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机械工业科技创新建设促进行业进步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0-01-27 09:54   来源:中国机经网

机械工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作自2007年启动至今已经历时三年,在各级科技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行业的大力支持下,已经有了一个较好的开端,形成了初步的框架,为下一步工作的深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创造了良好条

机械工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作自2007年启动至今已经历时三年,在各级科技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行业的大力支持下,已经有了一个较好的开端,形成了初步的框架,为下一步工作的深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创造了良好条件。

2010年1月21~22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三届二次会员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工作部做了专题报告。

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是当前机械工业首要任务。加强和完善机械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是当前机械工业科技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机械工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作,旨在增强机械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完善机械行业自主创新体系,实现机械工业由大向强转变的战略目标。

机械工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作自2007年启动至今已经历时三年,在各级科技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行业的大力支持下,已经有了一个较好的开端,形成了初步的框架,为下一步工作的深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创造了良好条件。

机械工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作得到了全行业的关注和支持,已批准建设的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都把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的建设工作作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中心工作,加大投资力度,集中优势科技队伍,采取边建设边运行的方式,正在逐步形成科研开发能力。已验收的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已经初步形成研发能力和科技服务能力,并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机械工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机械工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自成立以来,一直把行业的科技工作,特别是机械工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作为机械工业科技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工作来抓。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几年来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制定了实施方案并进行了试点。

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提高对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先进、高效技术和装备的基础工业,机械工业所提供的技术装备的水平将直接关系其他行业的发展。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经过15年的努力,在我国科学技术的若干重要方面实现以下目标:一是掌握一批事关国家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目标和要求。”

国务院在2006年2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要求,“到2O10年,发展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团,增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大技术装备的制造能力,基本满足能源、交通、原材料等领域及国防建设的需要。依靠区域优势,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形成若干具有特色和知名品牌的装备制造集中地。建设和完善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级重大技术装备工程中心,初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渐形成重大技术装备、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基础装备、一般机械装备等专业化合理分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十七大报告提出: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

针对党和国家对机械工业所确定的目标和任务,贯彻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是机械工业当前首要任务,加快行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机械工业应用技术、前沿技术、公益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积极推进和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技术创新机制,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

针对机械工业发展的需求和机械工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核心竞争力不强的问题,特别是产业技术发展中的前沿性技术、关键基础技术以及行业共性技术的创新研究能力弱化;为行业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数量不足,服务能力不强,布局不合理;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产、学、研相结合机制的实际情况,通过充分调动机械行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大中型企业和科技中介机构的积极性,有效的协调、集成机械工业现有的科技资源,建设新形势下的“机械工业科技创新体系”是加速机械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对装备制造业确定的目标和要求的重要基础工作。

2、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提高对建设机械工业科技创新体系必要性的认识

原机械工业的科研开发体系主要是由64个应用技术科研院所、17所行业大专院校、14个专业勘探设计研究院等组成,是以行政管理为纽带,以实现国家计划任务为目标的科技体系,虽然在历史上为机械工业的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改革开放,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机械工业发展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政府机构和科研体制改革的深化,行业科研院所转制,机械工业原有的行业科技工作体系结构被打破,原有的行业科技开发体系已不存在。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机械工业的科技力量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及少数行业排头兵企业。

为了了解机械工业当前科技开发的实际状况,2006年上半年我会组织对机械工业转制的64个科研院所中的46个院所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情况反映,随着科研院所转制为科技型企业,他们的主要力量都转向市场,以本单位的产业化为中心,因而机械工业的基础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研发大为削弱。这些被调查的单位反映和呼吁的最主要是要加强机械工业的自主创新工作,加强机械工业共性基础工作,要建立新形势下新的科技创新体系。

同时,由于机械工业具有涵盖行业多,产品种类多,生产集中度低,大中型企业少,企业开发能力弱,特别是占80%以上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特点,要提升整个机械工业的发展和振兴,也必须要建设一个具有较强科研开发能力、辐射能力和服务能力的“机械工业科技创新体系”。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建设一个新的机械工业科技创新体系,承担促进机械工业科技发展已是当务之急。

3、广泛征求意见,制定确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稳步推进

在明确国家对机械工业所确定的任务、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机械工业目前科技工作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机械工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案。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机械工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作,我会于2006年和2007年在多次会议上征求了实施方案的意见和建议,并不断修改补充。于2007年制订并颁布了《机械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和《机械工业重点(工程)实验室管理办法》,并在行业中开展了试点工作。

二、机械工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机械工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作自2007年以来,在有关主管部门的指导和行业的大力支持下,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今后的建设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科研开发能力,为行业的自主创新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1、机械工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展情况

2007年和2008年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分别组织了机械工业重点(工程)实验室和机械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申报工作,在充分考虑机械工业发展需要,合理布局,依托单位的现有基础和条件的基础上,经过行业专家严格评审,分两批批准了71个机械工业重点(工程)实验室和7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始建设。

2009年机械工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作重点围绕对已建成工程中心和实验室的验收工作,对依托单位按批准的建设方案完成建设任务和达到建设目标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验收专家组到现场进行验收。到目前为止,共有38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工程)实验室完成建设任务,并通过了我会组织的专家验收(具体名单见附件)。其中工程研究中心通过验收并授牌运行的有26个,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并授牌运行的有12个。

——已批准建设和以验收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已形成较为合理的布局。

在批准建设和已验收的71个重点(工程)实验室中,建在研究院所的27个、大学的24个、企业的20个。

在批准建设和已验收的7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建在企业的35个、研究院所的35个、大学的2个。

——已批准建设和已验收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已经基本覆盖了机械工业的主要行业和重点产品。

批准建设和已验收的机械工业重点(工程)实验室和机械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包括:农业装备、内燃机、工程机械、仪器仪表与自动化、通用机械、重型与矿山机械、机床工具、电工电器、机械基础零部件、机械共性技术、汽车领域等11个机械工业主要技术领域。已基本覆盖了机械工业的主要行业和重点产品领域,初步形成了机械工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框架,为建立新形势下的机械工业的科技创新体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机械工业工程中心和实验室分布情况表

序号 行业工程中心 实验室 合计

1 农业机械 314

2 内燃机 40 4

3 工程机械 5 1 6

4 仪器仪表 6915

5 石化通用 5 6 11

6 重型矿山 7 4 11

7 机床工具 14 22 36

8 电工电器 11 9 20

9 机械基础件 7 4 11

10 汽车 3 0 3

11共性技术 7 15 22

合计 72 71 143

2、已批准建设和验收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情况

依托单位对机械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机械工业重点(工程)实验室建设工作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和支持,将其作为促进行业科技进步,提升本单位科研开发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集中人力物力做好建设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已批准建设和验收的72个机械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投入和计划投入的建设经费达36.3亿元,新增建筑面积46.7万平方米,新增仪器设备2322台套。

已批准建设和验收的71个机械工业重点(工程)实验室依托单位已投入和计划投入的建设经费达16.6亿元,新增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新增仪器设备1022台套。

这些建设经费的投入和科研基础条件的建设,必将对改善机械工业科研开发条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机械工业的基础、共性技术研究,促进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能力的提高,增强机械工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满足国民经济建设需求发挥重要作用。

已批准建设和验收的机械工业重点(工程)实验室和机械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依托单位极为重视,将其作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促进结构调整,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点任务,加大投资力度,集中优势科研队伍,做好建设工作。

如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依托单位组建的“机械工业全断面掘进机工程研究中心”,以打造世界一流全断面掘进机科研开发基地为目标,在两年建设期内投资1.9亿元,建成了7000多平米的盾构试验车间及试验办公楼,新购置了实验仪器设备41台套和相关设计开发软件,形成了全断面掘进机综合试验平台、全断面掘进机液压和电控系统模拟试验平台、全断面掘进机密封实验平台、掘进机破岩机理与刀具耐磨性实验平台、盾构注浆模拟试验装置平台和虚拟样机技术研发平台等六个试验平台,这些试验平台无论是规模、试验能力,还是技术水平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使工程研究中心形成了完善的和高水平的科研开发和试验基础和条件。在人才建设方面,该工程研究中心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组成了由机械制造、自动化、工程力学、电气和地下工程等领域的2名院士、1名博士后、8名博士、23名硕士组成的科研开发队伍。

以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为依托单位组建的“机械工业压力容器与管道寿命及其可靠性重点实验室”和“机械工业制冷系统传热强化与节能重点实验室”两个重点实验室,以打造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技术创新平台,引领行业技术进步为目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以来累计投入2500多万元,建成具有200余台高、精、尖仪器设备的13个试验室,形成了具有较高水平的科研开发基础条件。

由上海理工大学磨削技术研究实验室与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机械工业精密磨削技术重点实验室”,自2008年以来共投入建设资金1500万元,购置了德国斯莱福临精密成型数控平面磨床、德国斯莱福临精密数控外圆磨床、沈阳菲迪亚五轴高速加工中心、磨床在线磨削监控系统Dittel6000、砂轮动态平衡仪、激光多普勒干涉仪、机床温度测量及热变形测量系统、机床激光扫描式振动测量仪、HEIDEHAIN双坐标光栅测量仪器、SBS手持式动平衡测量仪等一批先进的研究设备与检测仪器,建成了一个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精密数控磨削技术研究实验室,并使该实验室成为高精度数控磨床的研究开发基地。通过重点实验室建设,培养了一支高水平的从事精密数控磨床研究的队伍,具备了高精度数控磨床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能力。

3、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已在科研开发中发挥积极作用

已批准建设的机械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机械工业重点(工程)实验室,采取边建设边运行的方式,已经在科研开发和工程化研究中发挥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十一五”期间,有46个单位以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为核心承担了七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科研开发工作,取得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科技成果,既提高了自身的科研开发能力和水平,也培养和锻炼了科技人才队伍。例如:

“机械工业全断面掘进机工程研究中心”采取边建设边运行的方式,建设期间共承担国家计划项目3项,地方项目12项。针对全断面掘进机关键技术,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联合开展12项专题研究,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提升我国全断面掘进机的自主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建设期间,该中心开发出全断面掘进机不同规格型号的新产品8种,申请了14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0项),主持制定全断面掘进机行业标准1项,企业标准21项,发表全断面掘进机相关论文13篇。

“机械工业压力容器与管道寿命及其可靠性重点实验室”和“机械工业制冷系统传热强化与节能重点实验室”两个重点试验室,自2007年以来,围绕压力容器与管道寿命及其可靠性、制冷系统传热强化与节能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共同承担包括“863”、支撑计划、国际合作等国家项目50余项,其中30余项已完成并得到推广应用,服务行业企业3000余家,合同额超过5亿元。举办学术报告与技术交流50余场,培训人数近7000人次,获授权专利20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软件著作权6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制修订国家标准30余项、行业标准50余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8项。

“机械工业精密磨削技术重点实验室”主要围绕精密/超精密数控磨床开发的关键技术,开展了精密磨床部件优化设计技术、数控磨床误差测量与控制技术、磨削机理及磨削工艺的研究、磨削过程热误差测量与补偿技术等研究。实验室建设期内,承担了五项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两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六项上海市重点研究项目,开发出MK82系列大型数控曲轴磨床、MK84系列数控轧辊磨床和代表着我国大型磨床最高制造水平、国内外最大加工能力的可用于250吨重轧辊的精密磨削数控轧辊磨床。

三、2010年的重点工作

2010年机械工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1、工程中心和实验室验收工作

按照批准的建设方案,2010年大部分已批准建设的机械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机械工业重点(工程)实验室将完成建设工作,因此,验收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验收工作将按照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格把关,确保建设质量。

2、工程中心和实验室新建工作

根据机械工业发展的需要,特别为贯彻落实“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两个规划的需求,按照机械工业创新体系基本覆盖机械行业主要领域和主要产品,布局合理,少而精的总体要求,继续做好新的机械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机械工业重点(工程)实验室的申报、评审工作。

3、“十二五”科技项目组织工作

为充分发挥机械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机械工业重点(工程)实验室的科研开发的作用,贯彻落实“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两个规划的任务和要求,积极组织做好“十二五”科技项目组织工作。

4、做好管理和组织协调研究工作

新形势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实现机械工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目标和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2010年将加强对工程中心和实验室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研究和经验交流,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逐步形成符合机械工业实际情况的技术创新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总之,经过三年的共同努力,机械工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已取得了较好的开端,机械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机械工业重点(工程)实验室基本覆盖了机械工业的主要行业和重点产品领域,初步形成了机械工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框架,为最终形成以企业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覆盖机械行业各个领域的技术创新体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但是,机械工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很有很多困难需要我们去克服,我们只有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使工程中心和实验室真正在引领和促进全行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https"){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