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气东输二线长江隧道工程盾构侧记 九江盾构工地全景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11月下旬,潜入长江江底达17个月之久的盾构机被吊装到地面,长江隧道工程告捷,西气东输二线长江盾构隧道顺利贯通。
这不但是管道局设计公司设计的第一次盾构,也是中国石油自主设计的“第一盾”,标志着中国石油已掌握盾构工程的设计技术。
填补盾构设计空白
西二线东段干线在湖北武穴市与江西九江市之间穿越长江,是西二线最大的控制性工程之一。经各方专家、设计人员共同论证,决定采用目前大型江河穿越普遍采用的盾构隧道穿越方案。
在长输管道工程设计方面一直处于领军地位的设计公司,在盾构穿越设计方面还是空白。以前的盾构设计基本是委托具有设计能力和盾构经验的专业设计公司设计,而这次由设计公司独立承担任务。
从2006年西二线东段长江盾构项目确定后,设计公司成立了长江盾构设计项目组。长江盾构穿越设计负责人詹胜文带领主要设计人员何伟、韩桂武等多次深入现场踏勘,分析地质结构。经过多次比选、优化、协调,直到2008年3月,盾构穿越位置才确定下来。
长江盾构工程主要由南岸始发井、北岸接收井和盾构隧道三部分组成。盾构隧道穿越水平长度2588米,盾构始发井深40米,采用沉井、钻爆施工工艺,接收井深12米,采用沉井法施工工艺。
在编写方案、设计图纸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不辞辛劳,全心身投入到长江盾构设计工作中。他们中有的抛开家里的大事小事,有的病倒了吃点药、输完液又回到设计岗位上。在两年多时间里,他们放弃了几乎所有节假日,为的是让“设计公司第一盾”早日诞生。
设计方案艰难付梓
对于设计公司的设计人员来说,这项艰巨任务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
说起长江盾构工程的设计过程,长江盾构穿越设计负责人詹胜文感慨万千。他说,为了走好盾构设计的第一步,设计人员做了大量的调研和准备工作。设计初期,他们没有成型的设计软件,不具备三维设计平台,甚至连设计资料都没有。设计人员就多方寻找技术参数,咨询专家,请教具有铁路、煤炭、城市地铁盾构设计能力和资质单位的设计人员,学习各种相关知识。设计人员克服了缺乏技术、经验不足、时间紧、人员少等困难,加班加点,协同作战,很快就掌握了盾构工程设计的核心参数,开发编制出了设计软件。
细节决定成败,设计工作的每一步都必须做到可靠、安全和谨慎。为了确保与盾构施工衔接到位,设计人员多次进行现场踏勘,不断优化设计方案。每变更一次设计,设计人员就要重新计算一次,论证一次。在多次论证研讨和实地校勘中,设计人员将接收井往外延长了40米,井深由原来的15米改为12米,出口变浅了,更有利于盾构机出洞。几经波折,初步设计A版图纸艰难付梓。
图纸出来后,詹胜文带领设计人员去了现场。B版图纸出来了,他们又去了现场,一直到0版、1版图。经过反复修订,初步设计招标版、投标文件等相继编制完成。在施工图设计中,设计人员相继完成了长江盾构总体布置、南岸竖井设计、北岸竖井设计、环片设计等6个分册的A版、B版、0版编制工作,设计各种结构图纸上百张,各类说明书、计算书等200多页,按期发放给施工单位,保证了长江盾构工程的顺利开工。
自主设计“破茧”而出
施工中,盾构工程难以预测,存在很多不可知因素和风险。所以,派驻技术全面、责任心强的设计代表,强化现场技术服务,配合协调施工尤为重要。
从九江盾构项目部成立伊始,设计公司就注重做好工程近距离技术保障,选派技术骨干刘任常驻九江盾构现场,及时解决技术问题,处理突发事件,协调施工图、技术指导等工作,落实施工技术方案。
项目部设计人员、现场技术代表在开工前就掌握施工图纸,将施工方案下发给施工单位,对盾构技术进行书面交底,强化沟通协调,汇总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盾构工程施工特点,跟踪施工全过程,在盾构进尺、泥浆配比、环片撑护等技术难点、重点上进行现场指导,确保施工质量受控。
在技术跟踪管理和服务中,设计公司现场技术人员坚持参加项目部组织的生产施工例会和计划分析会,及时说明施工作业要求,协调解决制约工程进度的技术问题,并将工程每一节点进展图片、有关文件以及会议纪要记录归档,为后续工程留存完整资料。
11月下旬,当盾构机在井下拆除后被吊上地面“破茧”而出时,大家像欢迎功臣一样为它鼓掌喝彩。在施工现场,看着厚厚的施工图纸,设计师们露出笑容,因为那每一张图纸都承载着设计公司的责任和使命,每一张图都凝聚着设计人员的心血和汗水。
继九江长江盾构设计后,设计公司穿跨越室又先后设计了钱塘江盾构、松花江盾构穿越。设计公司以九江盾构为契机,在盾构设计上上了一个新台阶,并形成了一整套盾构工程设计技术,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能力。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