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化解金融危机创造机会靠四大法宝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0-01-04 15:23   来源:南方日报

●区域一体化 ●粤港澳合作 ●大项目布局 ●“双转移”战略 这一年,珠三角地区“一体化”破局。珠三角“聚变”,要从过去的单打冠军到当团体冠军,引领广东雁阵站稳潮头,居民首先从一体化中受益。

●区域一体化

●粤港澳合作

●大项目布局

●“双转移”战略

这一年,珠三角地区“一体化”破局。珠三角“聚变”,要从过去的单打冠军到当团体冠军,引领广东雁阵站稳潮头,居民首先从一体化中受益。

广东“大项目”加速布局,在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层面,几乎都有大项目的庞然身影。

粤与港澳合作上演“升级版”。港珠澳大桥开工、横琴开发实质性启动,粤港澳积极探索新型合作模式。

全省共下一盘棋,“双转移”战略落地,各地竞相建设工业园吸引“凤凰”来栖,成为了助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加速器。

一体化:从小珠三角到大珠三角

2009年,珠三角地区“一体化”破局,珠三角“聚变”,要从过去的单打冠军到当团体冠军,引领广东雁阵站稳潮头。

三大都市圈率先“一体化”

2009年,地市政府间打破行政藩篱。“人人都觉得从长远来说同城化好,但是一涉及到自身的利益,个个又都不愿意舍弃。”面对“一体化”中旧有利益格局,广东创造性提出构建三个经济圈的新路径,一体化由小及大,先凝结“三极”力量,再聚合珠三角。

广佛肇经济圈令人瞩目,一体化冲动早已成为市场和民间共识,因此广佛同城化率先“破茧而出”,携领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广佛两市已经共享就业失业信息;统一边界地区固话资费;打通多条“断头路”。

深莞惠以交通基础设施为先导的“一体化”进程加快。在建的惠常高速贯通后,从东莞到惠州市区只需半小时车程,较以前至少可节省1小时。东莞至深圳段城际轨道交通已动工,预计将在2011年年底通车;东莞至惠州段城际轨道也在去年4月28日破土动工,届时三城将有望打造半小时生活圈,为同城交通“提速”。

激活珠西东西两翼齐飞

珠中江三市作为珠西地区的内核,借助2009年产业构建以及横琴开发点睛和港珠澳大桥快速通道,内应外联的一体化聚变效应将激活珠江西岸,试图带动东西两翼齐飞,引领广东雁阵站稳潮头。

虽然《规划纲要》已经赋予珠海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地位,但是“大哥”的实力暂不能形成西岸中心极,不过港珠澳大桥、横琴岛、广珠铁路、航空产业园、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等重大项目纷纷上马,珠西核心呼之欲出。彷徨多年的珠海人,仿佛找回了初创特区时的激情。有专家称,在经历了二三十年的“东岸时代”后,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包括珠海、江门、中山、佛山将和香港、澳门一起迎来重大历史机遇,珠三角“西岸时代”也将正式开启。

有关专家分析,“珠中江”2008年GDP总量为3680亿元,各地落差也不大,三地彼此之间一体化都不会给对方带来“包袱”。以珠中江经济圈为核心的珠江口西岸产业发展正在迎来一个全新的大跨越时期。

广东省社科院院长梁桂全研究员此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建议,要特别重视推进粤港澳更紧密的合作。珠三角已经从沉湎于过去的辉煌成就的心态中彻底解放出来,并告别过去的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一体化在聚合之后的裂变,将奠定珠三角未来地位。不过,省委党校副校长陈鸿宇提醒道,一体化的最大障碍在体制上,珠三角的旧模式惯性仍很强大。

粤港澳合作:一桥牵三地

过去的30年,粤与港澳的开放合作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面对金融危机,唇齿相依的粤港澳地区加快推进经济一体化,携手共抗危机已成为三地共识。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颁布、港珠澳大桥开工、横琴开发正式启动,粤港澳新型合作模式也在积极探索中。

港珠澳大桥开创合作新局

2009年,广东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台盟广东省委会提案建言广东省委省政府联手粤港澳,共抗国际金融危机。这是继2008年之后又一关于加强粤港澳合作的重要提案。

广东省副省长万庆良表示,粤港澳2009年合作的重点就是联手应对金融危机,将通过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加快跨境基建建设、深化服务业、金融业和民生等十个方面的合作,与港澳共渡时艰,广东将拿出10亿元支持港澳台资企业应对金融危机。

去年,一批大项目的上马不但标志着粤港澳的深度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也印证了两岸三地加强合作的决心。历经26年起伏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动工建设,酝酿17年的横琴岛开发实质性启动。这座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动工建成后,将改写三地交通格局,开创粤港澳合作新格局。

而在建的广深港客运专线全线通车后,从香港西九龙至深圳福田仅需14分钟。预计项目施工期及营运期可为香港创造超过5000个就业岗位,有关研究称,以节省的交通时间估算,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在50年内每年可达830亿港元。

三地探索加速“软件”对接

有关专家指出,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对接仅是粤港澳经济一体化的“硬件”,在“软件”方面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三地在体制机制上存在较大差异,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和方式不同;在教育、科技、文化、司法、税收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制度差别,互通互认难度较大。粤港澳之间亟需建立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

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央行广州分行行长马经的《关于加快构建粤港澳金融共同市场的提案》,就率先推进广东与港澳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推动金融服务业扩大对港澳开放政策在广东先行试点等提出建议。

而此前的《珠三角规划纲要》也已明确提出支持三地合作发展服务业,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物流、高增值服务中心和澳门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地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认为,当前,三地可坚持错位发展,从制造业的“前店后厂”向服务业的“前店后厂”转变。

大项目:夯实科学发展基石

2009年是广东“大项目”加速布局的一年。从“调结构”、“保增长”以及“双转移”,几乎都有它的身影。在中科炼化项目落户湛江东海岛后,粤西地区形成了茂名、湛江两个石化大项目“双塔对峙”的态势;同时,阳江、岭澳、台山1088万千瓦核电机组顺利推进,粤东潮汕机场主体工程航站楼动工……据统计,广东今年安排重点项目200项,总投资1.76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030亿元。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一个个优质大项目在南粤大地逐一铺开,成为夯实广东科学发展的基石。

提速区域协调发展

坐落于我国西南的亿吨大港湛江港,数个大型码头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往日宁静的湛江东海岛成为世界瞩目的投资热土。在湛江钢铁基地、中科炼化项目两个项目接踵落子东海岛后,湛江站在了一个新的起跑线上。

事实上,湛江还只是央企布局广东的一个点而已。今年初,粤东揭阳市也揽下了中石油两千万吨级的炼油项目。在“大项目”的拉动下,东西两翼正加快追赶珠三角的步伐,这也在逐步改观广东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局面。

大项目正在加快促进珠三角一体化进程,带动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区域协调发展。本轮广东重点项目中,重点工程交通运输占60个项目,其中相当数目为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交通骨干枢纽,成为连接珠三角的快速通道。这些基础设施项目像一根根输血管道,搭建起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快步发展的骨干网络。

助力“双转移”推进

大项目纷纷落户粤东西两翼和粤北地区,不仅给广东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带来新的机遇,也拉动了整个广东“双转移”的引擎,带来新一轮的发展。

大项目、好项目在一个地方的落地,对地方的拉动作用远远不止项目本身所带来的效益,而是会促成地方构建自己的产业主心骨,进而做好产业配套与中下游产业的衔接。承接地不仅直接获得了大项目带来的增长,还获得了由之所带来的后续一系列新的增长极。

同时,大项目还具有很强的辐射能力,不仅能带动所在园区的发展,对当地整个经济生态都会有一个大的改善。更值得关注的是,大项目、大企业的辐射范围,往往不仅局限于周围几个市,这对于整个广东的经济发展而言,也会造成一个反馈式的提升。

“双转移”:大发展棋局一手“妙着”

如果把广东经济发展看成一盘棋,那么“双转移”无疑是棋盘里的一手“妙着”。从产业转移来说,各地竞相建设工业园吸引“凤凰”来栖;从劳动力转移来说,加速人才流动无疑是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表现。

尽管只是轻轻的一个落子,但位置恰到好处就能领全局之先。“双转移”这一手,对2009年广东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及区域发展结构收到了“一石二鸟”的功效。

植好梧桐木,不愁凤凰来

肇庆大旺,地理稍显偏僻,是肇庆与中山共建的产业转移工业园。一片面积达98平方公里的平整土地衔接远方的青山。

汪洋书记考察大旺园区时表示,“我想条件这么优越的地方,是可以引来‘凤凰’的”。果不其然,在短短一两年时间里,大旺的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目前,大旺园区内厂房鳞次栉比,不乏一些声名远扬的“凤凰”来此栖落:韩国SK集团、美国LP集团、亚洲铝业控股有限公司等等。

中山(肇庆大旺)产业转移园只是广东33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中一个极细微的缩影。据有关数据显示,到2009年9月底,广东产业转移工业园已开发面积达15万亩,投入开发资金322.4亿元,入园项目超过2000个,总投资额超过3700亿元。

就如同一棵棵梧桐木,产业转移工业园在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如雨后春笋般地生长出来;就如同一只只金凤凰,珠三角的产业纷纷飞到这些梧桐木上栖息、孵化。

危机后“V”形反转的亮点

2009年,尽管金融危机的阴霾尚未完全远去,但广东依托一系列的政策手段和应对举措,从危机中突围,这其中有“双转移”的一份功劳。

此外,“双转移”还成为粤东西北地区启动内需、拉动投资的有效法宝。据有关部门透露,从消费、投资、出口等指标来看,粤东西北地区的指标较之珠三角地区有更佳的表现。此外,承接产业转移的粤北山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五六年超过了全省的平均增速,“这成为金融危机后的一大亮点”。

从低迷的2008年下半年开始,直至进入新一个年代的2010年,广东经济初步实现了“V”形的反转,固定资产投资正在加大,出口降幅逐步收窄,无论是珠三角地区或是偏远的粤东西北地区,居民消费预期也在逐渐增强。去年以来,“双转移”战略深入开展,并初见成效,“双转移”也成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的加速器。

财政PK带来“鲶鱼效应”

2008年5月,广东宣布:未来五年,广东预计投入500亿元,用于鼓励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粤北山区、东西两翼地区转移,同时还将出台7项配套及优惠措施。不过从“双转移”政策落实之时,各产业园区就需要通过竞争的方式来获得财政扶持资金。

去年9月15日,广东第五批产业转移竞争性扶持资金评审会现场,几家欢喜几家愁。河源、湛江、茂名3市从7个竞标市中脱颖而出,各获得5亿元扶持资金;而惠州、汕尾等市只得与扶持资金无缘。

有关学者表示,这种利用财政PK来决定扶持资金花落谁家的手段,是广东以财政手段推动“双转移”落实的重大创新,有利于各地产业转移园互相竞争,互相激励,形成“鲶鱼效应”。

茂名在此次PK中,以第三名的成绩幸运地搭上了末班车。茂名市市长邓海光表示,依托石化产业的扎实基础,茂名产业转移园将利用资金搞好基础设施等配套建设,吸引更多的省内外石化企业聚集,形成良性产业集群。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