司在国内的投资及产值年年递增,这在经济发达地区尤为明显,湖北省也不例外。法液空在光谷投资近1亿元的现场供气项目去年已经投产,明年二期工程也将开工。
据了解,美国空气产品公司正紧锣密鼓地在湖北寻找突破口,一旦他们成功进驻,湖北省气体行业的高端客户很可能成为外企的盘中餐。如果在过两三年,民族气体产业还得不到健康发展,将导致中国的气体企业走向自生自灭之路。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