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陕西的高速公路不过362公里;10年后,“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770公里,位居全国第九、西部第一。以西安为中心,铁路、公路、航空相结合的立体化交通网络已经形成。”说起西部开发十年来陕西省的济社会发展变化,省长袁纯清首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跨越发展。
在这片有着沙漠、黄土沟壑和秦巴山区复杂地质的土地上,科研工作者面临着公路技术领域的极端环境,这也为科技项目攻关、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提供了另一种可能。西部大开发10年来,陕西有13个科技项目被列入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成果在依托工程应用中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41700万元(4亿1千万元)、间接经济效益97974(9亿8千万元);项目验收后研究成果应用于100多个工程项目当中,推广应用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为38205万元(4亿多元)、间接经济效益68750万元(7亿多元)。
进入“十五”以来,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的主战场转向陕南和陕北,生态环境条件复杂多变,有许多新的技术问题有待研究。根据重点建设项目需要,陕西交通系统开展了一系列重大和关键技术攻关,取得了突出成绩。沙漠地区高速公路修筑技术填补了我国在沙漠地区修筑高速公路关键技术的空白;结合秦岭终南山公路特长隧道建设开展的特长隧道通风、防灾、监控等技术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有重大突破;黄土地区公路成套技术研究,首次在国内完成了黄土地区公路技术的集成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汉江(陕西段)航运关键技术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工程实践;与交通部天津水运所共同承担的《山区河流航道整治关键技术研究》获2005年度中国航海学会科技成果一等奖。
这些科技项目的实施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资源节约效益,大大提高了建设项目的工程可靠性、安全性和环保性,在全国交通技术领域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其中,“沙漠公路修筑技术研究”获得2006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2007年度中国科学技术二等奖,依托该课题取得的研究成果“沙漠高速公路修筑养护综合技术研究”获2007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依托工程榆靖沙漠高速公路获得鲁班奖。这两项技术的应用,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近6亿元,同时,极大地改善了沿线沙漠地区的防风固沙和绿化美化效果,被当地政府和农林环保部门称赞为“生态路”,社会效益非常显著。这项研究成果不仅在试验段应用,而且全面在榆靖沙漠高速公路、靖王高速公路、陕蒙高速公路以及内蒙、新疆二级公路实体工程中得到了使用,为沙漠公路的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关键技术的研究成果除了在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建设中得到全面应用外,许多子课题的研究成果在全国得到应用。其中,通风技术研究成果在雪峰山隧道、新七道梁隧道中推广应用;防灾救援技术研究成果先后应用于国内50多座公路隧道防灾设计中;监控技术研究成果在“厦门东通道”、“深圳西部通道”等工程中应用;低噪声抗滑水泥混凝土路面研究成果在铜川南山峁隧道,西藏2500米长的隧道,厦门3000米长的战备旅游公路以及靖安高速公路桥面铺装中得到推广应用。
绵绵黄土曾是制约陕西公路建设的复杂地质之一,如今,这套筑路技术已趋成熟。“黄土地区桥梁桩基合理埋深研究”成果被应用在黄陵至延安、禹门口至阎良、靖边至安塞、子洲至靖边等重点高速公路项目设计中,总里程约500公里,节省工程投资约4000万元。
“黄土地区公路高边坡防护技术研究”不仅大大提高了黄土路基边坡稳定性,节约了工程投资,而且使得公路景观得到明显改善,也被应用于甘肃馋柳高速公路、兰州机场高速公路。“黄土地区公路路基设计施工技术研究”课题,在禹门口至阎良高速公路155.67公里长的湿陷性黄土路段和咸阳至永寿高速公路得到了全面应用,在黄陵至延安高速公路85.669公里长的湿陷性黄土路段得到了部分应用,同时设计单位及其它在建项目也不断引进推广,为黄土地区的高速公路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其中仅应用于禹阎高速公路,就节约工程投资1.15亿元。
科技攻关在快速推动陕西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也在助力航运海事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有效对接。汉江(陕西段)航运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已经用于依托工程设计。子课题的研究成果用于《长江水系航运规划》和《汉江(陕西段)航运规划》的编写、建设项目《喜河库区航运建设工程》前期工作,以及汉江梯级开发的前期工作。“日调节电站下游航道整治关键技术研究”成果直接用于汉江安康--漩涡航运建设工程,其工程治理方案在口门滩、福滩和月河口滩等多条航道中采用,节约了航道整治工程建设费用约2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