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告急 发展新能源应成强国战略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0-02-24 08:09   来源:证券日报

中国并不是一个资源大国,这一点早已经成为公众共识。所谓的地大物博,被10多亿人口一除,就变成了可怜的“地少物稀”。但是,对于煤炭而言,国人还是有几分自豪的,中国是一个煤炭大国,这一点,中国西北地区遮天蔽

中国并不是一个资源大国,这一点早已经成为公众共识。所谓的地大物博,被10多亿人口一除,就变成了可怜的“地少物稀”。但是,对于煤炭而言,国人还是有几分自豪的,中国是一个煤炭大国,这一点,中国西北地区遮天蔽日的“乌云”就可以作证。

不过,即便是这一点点的自豪,在2009年也被剥夺了。来自国家能源局能源经济形势发布会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累计进口煤1.26亿吨,比上年增长211.9%,出口煤2240万吨,同比下降50.7%;全年净进口煤炭1.03亿吨,中国第一次成为煤炭净进口国。对于“净进口”的原因,国家能源局给出的解释是:受金融危机影响,日本、韩国等主要煤炭消费国需求锐减,国际煤炭价格及航运费大幅下跌,南方沿海城市电厂购买国际煤炭的成本低于从国内购买;我国经济率先恢复,煤炭需求增长。对于2010年的情况,国家能源局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复苏拉动煤炭需求,国际煤炭价格将保持目前的上升势头,中国煤炭进口增势将明显减缓。

但是,从年初2个月的趋势看,净进口的趋势并没有减缓,反而呈现加速之势。1月初,兖州煤业32亿美元并购澳大利亚菲力克斯资源有限公司(Felix)几经周折之后,终于尘埃落定。1月12日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将以2亿美元直接入股澳大利亚ChinaPtyLtd的母公司ResourcesHouseLtd(澳华资源),同时获得China煤矿项目的EPC总承包管理。2月6日,澳大利亚第五大富商克莱夫—帕尔默控股的矿业公司RESourcehouse宣布,已经与中国电(600795,股吧)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一笔总额为600亿美元的煤炭交易合同。澳大利亚方面称,这是该国“历史上最大的出口合同”。除了在澳洲之外,更早前,中国神华、中国中投还在印尼进行了煤炭投资。

中国企业在近邻国家中的找煤之举,不得不让人惊诧,作为数一数二的煤炭大国,中国为啥突然有了“燃眉之急”。对于其中的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种:一、供求原因:国际煤炭市场比国内煤炭市场宽松;二、价格原因:在我国沿海地区进口煤炭价格低于国内价格;三、政策原因:国家鼓励进口限制出口的政策影响煤炭进出口;四、体制原因:煤炭和电力行业之间的煤电之争。

不论个中原因如何,中国成为“净进口国”的现实,将大大的冲击亚太乃至全球地缘经济乃至地缘政治。众所周知,日本是世界第一大煤炭进口国,韩国是世界第二大煤炭进口国,而印尼和澳大利亚则是世界前两位的煤炭出口国。中国此番从“净出口”到“净进口”的“反水”,无疑会加大日韩两国的压力,而且从目前的趋势看,这个压力只能是越来越大。

尽管中国的GDP一举超过了日本,但是中国煤炭的消耗量比美国、欧盟和日本的总和还要多。好在在2009年之前,中国这个煤炭消耗的“胖子”还能自给自足,但是,一旦“胖子”变为伸手要时,全世界都要为之侧目。纵观历史,无论是两次世界大战还是国与国之间的大大小小纷争,其核心矛盾及利益全部在于资源二字。不论此次中国成为煤炭“净出口”国是真的自家缺煤,还是从此改玩“拿来主义”,对于世界格局的影响都是重要的,让人们仿佛又依稀看到了石油战争的影子。

在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的价格早已不是由供需所决定的了。可以说,美国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控制了油价,未来国际市场上的煤价,也完全可以被其左右,而且别忘了,世界煤炭储量第一的国家不是别人,正是美国。对于能源极度紧缺的中国而言,现阶段,鸡蛋只能是放在别人的篮子里,不论这个鸡蛋是美国的国债还是其他国家的矿山。

因此,发展新能源,对于中国而言,应该是比全世界任何国家都要迫切。这是中国煤炭“净进口”应该给我们最大的警示。否则,石油、煤炭现在还能“进口”,说不准哪天就会被“封口”。

中国首次变为煤净进口国“分割线”具深远意义

最近有两件事对煤炭以及电力行业正在产生并将产生深远影响。

一是,2009年对煤炭行业来说,跟往年不一样,中国煤炭进出口形势发生了巨变,2009年中国首次由煤炭出口大国一跃成为煤炭的净进口国,虽然导致此结果的原因很多,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净进口煤的时代”来临了。“中国将在今年首次成为煤炭净进口国,预计未来3~5年,中国的煤炭净进口量可能会超过2亿吨。”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中国证券和大宗商品主席李晶认为。

二是,中澳签订600亿美元煤炭合同,虽然合同的中国方中国电力澄清说是意向,具体细节仍未敲定,澳大利亚的源库资源公司却称合同已是铁板钉钉,源库资源主席克莱夫?帕尔默表示,与中国电力的贸易合同是澳大利亚“有史以来最大的出口合同”。还处在“酝酿”阶段的这一合同,无疑对国内煤电的博弈格局产生了或明或暗的影响。对国内净进口煤的数量的扩大来说,也产生了不少的担忧。

这两件事,无论对国内煤企、电企以及国际煤价等等产生的影响,这是重要的分割线,具有深远意义。

首先,会加快国内煤炭整合。

在煤炭业存在严重的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资源破坏浪费严重。我国煤矿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在资源价格走向市场的过程中,一些不具备办矿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利用其经济实力上的优势参与矿业权竞争,中国煤企却集中度不高,小煤窑担当市场供煤的重要力量,不仅造成安全事故频发,更重要的是影响了煤企的整体竞争力,削弱了谈判能力。煤炭业的整合会是未来必走之路,净进口煤时代来临会加速这一进程。一位发改委官员最近透露,煤炭“十二五”规划以抓好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产业整合为主线,有关人士认为,对小煤矿关停并转,做大做强国有大煤矿,提高煤矿的产出效率,这是中国煤炭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也是应对煤炭净进口的必要措施,做大做强煤企进一步提升煤炭行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实力的不二选择。

其次,煤炭供需已深度参与国际市场平衡。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司长周喜安认为,2009年我国累计进口煤1.26亿吨,比上年增长211.9%;出口煤2240万吨,下降50.7%;全年净进口1.03亿吨,第一次成为煤炭净进口国。这标志着我国煤炭供需已深度参与国际市场平衡。

业内专家认为,中国的变化会导致国际连锁反应,印尼、澳大利亚、越南等主要出口煤炭给中国的国家,纷纷扩大国内生产,要加大出口力度。而印度、韩国等主要进口中国煤炭的国家,开始寻找新卖家。

其三,国内电企会加速国外“寻煤”步伐。

“市场煤”“计划电”是煤电顶牛的重要原因,电企为了缓解煤企“习惯”涨价的带来的压力,自然会加快海外购煤步伐。作为世界第一大产煤国,中国在2008年-2009年之间,掀起了海外找煤热潮。目前澳大利亚已经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进口来源地,2009年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了4390万吨煤炭。

李晶指出,全球对煤炭的需求非常旺盛,特别是印度和英国,印度需要建很多的电厂。“我们发现印度的企业到海外收购一些煤炭资源,中国的企业同时也到海外收购煤炭资源,这样多家收购,可能会导致煤炭资源价格上涨。”这将使中国的海外“购煤”步伐走起来分外艰难。

“进口煤时代”,不论是煤企还是电企还是决策层,都需要具有更多的思考和谋略。

国家能源局:进口煤成国内煤炭紧缺时期重要替代品

对于电企来说,煤炭是内产、还是外来不是问题,价格低才是“王道”。日前,今年2月初,中国电力国际与澳大利亚源库资源(Resourcehouse)公司签订了600亿美元的煤炭贸易协议。该消息日前已被澄清是不是中国电力,而是其母公司中国电力国际。这是2010年第一单,由于价格等因素,南方沿海电厂海外寻煤的路仍在继续。

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净进口煤炭1.03亿吨,对外依存度约3%。电力行业分析师认为,海外进口煤的数量虽然在逐年增大,但是这不会成为电企购煤的主流,也不会发展成一种趋势。因为就全国电力企业的用煤需求来说,这是非常小的比例。电力企业之所以从海外进口煤矿,主要是从降低成本考虑。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国际能源价格都在上涨,煤炭价格未来也会上调,而国内电煤合同签订的情况也非常不错,因此2010年,煤炭进口数据较2009年会有所下降。

中国是世界上煤炭储量名列前几的国家,一直以来,中国都是煤炭生产大国、出口大国,也是消费大国。据统计,中国每年煤炭产量与消费量占据世界煤炭消费的36.9%,并且还有进一步的成长空间。行业研究员分析表示,东南沿海地区是煤炭进口的聚集地,电力企业处于降低成本的考虑,会大量进口国际煤矿。但在内陆、北方地区,就不存在这种区位优势,运输的成本很高,足以抵消进口煤的低价优势。所以,进口煤只占全国煤炭需求量很小的一部分,而且都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今年1月初,国家能源局高管召集了以五大电力企业为首的主要电力公司和相关电力协会,听取关于加大进口煤的意见和办法,准备将进口煤炭作为国内煤炭紧缺时期的重要替代,来缓解国内煤炭供应的紧张局面。

业内人士认为,进口煤有一定的替代作用,但只能是临时的调配,在国内煤炭供应紧张、国际价格低于国内时进口的数量会加大,但不会取代对国内煤炭的需求,不会成为电企购煤的主流渠道,也不会发展成趋势。山西煤矿的复产等因素会带来国内煤炭的产量越来越多,而几条在建的铁路专线也将使运力得到大大提升,国内的煤炭供应将会越来越宽松,海外进口煤炭的比例将会减小。

此前,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司长周喜安也曾预计,我国煤炭供应偏紧的格局将持续到2010年一季度末。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拉动煤炭需求增加,国际煤炭价格将保持目前的上升势头,我国煤炭进口增势也将明显减缓。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