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盘震荡加剧,股民亏钱效应强化,有观点认为,大盘股IPO加速或是推手。而新股发行的频度在加快,不断高企的发行价格考验着投资者的决策眼光。14日招商证券的盘中破发,已经开始带来警示。
12月14日中午1时,北京首都机场候机大厅。
中国重工高管团队搭乘当天下午的航班直飞上海。等待近三年之久,这家中国船舶(行情股吧)业龙头企业将于12月16日上午9点半正式在上海交易所敲响挂牌上市之锣。
早在12月7日,当中国重工的发行价格在众多机构抛出4.5—5.5元每股的建议询价区间后,最终却高高定格在7.38元/股时,市场一片哗然。
“实际上我们的最终定价已经考虑到了让利于投资者,最初确定的定价比现在公布的发行价格更高。”中国重工董秘郭同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对于中国重工而言,以7.38元/股的申购价计算,其最终的募资额度将达到147.23亿,然而,中国重工之前披露的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显示,中国重工此次募投项目资金计划投向船用动力及部件业务生产能力建设等三个项目,所需资金约64.35亿元,这也就意味着中国重工的超募资金将达82.88亿,超募幅度为129%。
而实际上,此次中国重工上市的资产仅仅占其集团资产的很小比重,集团内大量的优质资产将如何安排,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
那么中国重工如何成为起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的资本运作平台,并承担起集团资产整体上市的重任?如此巨额的超募资金将用于何处?7.38元/股的发行价格是否有过高之嫌?
14日中午,中国重工总经理孙波在航班即将起飞前夕,就上述疑问接受了记者采访。
超募资金安排
记者:作为军工类央企而言,中国重工的资金需求意愿或许并没有其他上市公司那么强烈,那么作为中国重工来说,上市的目的是什么?
孙波:上市的目的和其他公司的上市目的并无二致,主要还是借助社会资金把公司做大做强,提高公司的市场化程度,也同时与投资者一起分享公司不断壮大带来的投资成果。
记者:您谈到中国重工上市是要与投资者一起分享投资成果,但此次IPO的发行价格高达7.38元/股,远远超出了大部分研究机构给出的询价报告中的最高价格,该价格相对于2009年每股收益也高达33倍左右。如此看来,似乎留给这些认购公司股票的投资者的盈利空间并不大,您对此作何解释?
孙波:外界可能不是很清楚,我们在路演的时候,各大投资机构给我们报价都远远超过了这个价格,最高报价的更是达到了14元/股,而大部分的报价达到了8元/股,此次为我们上市担任承销商的中金公司在对我们集团的各大公司进行了严格而审慎的调研后,为我们制定的较为保守的价格上限为7.58元/股,在我们集团内部最终本着更为稳重的态度,决定在7.58元/股的基础上,再次每股下调0.2元,最终把发行价格定在了7.38元/股,实际上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向投资者让利近4亿元。
记者:中国重工之前的招股说明书披露,此次融资投向的三个项目共需约64.35亿,但最终的发行结果融资规模近150亿,按有关规定,超募数额过大需要6个月内向有关部门报备该部分超募资金的用途计划,这超募的80余亿,将怎样安排?
孙波:招股说明书是我们在2008年初就已经制定完成的,当时由于市场环境的影响,有关部门对于公司的融资数量的要求特别严格,超过百亿的大盘股发行,有关部门都很谨慎。其次,在2007年制定该招股说明书时,我国整个船舶行业的发展规模也并没有现在这么大,故按照当时有关部门的规定综合行业和公司的需求特点,我们制定出来三大业务22项目共需64.5亿募集资金的融资计划,当时我们预计最终的融资规模80亿左右,在投向规定项目后,剩余的15亿将用来补充流动资金。虽然招股说明中规定的发行的股票上限为19.95亿股,但我们原本计划发行数为10亿股左右。
说到此次最终募集到近150亿元,实际上都在我们预料之中,我们甚至觉得应该募集到更多。
我们目前招股说明书中此次中国重工IPO募集资金拟主要用于三方面,包括船用动力及部件业务、船用辅机业务、运输设备及其他,这些项目一共投入资金在112亿元左右。前期投资的几十亿元我们已经通过银行信贷等方式先期投入,那么我们可能将把超募资金一部分用来归还该项目上的贷款。对于市场紧缺的一部分船舶装备和新能源装备,公司本着提高投入产出比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原则,可能还要新投入一些技术改造项目。
此外,超募资金还有一个部分可能还将用于解决公司的同业竞争问题,这一块是招股计划书中已经提及到的,当然,所有这些项目还要严格履行公司的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批程序。
如此算起来,虽然我们此次募集到了近150亿元,但与这几大块业务所需要的资金相比,实际上还是有点捉襟见肘的。
当然超募的资金问题的最终的具体用途,因为目前发行刚刚结束,我们还在研究过程中,之后我们会按有关规定公告,以相关公告为准。
军工业务分拆已有计划
记者:中国重工作为一家大型央企,上市的步伐实际上走得并不能说超前,从最初的改制到最终实现整体上市,中国重工经历了哪些准备?而之前在你们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内部问题主要是什么?
孙波:中国重工从2007年3月份开始准备上市,同年12月31日获得有关部门的关于公司改制方案的批复,2008年3月中旬股份公司正式成立,这期间可以说一直都走得较为顺畅。而公司在上市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在于对于公司有关军工资产的处理问题上,作为国内第一家拥有军工资产上市的企业而言,其上市开创了资本市场的一个先例,此次IPO我们涉及到9家军工企业和15家科研机构的改制,而有关部门对于该部分拟上市的军工资产的批复和安排,给我们出了一个较为棘手的难题,而好在该部分工作最终都得以顺利完成。
记者:据了解,此次上市的资产实际上占集团整体资产比重并不大,那么集团还有哪些优质的资产还未注入上市公司?是否有后续注入优质资产的安排?
孙波:此次上市的资产的净资产和利润上看,分别仅占集团整体比重的1/9和1/5左右,而集团存续资产还包括主营资产修造船业务、海洋工程等等,而这些资产都是最终要纳入到整个上市公司中的,因为中国重工的定位是中国重工集团的资本运作平台。在中国重工挂牌上市后,我们就将加快启动这部分资产的上市计划。
集团的核心未上市资产主要是修造船业务,这部分业务之所以没有在第一时间纳入上市公司中,主要是因为这块资产涉及到较多的核心军工业务。而按有关规定,这部分核心军工业务是暂时不能上市的,那么就必须对此块资产进行军民业务的分拆。到目前为止,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批准了我们的分拆计划,下一步,在中国重工成功挂牌后,我们将紧接着着手这部分资产的分拆工作,分拆完成并经过一系列政府有关部门审批后,就将择机注入上市公司。
记者:说到修造船业务,早在2009年7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点名三个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其中船舶行业首当其冲,船舶行业景气度也备受质疑,那么公司如何来把控这些来自行业的风险?
孙波:有海洋的地方就有贸易,有贸易就需要船,所以目前的行业过剩只是暂时的,随着全球经济的回暖,我们预期整个行业过剩问题在近两三年内就会有所缓解,并达到一个理性的水平。
此外,目前全球修造船业的重心已经从日本向中国转移。目前,日本在行业中的市场份额由之前的40%已经下降到了30%左右。2009年1-9月新增订单中,中国市场占据了全球市场新增份额的58%,而国内船舶行业的订单主要去向的渠道有三条,一条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另一条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此外就是一个地方造船厂。而实际上,当行业景气度发生变化时,受冲击最大的是地方造船小厂,而优质的订单都集中流向了有实力的企业,集中在了我们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和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整个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内今年造修船累计订单或将近400亿元。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